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轉戰印度 專家:大陸製造業難題難解

人氣 3674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0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在大陸有不少投資的臺灣鴻海科技集團,最近與印度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簽署備忘錄,承諾於未來5年內在該邦投資50億美元設廠,為當地增加5萬個就業機會。對此,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於8月17日在《福布斯》(Forbes)雜誌發表文章稱,鴻海轉戰印度,代表大陸製造業前景不佳,該公司在當地繼續擴廠已無利益可言。

大陸製造業減縮 鴻海轉向印度

章家敦在文中寫道,馬哈拉什特拉邦並非鴻海這個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廠的終極目標。該公司希望於10年內在印度每個邦都設立工廠,並計劃最終在全國僱用100萬名員工,這可望使該國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願景成真。

至於鴻海為何棄大陸轉向印度?章家敦分析說,鴻海可能是在大陸最成功的外國投資者,該公司看到在當地擴廠的利益很少,因而轉向印度投資。該公司面臨的問題不是在大陸的規模太大,而是當地的製造業前途渺茫。

從各種指標來看,大陸的製造業正在減縮。從上半年度各產業的產量來看,各產業不是增加就是減少很小的比例。其中最顯著的是,鋼鐵產量減少1.3%,這是大約20年來的首次下滑。

此外,由英國馬基特公司(Markit)所製作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呈現負增長;6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則下滑4.8%,這是連續40個月呈現負增長,代表著大陸製造業的衰退。而7月的製造業統計數字比前一個月更糟。所以,在商業部宣布7月的出口額比去年少8.3%之後,中共讓人民幣貶值,這並非巧合。

大陸製造業難題不易解決

章家敦表示,大陸顯而易見的製造業問題無法很快解決。由於大多數產業的嚴重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當地再也無法大規模擴廠。

而水資源缺乏、土壤被毒化和空氣被污染等問題,也證明當地環境的負擔過於沉重。

另外,工資的上漲也會在未來幾年內大幅侵蝕利潤,其部分原因是勞工的缺乏。根據中共官方數據,大陸勞動力在2011年達到高峰,如今正在減縮。

相較之下,印度的勞動力(指15至59歲可工作者)正逐步增加,將於10年內超越大陸,成為全球第一。據聯合國在7月底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50年之前,印度在工作年齡的人口將多達10.5億人,比大陸相同年齡層的人口多出3.75億人。

章家敦在最後說,難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希望在印度的每個邦設廠,或許他的雄心壯志不久就會為人所知。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大陸三隻養老基金清盤 民眾嘆沒退休就清盤
茅台股價大跌3.1% 市值一天蒸發630億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