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傳播中華文明 締造世界貿易雛形

作者:皇甫容

元初重臣姚樞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楊古改進活字版印術。圖為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本,1377年印刷的高麗佛經。(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17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成吉思汗西征不僅帶去了東方的軍隊,也帶去了東方文化。西征軍中不少是漢軍,他們掌握的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中原文明也隨之西傳。

傳遞中原文化的漢軍

當時金軍和西夏軍原本也不會製造和使用火炮,他們在和宋朝的作戰中,繳獲了炮架、各種弓弩、燃燒器材、狼牙棒等各種器械軍備,因此學會了製造火炮。

後來,蒙古軍攻打西夏、金國,俘獲了兩國眾多的能工巧匠,同樣從金、夏手中繳獲了炮架、火藥、各種攻城器械。中都人薛塔剌海,就率領金國300炮手歸附蒙古。隨軍西征的漢軍將領張榮精於造船,亦精於炮術。

蒙古大軍第一次西征,到達西域莫蘭河,大軍無舟無法渡河。成吉思汗就向張榮徵詢渡河對策,張榮就「請以一月為限造船」。當時,他率人在一個月之內造了上百艘船,協助大軍安然渡過莫蘭河。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有三大裝置,即船舵的使用、水密隔艙結構和龍骨裝置。當時大軍西征,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造船技術。中國的造船技術傳到歐洲後,為15世紀的歐洲大航海時代,鋪墊了有利的條件。

1252年,旭烈兀大王奉蒙哥汗之命率軍西征,並遵照蒙哥汗之命,討伐以暗殺著稱的木剌夷國以及在報達的阿拔斯哈里發王朝,唐朝名將郭子儀後裔郭侃是這次西征的漢軍統帥。

旭烈兀率大軍出征前,從中原徵調一千多名漢人匠師,負責製造炮弩、投石機等攻城軍備器械,並隨軍沿途修繕道路橋樑。

成吉思汗之孫及忽必烈之弟旭烈兀汗與脫古思可敦。(公有領域)

蒙古帝國活字印刷術的推手

由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收養的漢人楊惟中,因其有勇有謀、精通書典,年方20就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個國家,於西征期間布述條政、宣化教民,建功赫赫。在他接替耶律楚材擔任宰相期間,「天下畏其勇而懷其仁」。除此之外,楊惟中又是活字印刷術的重要推手。

北宋時,杭州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在他生前,印刷術並未能得到官方的推廣,只是在民間流傳。至南宋時期,出現改良的錫活字印刷。後因南宋和金國南北對峙,活字印刷術的推廣範圍受到很大的局限。

元初重臣姚樞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楊古改進活字版印術,印成朱熹所撰《小學》、《近思錄》,以及呂祖謙的《東萊經史論說》等著作。

姚樞因緣際會結識楊惟中,這兩位青年才俊互協互助,楊惟中向窩闊台推薦姚樞。1250年,忽必烈召姚樞訪問治道,姚樞陳述儒家傳統帝王之道、治國之法,深受世祖器重。

楊惟中和姚樞在中原各地尋訪儒、道、釋、醫、卜士等名士,搜尋各種經典文集,之後悉數送往燕京。次年,在燕京創辦元朝第一家官辦書院——太極書院,典藏各家經史文集,請宋儒趙復、王粹等為師儒,開啟傳繼道學大幕。

在姚樞的影響下,楊惟中行使宰相職權組織能工巧匠,用活字印刷術印製了大量的書籍,燕京、平陽等地由此成為北方印刷業的中心。楊惟中在家所印的《四書》,時稱楊中書版《四書》。楊惟中不僅推廣印刷書籍,也推廣印刷紙鈔。此舉在七百多年前可謂非常超前。1485年朝鮮活字版《白氏文集》的金宗直序講道:「活字印刷法至楊惟中始臻完善。」

時間的步履,清晰地走出他的每一步。當活字印刷術經過兩宋再經蒙元楊惟中、姚樞的推廣日臻完善後,緊接著這一技術就隨大軍西征傳向了中亞、西亞和歐洲。

元朝重臣姚樞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公有領域)

疏通「絲綢之路」 締造全球化貿易雛形

伴隨著蒙古軍的征服,文化、宗教、技術以及商品貿易在壁壘消除的洲際通道中,安全地進行交融、流通。大軍西征使草原文化接觸到中國、印度、阿拉伯、希臘羅馬文化體系,帶動東西方文化交融,也把中原的農耕和草原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陸路絲綢之路的路線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西征大軍疏通了中斷多年的「絲綢之路」 ,並開闢了新的通道,首創出第一個國家間的郵政通訊系統,蒙古帝國建立的驛站,以帝國首都哈拉和林為中心,連接了世界各地。帝國境內每隔40公里設有一處驛站,其中有住宿、食物、備用的馬匹,旅行者可以在驛站補充所需的物品,並且有驛站都有駐軍保護。

大軍西征展現出蒙古帝國的博大的胸懷,把中國的發明帶到西方,其中的指南針,給後來的航海事業打下基礎,以致後來發現新大陸,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更有利於各國進行海外貿易,逐漸建起全球化的信息通道。眾多被孤立分隔在各自小圈中的歐洲的基督教國家,自蒙古軍隊到來的五十年以後,開始逐漸融為一體,國家之間的往來有了統一的洲際交通、商業、技術交流等體系。蒙古帝國建立的自由貿易區以及保障自由和平通商,也被稱為是當今全球化貿易的雛形。

在亞洲,中國傳統的抑商政策,宋、金兩國南北對峙的壁壘也被帝國大軍徹底打破,中土成為世界的市場、商品製造地以及貿易出口國。在元朝一統時期,中國生產的瓷器、絲織品以及為特別的市場需求增加的新商品,遠銷歐洲。@#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的天空迴盪著一首波瀾壯闊的史歌,既有金戈鐵馬一路西征的動人心魄,又有娓娓道來的花絮和插曲。這部宏偉樂章,由成吉思汗「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的德行交織譜成,詠頌著蒙古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凱歌。
  • 鐵木真騎著鎖兒罕失刺送的馬,順著人畜在草地上留下的蹤跡,一路向斡難河下游尋找,終於在豁兒出恢山附近與母親和兄弟們重逢。久別重逢的喜悅也降臨在這個小小的部落,為其凝聚了新的氣息。這股新的氣息,是命運的氣息,也是王者之路的氣息。
  •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於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下令編修《元史》,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隱惡,庶合公論,以垂鑒戒」。並由明朝翰林學士、「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領銜主修。
  • 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秦始皇堪稱是一位雄才大略、無比偉大的皇帝,他在其近五十年的人生中,卻做了如下震古爍今之事:統一了天下;確定「皇帝」稱號;廢封國,實行郡縣制;採取三公九卿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法令;使車同軌、道同距;修建長城;修建靈渠;修建阿房宮;留下了世界奇蹟驪山陵墓⋯⋯可以說,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改朝換代的皇帝如他這般具有開創性,他所建立的全新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制度,不僅影響了當世,而且垂范後世,影響達兩千年之久,迄今中國人仍深受其影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秦始皇,誠可謂是千古一帝!
  •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但歷史的真實卻與之相反。(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代大文學家蘇軾這首氣勢磅礡的詞作中提到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正是三國時的風雲人物之一:江東孫權的大將周瑜,周公瑾。
  • 在歷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劇目,每每觀來輝煌壯觀,其中大明王朝為挽救瀕臨滅亡的朝鮮王室,演繹的「存亡繼絕」正統王道,以天朝雄風,驅除外邦覬覦,揚大明國威於芸芸大千。這場大戲,因青史一筆「東洋之捷,萬世大功」,成為支撐朝鮮王室再生的主軸。
  • 秦國以及統一後的秦朝非常重視治吏。為了加強吏治,秦法對官吏的選任、官吏的職責、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獎懲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 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絲國」,直譯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 看,那一個個表情栩栩如生,無一雷同,或跪或站的秦軍將士;看,那一匹匹昂首嘶鳴、奮蹄欲奔的戰馬;看,那一排排整齊、嚴謹、氣勢恢宏的隊列,漫步在兵馬俑俑坑旁的你仿佛穿越到了兩千年前的古戰場,在北風瀟瀟戰馬嘶鳴鼓聲陣陣中,親身領略秦國將士的勇猛!這是怎樣令世人歎為觀止的千古奇蹟!這個奇蹟的締造者依舊是那已做了諸多震古爍今之事的秦始皇帝。
  • 對於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偉大功績,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唐朝大詩人李白在詩《古風》中也寫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而民國史學家柳詒徵的評價是:「蓋嬴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為後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