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義讀三國】美髯公關羽 降漢不降曹

明代繪畫,描繪關羽抓住龐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桃園結義的誓言猶然在耳,三英縱橫沙場的酣暢似乎就在前一刻。自涿縣、平原、徐州,甚至小沛,劉、關、張三兄弟素來形影不離、生死與共,卻在此刻迎來命運的第一場考驗。曹操進攻,劉備敗投袁紹,張飛逃亡芒碭,而赤面丹心的關羽困守下邳,處於孤立無援之境。

關羽是驍勇善戰的虎將,卻難敵曹操的謀略,一齣誘兵之計便教他棄城而走,僅剩座無名土山為立錐之地。但見山下曹軍密布,下邳城火光沖天,關羽心急如焚,卻也無可奈何。或歸順曹營,或死戰報漢,似乎再無他路可走。

日本浮世繪師櫻井雪館所繪桃園三結義,藏於菲爾德博物館。(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三罪三便與三約

曹操求賢若渴,自然想招降關羽,而關羽義薄雲天,自然是百死不屈。雙方僵持不下之際,偏有曹營猛士張遼隻身登上土山,以「救關」為名,行「說關」之實。關羽雖處絕地,卻視死如歸,便要與曹軍決一死戰。

張遼卻朗聲大笑,從容道出關羽赴死的「三罪」,教一腔忠義的英雄茫然無措。

第一罪,背棄舊時盟約。結義時關羽三人誓同生死,若關羽今日戰死,他日劉備復出時,得知兄弟死訊,該何去何從?

第二罪,辜負託付之重。劉備出戰,關羽負責兄長家眷的安全,若失去性命,誰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

第三罪,枉顧國家大義。關羽文武雙全,立志襄助劉備匡扶漢室,如今白白殞命,豈非逞匹夫之勇,置天下安危於何地?

他又提出降曹「三便」:一保嫂夫人,二守桃源盟誓,三留有用之身。張遼雖站在曹營立場勸降,但他歸曹時曾受關羽救命之恩,心底對他充滿敬重,因而句句都在為關羽著想。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劉、關、張義氣相投,行事皆以「義」字為先,張遼必須從兄弟情義、忠人信義、救國大義三方面出發,為關羽布下一張道義的天網,方能打動其心,完成勸降使命。

清代三國演義中張遼的畫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關羽沉吟片刻,亦提出「三約」作為投降前提。

第一,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第二,曹操須以皇叔俸祿奉養兩位夫人;第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無論千萬里,他都一往無前。

恩遇無雙 心繫舊主

曹操對關羽提出的條件,前兩條爽快應允,唯獨對投奔劉備一事心有顧慮。

張遼明白,若關羽歸降之事不成,必有一場激戰,關羽也難以倖免。他向曹操進言,豫讓有句名言:「(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他認為,劉備待關羽不過厚恩,曹操只要施以加倍的恩德,一定可讓關羽真心歸順。

關羽將曹營當作暫時棲身之所,曹操卻有降服雲長之心,這場恩與義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關羽投降前,要曹軍退避三十里,親自徵求二夫人的意見,否則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投降。

曹操身為一代雄主,多智也多疑,此刻卻道義士必不失信,完全聽從關羽號令,足見其惜才之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當曹操在吟出這句詩的時候,不知心中所思,是否就是這位正義的關雲長?

關羽歸降,曹操親出轅門(即軍營大門)迎接;關羽入許昌,曹操頻頻宴請,賞賜金帛美女無數。而關羽這邊,將所有財務交給兩位夫人處置,對兩位夫人更是禮數周全,讓曹操嘆服不已,招降之心也更加迫切。

關羽騎的赤兔馬是曹操所贈(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曹操對關羽的禮遇已經超越一般君對臣的恩惠,幾乎是無微不至的關切。他見關羽錦袍破舊,贈以新袍;見關羽思兄悲痛,便勸酒寬慰;見他長髯飄逸,便賜他紗錦囊護之;見他坐騎瘦削,慷慨相贈寶馬赤兔。

關羽並非鐵石心腸,也不是對曹操的恩遇無動於衷,然而他與劉備、張飛的情義不僅有厚恩,彼此更是志向契合,在朝夕相伴、生死相交的相處中慢慢積澱的兄弟緣早已固若金石。

他對曹操有敬佩、有感激,但心中有一把尺度,那就是絕不背棄劉備、背叛漢庭。因而他身在曹營,依舊坦蕩磊落,心之所嚮也直言不諱,既能明志保節,更不給曹營任何納降的可能。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關羽像,漢帝讚關羽之義行而美其形貌,號為「美髯公」。(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因而我們看到關羽屢屢「忤逆」曹操的舉動。他收下新戰袍,卻遮於舊袍底下,只緣舊袍是義兄所贈;被問到為何面有淚容,他直言掛念義兄,心中悲傷;他收下赤兔馬,不惜下拜謝恩,只因其一日千里,可以助他早一刻與義兄團聚。

最後,曹操也不由嘆服:「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義士也!」漢帝也默讚關羽之義行而美其形貌,號為「美髯公」,關羽之嘉名從此傳揚。

恩義兩全 翩然歸去

正逢袁紹出兵攻曹,顏良作為先鋒率精兵十萬進攻白馬城,曹操領兵對陣。顏良手起刀落,斬殺曹操兩員大將。徐晃出戰,不到二十會合也敗下陣來,曹軍諸士慄然震悚。

曹操分兵拒袁紹,清初刊本《三國志》(大魁堂藏版)插圖。(公有領域)

曹操不得已請關羽助戰,關羽徵得兩位夫人應允後,提青龍刀、上赤兔馬,乘風飛奔而來。

顏軍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關羽視之如雞犬;顏良袖袍金甲,持刀立馬,雄壯威猛,關羽視之如插標賣首。

關羽向曹操許諾,當於萬軍中取其首級,報丞相之恩。但見他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入敵陣,如同揚帆波浪的戰船,在顏軍中衝盪開一條路,直取顏良。只一回合,關羽便將他刺於馬下,立即提其首級策馬回營,竟如出入無人之境。他憑軍功獲封壽亭侯,後來又斬大將文醜,威名大振。

劉備的消息漸漸傳來,曹操知關羽心有去意,故意避而不見。關羽數次至丞相府拜辭,皆不得見;想去跟張遼商議,他亦託疾不出。關羽怏怏沉思,決定留書信表達心志,以全拜辭之禮。

之後他把封賞的金銀盡數封存府庫,將壽亭侯大印懸掛於大堂之上,再留美女十人於內室,便護送兩位夫人離去。隨身之物唯青龍刀、赤兔馬;隨行之人僅舊日所率二十餘士卒而已。

關羽來時孑然,去時決然,功名利祿一概拋於身後,與曹營兩不相欠。既不負新主厚恩,更兌現舊日盟誓,關羽許都一行當真是忠義兩全,正氣浩然。

曹操得關羽書信,大驚曰:「雲長去矣!」惋惜難捨之情溢於言表,他只知壯士之志終不可迴轉,便親自追趕其車駕,前來送別。關羽單騎,橫刀立馬於橋上,與曹操相見。

曹操問他為何這麼早辭別,關羽回答得知故主下落,不得不疾去。曹操有意贈黃金與錦袍,為其壯行。關羽僅在馬上拜謝,用青龍刀挑錦袍披在身上,道一句:「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便絕塵而去。

關羽謹慎機警,此行任重道遠,在禮敬曹操時仍舊保留一分戒心。而在曹操那邊,卻是預感到他日相逢必成敵對,難免在戰場上生死相見,故來相會,以主臣的身分再見最後一面。從此山高水長,隔岸相望。這場龍虎短暫的相會至此收場,從此兩人將毫無掛礙,在各自的際遇中開創一番事業。

關羽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曹操慷慨愛賢,寬仁大度,真明主也!@*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