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義趣】之二:一個信念貫穿沙僧的前世今生

作者:皇甫容
圖為頤和園長廊彩繪圖,爲《西遊記》故事中的唐僧師徒四人——路遇紅孩兒。(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2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西遊記》中,唐三藏在流沙河收服沙僧後,師徒五人踏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沙僧皈依善果 五行匹配相合

從《西遊記》中不同的章回標題可看出,師徒五人分別對應著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悟空為金、八戒為木、白龍為水、唐僧為火、沙僧為土。《西遊記》中也以一首詩為證: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己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
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
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這支取經團隊的成員,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的,彼此之間的能力也相差甚遠。師徒五人通過五行的運作調和,組合成全新的整體,從而造化出生機勃勃的新天、新地和新人,也造就出《西遊記》中的萬般風采,既有險象環生,也有一馬平川;既有武力智勇,也有詼諧風趣。林林總總,氣象萬千。在萬里之遙的取經路上,每一個成員都漸漸變得超凡脫俗了。

圖爲頤和園長廊彩繪《西遊記》故事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三打白骨精。(公有領域)

武功高手雲遊天下 苦尋明師

沙僧個性低調厚道,一路走來默默無聞。在《西遊記》中,沙僧不像悟空那麼出色,但缺少了他,五行組合就少了一個很大的缺口。

沙僧前世自幼習武,性情豪邁,天生帶著一股神氣,終以卓越的武功聞名天下,被世人奉為英雄豪傑。

無論沙僧走到何方,都像是璀璨的功夫明星,受到萬眾的矚目。當時,天下萬國的少年子弟,五湖四海的武林豪傑都以沙僧為榜樣。

沙僧武功卓絕,達到巔峰狀態。他發現,不管武藝練到多高超,都還會有更高的境界,技無止境,但是具體是什麼,他就不得而知。沙僧為了尋找更高的道,找到更有智慧的師父,闖遍了萬國九州。

「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沙僧雲遊天下,為尋明師,硬是將萬國九州走了幾十個來回。

世間的榮華富貴,兒女私情,在沙僧眼中都像是天上的浮雲。當求道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心底時,外界的一切也都變得遙遠淡泊。

沙僧的意志能達到何種程度?萬國九州的苦,壓不垮他;五湖四海的颶風大浪,奈何不了他。他以堅忍的意志力,耐心等待著師父的到來。

當沙僧吃盡了萬國九州的苦後,終於遇到了世外高人,傳授他真法。

沙僧多年苦修,豁然悟道,圓滿成真。玉帝親賜沙僧降妖寶杖,加封他為捲簾大將,鎮守南天門,成為一員護法。

《西遊記》插圖之沙僧。(公有領域)

沙僧失手 被貶入下界

本來,沙僧擁有堅強的毅力,能像金剛一樣紋絲不動,無論遇到哪一種突發狀況,也帶動不了他。所以,沙僧昔日修道時,能走遍萬國九州,一直走了幾十個來回也沒有覺得辛苦。修道時,他從紅塵的污泥中脫穎而出,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當他鎮守南天門,經常往返下界降魔除妖,久而久之, 竟被下界污染了。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塊黃金,經常落入糞土中,久而久之黃金也會改變顏色。沙僧的心不再如從前那般純淨,他的神位也開始受到影響。

作為天界的神,一切的表現應該是符合那個境界的標準的,沙僧卻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了玻璃盞。這一失手,嚇到了天神,誰都看到沙僧身上有漏洞了。為了再次歷煉沙僧,玉帝將他貶到下界。

在下界,因饑寒難忍,沙僧就以吃人為生,造下巨大罪業,迷失了方向。痛苦扭曲的心使他陷入永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中。

沙僧的解脫

當上天需要組建取經團隊,成就大唐萬萬子民的福祉,沙僧得知自己有機會皈依善果,解脫有望時,沒有猶豫地選擇了正路,拜唐僧為師,跟隨他西遊萬里,取回真經。

沙僧有輝煌的過往,也有流沙河時的沉淪。曾經的輝煌和沉淪,這時都已成為沙僧腦海中遙遠的記憶。

小說以沙僧的經歷告訴後人:求道的信念,貫穿了沙僧的前世今生,使他在前世修成道家真人,使他在沉淪時擺脫痛苦走向希望的彼岸,也使他在今生修成佛家羅漢。

這個信念的威力,可謂極矣!@*

圖爲頤和園長廊彩繪《西遊記》故事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三打白骨精。(公有領域)

(點閱西遊義趣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遊記裡高手如雲,大家討論的時候,都是在神仙和妖怪中打轉,看誰的法力高強,寶貝厲害。可是有句話叫:高手從來不拔刀!西遊記裡有位隱形高手,身為凡人,不靠鋒芒爭勝負,卻以深厚的德行令神鬼敬畏,他就是唐太宗!
  •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 這兩個小沙彌開智開慧,所言宛如成人。或許他們純淨的心地,不染纖塵的天良,成就著民間的傳奇吧!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特殊的風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表現在文學藝術裡,便成了這種「深重的悲觀主義色彩」:感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歌詠轉瞬即逝的美景,凝視種種瑣碎、微小的細節⋯⋯即使是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名將,留下的辭世詩也多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如夢的句子。
  •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北翠╱新紀元)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