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
唐僧師徒到寶象國倒換了通關文牒,也成功將公主的書信遞交給國王。國王與公主離散了13年,今日見到公主家書滿眼垂淚,三宮后妃跟著哭泣,文武大臣也暗自傷情。見國王思女...
唐僧師徒取經途中,路過寶象國。這個國家既沒有大象,也沒有崇佛之風,卻起了一個禪味十足的國名。
唐三藏師徒五人通過五行的運作調和,組合成全新的整體,從而造化出生機勃勃的新天、新地和新人,也造就出《西遊記》中的萬般風采。在《西遊記》中,沙僧不像悟空那麼出色,但缺少了他,五行組合就少了一個很大的缺口。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大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治武功蓋世,盛世文明垂範天下,唐朝文化、禮儀、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爭相效仿採納,以沐中土華風為榮。大唐都城長安也成為各國使臣、留學生、僧侶彙集的國際都市。
他生於富貴之家,卻不以燕酣綺靡、紈絝為尚,偏跑至錢塘以賣藥為生;他承襲兩淮長官之爵,掌管軍民、司法大權,卻甘願讓爵位於弟,歸隱杭州。身在富貴之鄉,卻以「酸齋」為表字。翩翩公子,以駿逸為當行之冠;高歌吟詠,向雲霄抒情;更在山林中參禪悟道,使一顆道心總對天開。這位公子就是維吾爾人貫雲石。
在中國近代,太平天國的醫療機構,因其健全、正規,在醫學史上留下燦爛一頁。太平天國對醫生的選拔聘用都很嚴格。當時,天王制定對百姓護理實行公醫制,並且免費為百姓接種牛痘,以預防天花,首開近代史上全民免疫的先河。
悟空幼年不守本分,嫌棄弼馬溫的官職太小,就憤而離開天宮。上天為了去掉悟空身上的魔性,強制將他壓在五行山下,一直壓了五百年。為了徹底壓下悟空狂妄的心,土地神奉天命只餵他鐵丸,灌他銅汁。經過這場磨難,悟空才真正明白過來,不敬神佛的狂妄心態,惡果如此慘重。
有一次太上老君把菩薩的楊柳枝放到煉丹爐裡,燒焦烤乾後再還給菩薩。菩薩把柳枝插到淨瓶裡,過了一個晚上,柳枝恢復原來的青枝綠葉。淨瓶在唐僧遇到難關的時候,也發揮超常的作用。為什麼菩薩手裡的瓷瓶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
如果說一部法典可以推動一國之興,您是否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莫斯科,現今的這個國際大都市,當初只是個只有森林和田野的小鎮,推動莫斯科及羅斯文化興起的重要支撐,今日看來,頗為耐人尋味。
释迦佛的预言,以及西游故事中的僧人表现,都在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也在现代少林寺中发生着。少林寺乱象,是中共系统的摧毁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是文化浩劫延续至今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少林,“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的空灵消失了;驾鹤乘云的逍遥也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在世人心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清雅,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何日,少林寺能够再现“明月松间照...
他是大唐名將郭子儀的第十六世孫,而在武俠小說中,他被認為是郭靖的原型。他智勇雙全,精通兵書、火器,在兵征天下之時,他統帥漢軍踏入歐亞,橫掃數百座城池。在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多年前,西征大軍就打通了全球化的信息交流通道。他就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漢軍統帥——郭侃。
達摩東渡中土,不但傳授禪法,又傳授獨門武功。少林千佛殿習武腳印、白衣殿捶譜圖,就是少林功夫深厚精絕的重要象徵。有人曾說,佛門乃是清修之地,練功習武非僧人所為之事。也有人說,在非常時期,僧兵忠勇護國的義舉,並非違背佛門戒律,在社稷危難之時,以絕學武功保邦護國,證成真果,光耀佛門。
康乾盛世,氣度雍容,其繁華也可媲美漢唐。大清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以文治武功,統領滿漢蒙,遠交天下諸國,可謂盛極一時。少林寺隨著歷史的車輪步入大清,迎來滿洲沉雄健朗的王國氣象。在帝國的福蔭下,少林寺躍身為帝王龍庭,迎接清廷君臣悠遊林泉,寄託曠達。
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帝師問答歌》,也稱《燒餅歌》,是大明軍師劉伯溫向朱元璋講的後世預言。劉伯溫說,末法時期真佛不在寺院中,濟世救人的彌勒佛掌握著「元頭教」,意思是掌握著萬法的源頭,一切的根本。未來佛(彌勒佛)下世傳法時,屆時萬法歸宗。劉伯溫的預言和朱載堉的繪畫表現的內涵,不謀而合。
朝代不同,帝王有別。從聖王教化、禮樂詩歌、經典文籍傳下的道德規範,也會隨著王朝的興替,不斷的從塑更新。蒙元帝王成吉思汗、忽必烈力振天綱,再造乾坤。因此,汗廷國風忠孝寬仁,充滿雄文壯武的氣息。帝國氣勢磅礴,陽剛雄偉,少林古寺隨著剛健的乾元氣象,薈萃出新的精華。
宋朝歷經繁華,國運走向衰微。此時,天命轉向女真,少林也隨之迎來新的國主。締下「明昌之治」的金章宗,就曾尊稱一位僧人為「紅蓼花」。宋金兵禍之後,少林陷入凋敝。正是得益於金國的游龍,少林才得以重振山門。
宋朝文士登臨嵩山,遊覽少林,但見巍巍碑碣旌表天地,又感炯炯慈光遍照古今。士人于山林之中,聽聞晨鐘暮鼓。悠然間,仿佛親見千佛朝宗、少林武功天下獨步。置身此情此景,那些厭倦紛爭的名流士子,達官顯貴也幸得上天垂顧,以慧眼靜觀大千,於松濤之間靜聽普世的宏偉綸音。
少林自北魏開山之後,步入繁華富庶的隋唐。盛世天朝的光輝,映襯著帝王將相、名流雅士的超然胸懷。行道宴坐桂月之下,花發鐘鳴相伴繽紛,猶如行雲流水的悠遠空靈,也正從隋唐士庶的身上,悄然散出。
嵩山,峰巒疊嶂,峻極於天。它東臨七代京都開封,西與九朝古都洛陽為鄰,猶如巨龍橫臥神州,雄峙中原。自古以來,嵩山就被認為是僧道修行,觸機悟道的聖地,也是歷代帝王封天祭地,承天受命的中心。
鑒真從天寶二年開始準備東渡,前後歷時12年,及五次挫敗,方遂本願抵達日本,為弘法濟世,不惜身命,慈悲濟物,所度眾多。(《扶桑略記》卷第七至卷十九拔萃)
大唐太宗皇帝親撰《三藏聖教序》後,召見玄奘法師於慶福殿,由百官陪同,太宗命弘文館學士上官儀對群臣宣讀《三藏聖教序》。貞觀二十年六月,太宗皇帝制《述聖記》以及《菩薩藏經後序》。
貞觀十九年春,太宗皇帝頒發詔書,敕命玄奘住持弘福寺翻譯佛經,召集博學之士,共同完成大業,使佛法之雲再度蔭庇天下,使其智慧之日重新綻放光明。
玄奘常常緬懷佛陀住世時的神跡,為此翹首企盼有朝一日能親臨西域瞻仰鹿野聖苑。同時,精通經律論的玄奘也發現很多佛經翻譯存在錯誤,為辯真偽洞悉原意,立志西遊廣求佛經真本,以便日後翻譯出較為完善的佛經。
中國古代帝王,大凡建立功勳彪炳、垂範後世之千秋功業的,歷史上均有關於他們來源的記載。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旦出現戰爭,無論大小勝負,必然導致生靈塗炭、財物損失和社會動盪,所以發動戰爭是沒有其它辦法的無奈之舉。管仲深知此理,在國家財政方面,他巧妙地運用計謀,輔助齊桓公儘量用兵不血刃的方式獲得並累積了巨大的財富,提升了齊國的綜合國力。最終齊國收服了其它國家,齊桓公因此成為「春秋五霸」第一霸。讀《管子》輕重篇...
中華文明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風采。對我們今人來說,那傳承千年的神傳文化,如同智慧的源泉,只要我們有心去接近、去了解,就能從中得到很多的啟悟。
穿著漢服、聽著絲竹管弦之樂的國君和一群臣子,正寄情在羽觴隨流波的恬然之中,古韻悠然的畫面裡,他們正在談論的話題卻是貨幣和金融。原來如此具現代感的議題,兩千多年前就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
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飛入王庭,因此派遣使者西行訪求神佛。東漢使者在大月氏遇到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人,取得佛像經卷,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用白馬馱回洛陽,漢明帝建白馬寺,由此佛法傳入中國。經歷魏晉南北朝、隋唐後,佛陀的名號已被中原大眾所熟知。
漢武帝一直牽念的西域,隨著漢軍打通河西走廊,漢帝國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也由此打開。漢武帝期待「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的帝國藍圖,也為日後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拓開一條黃金要道。漢武帝的高遠目光企及凡者所不及之地,為泱泱華夏拓寬神傳文化得以傳播的廣闊疆域,穿越中亞,直抵羅馬。
共有約 36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預計下週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華盛頓期間,美印關係將出現「轉型時刻」,他同時淡化了布林肯訪華會出現外交突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