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有報

君子救人守義 上天巧解因緣

自然的更迭、人世的變化,本來都是條理分明、有跡可循的。(fotolia)

清代《里乘》中有一篇故事:

某官員分配批閱考生的試卷,夜晚看到一篇卷子,文采很是平庸,正準備丟在一旁,忽然聽到窗外有人吟誦道:「火樓火,裸婦躲,狐裘裹,秉燭達旦,爾與我。」聲音很是洪亮爽朗,官員非常奇怪。又取來先前的試卷仔細把玩,真是沒有什麼出彩之處,又丟棄一旁,窗外又像剛才一樣吟誦,三次丟棄,三次吟誦,官員驚異地伏著窗戶向外窺探,見一偉丈夫,赤面長鬚,很像世俗所雕塑的關公之像,後面尾隨一個女子,徘徊在月下。知道這張試卷一定有關於考生高尚品德的事情。於是在上面加上評語舉薦,並將所見所聞,委婉地轉達主簿上司。主考官夜裡批閱這篇文章,很不中意,但是也遇到了同樣的經歷,於是把這篇試卷的考生推薦參加殿試。

開榜之後,這個考生參見當初舉薦他的那位官員,官員對他說:「我之所以看中你,是以你的品德,不以你的文采。你究竟做了什麼積功德的事情啊?」考生答道:「沒有啊!」官員於是把窗外所見所聞告訴考生,考生恍然歎道:「是了,我早先打算到北京參加考試,旅途停船靠在某個村子市場旁邊,剛好遇上市場火災,火勢很是猛烈,當時已經夜深了,聽到有人踉蹌著腳步上船的聲音,開門觀看,看到一個沒穿衣服的婦女,蹲伏在暗處角落裡,羞澀害怕的樣子很是可憐。於是我脫下身上的狐裘大衣,從遠處拋給了她,讓她穿上衣服,到船房中避寒。婦人只有二十來歲,詢問之後才知她的丈夫也是孝廉,越發對她加添了敬重和憐惜。兩人點著燭火通宵達旦,這才喊來車夫送她回去。她的丈夫因為她的形跡可疑,對她很是不滿並引起衝突,竟然逼著她回了娘家。我因為考試期限臨近,只得匆匆開船,以後的事情就不知道怎樣了?我猜想這次考試僥倖錄取,是不是因為這件事啊?」

說完,同坐的一位同年考生,突然跪在地上向他磕頭,感激涕零地說道:「我錯了!我錯了!我就是她的丈夫啊!不是親耳聽到您的話,我心中的疑團至今不能解開。今日我才知道世間真的有像狄梁公一樣的君子啊!而天道對君子的報答果然絲毫不差啊!」

官員聽到後,拍著手稱讚,說道:「不是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哪能做出這樣的舉動啊?」於是命兩個考生結為兄弟,從此情同骨肉。後來兩人一同金榜題名,那位考生返回故里,高興地將妻子迎接回家,於是夫婦和好如初。

註:《里乘》,又名《蘭苕館外史》,(清)許奉恩著,是一部以勸懲為意旨,兼有《聊齋》和《閱微》優點的筆記小說佳作。書中官場科場、民俗民風、家庭鄰里、男女戀情、僧尼武俠、神鬼精怪,均有涉及,作者以其廣博的見聞和圓熟的筆法,描繪了一幅清末社會世相百態圖。@#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