張致遠:獨立日 北大清華互掐的隨想

張致遠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7月04日訊】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這天被約翰·亞當斯視為應該被當作拯救日來慶祝:「這一天應該以歡慶遊行、表演、遊戲、運動、鳴槍、鳴鐘、篝火晚會和燈飾莊重的慶祝,從大陸的一端到另一端,從此時直到永遠。」

確實,美國的誕生迥異於其他國家。一般國家都是先有種族、語言、信仰或宗教、文化及地理上的認同,然後在這些認同的基礎上建立起國家。而美國的《獨立宣言》以啟蒙學說為依據,闡述民主與自由的相互關係,宣示了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力,使人從此在各類的束縛中走出來,獨立、理性、自由,彰顯著人類自身偉大的使命,而且如黃鐘大呂般的說出國家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然權利和自由。

在獨立日這一天,最重要的慶典就是敲響位於費城的自由鐘,寓意著獨立於自由的相互依存的關係——惟獨立的意志時,才有自由可言。

具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自由人能創立偉大的國家,而失去獨立自由卻使得北大清華從象牙塔跌落。近日兩校為了招收幾個高分學生,從微博罵戰到現場逼搶;從四川到廣東,可謂處處烽煙,一地雞毛。

在招生中,大學應該展示自己的歷史、風氣、學術水平等來吸引學生,即使選擇別家也應展示君子風度,樂觀其成;而不是放下身段,降低校品,坐地論價。在招生爭奪中,學生變成了商品,學校和家長則待價而沽。而在這樣的爭奪中,唯一被看重的就是學生的分數,而非他的愛好、思想、人格與自主選擇,可以說,學生這樣開始大學之路恰恰是最差的方式——人成為物化的商品,而不是讓學生擁有獨立自主的選擇。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曾經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為校訓的清華早已將「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從校訓中剔除,而不崇尚獨立自由人格的大學又能培育甚麼人呢?更不要說大師了。從蔡元培時起主張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北大的精神則被不倫不類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口號代替。清華校訓之被腰斬、北京大學的精神被放棄,才導致今日招生之鬧劇。這並非僅僅清華北大的悲哀,而是整個社會體制的悲哀;它是教育做馴服工具的必然結果,它標誌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它宣示著這樣的大學不可能塑造出具有獨立自由精神的個人。而作為教育下一代的載體,可以說大學的氣質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直接體現,大學精神的迷失意味著民族精神的淪喪。

更何況在應試教育的戕害下,高考狀元是學習的成功者,卻難以形成獨立自由的人格,而沒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科學精神,就不會有開創性的建樹。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三十多年來,中國功利主義盛行,一個個鮮活的人成為發展經濟的工具,道德、精神、信仰、文化、倫理皆被物化。陳寅恪的話尤有預見性:「夫國家如個人然。茍其性專重實事,則處世必周備,而研究人群中關係之學必發達。……尤有說者,專趨實用者則乏遠慮,利己營私而難以團結謀長久之公益,即人事一方亦有不足。令人誤謂中國過重虛理,專謀以功利機械之事輸入,而不圖精神之救藥,勢必至人欲橫流,道義淪喪,即求其輸誠愛國且不能得。」誠哉斯言。

只有獨立自由的精神,才能造就創造未來的天才,才能有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大學不僅應帶來知識,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讓天性有展現的空間,思想有表達的機會,人格在學習中塑造。如果有獨立精神,就不會去做奴才,就不願成為馴服工具;如果有自由思想,就不會被洗腦,就會爭自己和他人的權利。這就是「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不被中國當權者認可的原因所在。

恰逢獨立日,其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國家的獨立,更是每一個理性、自強、充實的人的獨立,正因此,民權才得以伸張,國家才得以興旺,活力才得以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孟靈雨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布林肯會習,雞同鴨講,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中共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 網友:牛皮吹破了
【網海拾貝】中共援俄受制裁是死,不援俄俄被滅遲早也是死
【網海拾貝】誰是中國最大的小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