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大小非減持潮下的合法詐騙

人氣 716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2月22日訊】從中共2005年實行的股權分置改革以來,大小非減持無疑成為了A股市場上的洪水猛獸,很多二級市場的資金都對大小非解禁與減持抱有謹慎態度。尚未實行註冊制的A股市場,在中共的默許下一邊仍保持每年220家以上的新股發行速度和眾多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一邊繼續毫無約束的放任數千億級別的大小非解禁與套現。

正因為目前中共對大小非減持尚無實質性約束,所以很多大小非持有者仍在通過各種方式肆意減持,瘋狂套現,有甚者更是聯合中介機構、券商、信託和銀行等通過各種手法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把A股當成了各自利益集團的提款機。

這種大小非流通股東的無原則、無休止的套現減持對於二級市場上的每個中小投資者來說就是赤裸裸的掠奪和詐騙。而放任這種合法詐騙滋生蔓延的無疑是中共,這同它們放任全國上萬家P2P平台變相非法融資如出一轍。

一、股權分置和註冊制改革是連環計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解決公開發行前股份暫不上市交易(即:非流通股)的問題。當初設計非流通股股份不能交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防止國有企業被所謂的外資收購或控股。但在實踐中發現市場長期存在著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二類股份,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大股東不太關心股價,使得中小股民遭受到嚴重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打著保護中小投資利益的旗號,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把以前的絕對不能上市交易的大小股東股份變成了有一定鎖定期的大小非流通股。股權分置改革只是簡單規定了上市公司上市前的大小股東各自的股票鎖定期限和簡單的減持規則,根本不能有效防止控股股東惡意減持情況發生。事實證明,股權分置改革後每月天量的解禁股票數量直接導致了A股市場的供求失衡,它是A股長期低迷的根本原因。股權分置改革雖然使中小投資者遭受了損失,但是它卻能給上市公司的大小非流通股股東帶來快速致富的機會。

由於上市公司大小非流通股股東在解禁期滿後可以迅速暴富的財富效應,中共不僅不限制大小非流通股股東這種肆意減持傷害中小投資者的行為,反而打著為廣大企業快速直接融資的旗號,在各種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出註冊制。我們相信山寨註冊制推出後,能快速順利通過證監會實質性審查並經交易所獲准掛牌的企業一定是同中共權貴們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企業。註冊制的實施將極大方便中共權貴們的包裝資產上市、等待股票解禁期滿套現的迅速發財之路。

綜上所述,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中共權貴們自己股票不能上市交易流通的問題,而註冊制改革解決了皮包公司不能快速上市的問題。毫無實質性約束的大小非減持和毫無追責制度的註冊制無疑成了中共及其權貴們肆意掠奪中國財富的連環計。在眾多急功近利的國人推動下,這種手法低劣的財富掠奪連環計將使中國在實體經濟空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管不住的大小非減持潮

目前,對於「大小非」減持主要的規章制度有: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實施「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大宗交易系統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業務操作指引》、《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指引》和《關於督促上市公司股東認真執行減持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規定的通知》等。

這些看似繁多、打補丁式的規定其實用效果非常之差,根本不能絲毫約束上市公司的大小非減持。2016年1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要求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轉讓價格範圍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但實際上該規定收效甚微,根據機構投資者的反饋,他們擔心《減持新規定》「關了大門,而減持則從側門溜走」。「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轉讓之後,大宗交易接盤者直接在二級市場的賣出,或者多次轉手「化整為零」減持,仍將對市場產生壓力。這些減持規定只是使得減持手續由非常簡單變得相對複雜而已,並不影響減持的態度和數量。

在大小非減持潮的帶動下,中國又孕育出一個新興證券中介行業,這個行業就是幫助大小非順利減持而主動接盤的接盤業。很多私募基金或大戶利用自己手中的現金或信託公司的現金幫助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減持套現,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因為收益穩定可靠,目前有些銀行也在變相發行該類理財產品。

三、資本運作下的合法詐騙

無拘無束的大小非減持的確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和董監高們迅速暴富的春天,這種無絲毫約束力和後果的減持行為將促使本身都急功近利的權貴們變得更加的貪婪,進而使得它們最終都放棄苦心經營的實業轉而參與到如火如荼的資本運作中來。

目前A股市場通過配股方式進行再融資的很少,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向增發)購買資產的方式完成。因為市場熱衷炒作資產注入股票或資產重組股票,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資產成為了大股東合法詐騙中小投資者的最有效手段。

定向增發按向誰買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向與上市公司無任何關係的人或公司購買資產,一類是向與上市公司有關係的人或公司內購買資產。前者購買資產存在著眾多協調問題,可能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流產。例如金貴銀業2015年擬以11.45元每股定增5990萬股並支付現金14048萬元收購西藏金和礦業100%股權,但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告吹。後者購買資產很多都是赤裸裸的詐騙,是很多上市公司樂於採用的方式。例如2015年12月香江控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406,976,700股,發行價格6.02元/股,募集配套資金約為24.49億元,收購大股東家居物流資產。

其實定向增發核心就是確定定向增發價格和擬注入資產價值的評估方式。只要大股東確保定向增發的價格足夠的低和評估資產足夠的高,它們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輕鬆獲利。通常大股東會通過市值管理的機構對定向增發的價格進行控制,通過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儘可能高的評估現有資產,創造更多的資產溢價。尤其目前證券資產評估市場亂象叢生,很多評估公司為了招攬業務失去了職業的基本道德,使得很多資產按大股東要求出現了高溢價。前幾年市場比較火熱的購買標的是房地產和礦山類資產,就是因為這類資產評估溢價非常高,是詐騙中小投資者的不二選擇。

仍以香江控股為例,大股東深圳南方香江集團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將自己原有的資產高溢價賣給了上市公司並獲取了超額收益,這是大股東獲利之一;大股東獲利之二是在低價位購買非公開發行股票,等到解禁期滿它們有能力釋放利好消息,並大幅度拉高股票進行減持套現;大股東獲利之三,由於提前知道定向增發計劃,它們的馬甲賬號在股票高位時就賣出套現,在低價位時買入增持,提振所謂的市場信心,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資本得利;大股東獲利之四,可以通過關聯交易或隱藏的關聯交易侵吞、佔用定向增發的募集資金,直接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對這種大股東打著資本運作的旗號實質進行詐騙的現象,中國證監會偶有打擊但多數是放任自流。

更大膽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基本可以空手套白狼進行定增。以A公司為例,大股東及其它定增認購對象要花10億元認購1億定增股,但他們實際只會用少量現金認購(如2億,有甚者讓上市公司出),其餘大部分資金(8億)全部向證券公司借,而借錢的擔保物就是大部分定增的股票。券商的資金通常來源於銀行、信託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所以券商也是空手套白狼。

如果解禁期到了,大股東機會配合市值管理機構拉抬股價,並找專門的接盤公司接盤套現,二級市場的散戶又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如果解禁時市場低迷,無法套現,他們將會找藉口進行第二輪定增,通過第二輪定增償還第一次定增的借款。當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打著資本運作的旗號大肆圈錢,其實質就是詐騙中小投資者。

所謂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大小非通過一級市場獲得股票的成本十分低廉,遠遠低於二級市場的平均持股成本。中共讓成本極其低廉的大小非毫無約束的在二級市場隨意減持就是一種針對廣大中小投資者精心設計的騙局。

不僅如此,嘗到甜頭的大股東早已放棄苦心經營的實業,更加專注於利用資本運作的手段,不斷獲得新增量的股票,以便進行減持套現或利用股票進行抵押貸款,這種有預謀、隱瞞真相的財富佔有行為就是對廣大中小投資者赤裸裸的合法詐騙,它將給整個中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我們可以斷定:在大小非肆意減持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在註冊制追責機制空白的前提下,中共利益集團強行推出註冊制勢必會加速經濟危機的全面爆發,深受其害的絕不僅僅是廣大中小投資者,到時共產黨必將成為真正的共慘黨。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解决股權分置試點啓動 中國股市大跌
新聞小百科: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中國大陸股權分置改革棄試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