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無遠弗屆:大唐、日本篇

【文史】大唐文明垂範日本

文/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54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治武功蓋世,盛世文明垂範天下,唐朝文化、禮儀、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爭相效仿採納,以沐中土華風為榮。大唐都城長安也成為各國使臣、留學生、僧侶彙集的國際都市。

以唐為範 大化革新

年輕的孝德天王,接受了「遣唐使」的建議,於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二十年)推行「大化革新」,效仿中土大唐建立年號,定名「大化」。「大化革新」以大唐盛世為楷模,以唐朝律令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改革日本政治經濟,完善日本國家政體。

從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難一次),學習盛唐文化。後直到宇多天王為止,前後兩百五十年,共派「遣唐使」十九次。奈良王朝興盛時期派出的使團規模最大,每次都約五百人左右。日本大量的學生、僧侶、建築技師、織女等人,隨使團前往中國,修習經典、參觀文物古蹟、藏書館等。

沐浴盛唐文風

盛唐濃厚的文化氣息,被日本留學生、僧侶帶回國後,在當時掀起競相修習中國漢詩的風潮。《詩經》、《昭明文選》、《玉台新詠》等漢文典籍傳向日本後,直接影響了日本的和文和歌的創作。編撰於751年的最早的日本漢詩集《懷風藻》收錄了64位詩人的作品。這些詩作多模仿六朝、大唐的詩格,內容涉及吟詠月、梅、菊、雪、酒以及對佛道修煉文化的心得。

日本最早最完備的法典《大寶律令》仿大唐律法著成。日本留唐學生吉備真備兩次出任遣唐使,在長安鴻臚寺研究大唐天文曆法、兵法、建築、律法等知識,其所學造詣深厚。公元735年,吉備真備回到日本,向天王進獻《唐禮》、《樂書要錄》、《東觀漢記》、天文曆書等近200卷書籍,此外還進獻日時計、中國樂器等器物。其中《樂書要錄》在中國已經失傳,所幸在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吉備真備仿照漢字正楷偏旁發明了日本的片假名;而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長安青龍寺修習佛學與漢學,他仿照漢字的草書發明了平假名。因為假名的發明,使中國的經史子集、天文、醫藥、技藝等百家書籍,因為漢字與日語的結合,迅速而廣泛地傳向日本民間。「大化革新,即全面唐化運動,使日本從蠻荒中,打開了進入文明的大門。」(《皇朝事苑·歷代天皇錄》)

空海也以他深厚的漢學修養,編撰出日本第一部有關漢詩的理論著作《文鏡秘府論》,他通過研究漢魏到隋唐的文學作品,對詩歌典籍彙集評論,就像照鏡子一樣檢查自身的文體,理出是非功過,以供後世參考。同時,他也把中土的書法藝術傳向日本,成為平安時代書法界三大家之一。

效法長安 營建都城

日本經過「大化革新」後,逐步建成律令制國度。受大唐的影響,日本國簡單的各部職能逐步加入戶籍、徵收賦稅等充盈完善。並以大唐國都長安為範,按照長安的条坊布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籐原京。後又營建奈良時代的都城——平城京。而平安時代以後的都城為平安京(即今京都),直到明治維新時遷都東京為止。這些都城均效法長安布局,沿南北中軸線左右布局建築,王宮位居北部居中,南部為東西兩市及官衙。

公元405年,來自朝鮮半島百濟國的學者王仁向天王進獻《論語》、《千字文》,被公認為是漢字正式傳入日本的標誌。漢字傳入日本王室、貴族階層後,凡天王詔書、國家正史、大律令等均用漢字撰寫,漢字風行一時,中土文化促成日本各道初現雛形。

太宗賜名「日本」 文化興起

日本國名,本為倭奴國。唐太宗惡其舊名不美,於是依據其國所處東海,為日出之地,賜國名為「日本」。(《宋史·日本國傳》:「唐太宗以其國所居,為依日所出之東海,故賜其國名為日本,意謂日之本也。」)因此大化革新後,天王也正式採納昔日太宗所賜國名,改為「日本」。

回顧歷史,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團,代表著當時日本精英階層的王室官員、學者、僧侶、技師等,他們的往返使中土文明在日本廣泛傳播。日本主流民眾欽慕中土王朝,效法大唐文化,沐浴中原國風、文風,把當時中土最核心、最本質的文明——崇神敬佛、天地有序、人倫綱常等理念,原封不動地植入東瀛。基於崇神敬佛的理念,衍生出的思想,又影響了日本的建築、文學、曆法、繪畫、風俗等方方面面,因而奠定了日本當時及後世的整體文化風貌。

以中土文化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日本文化,經千載風雨的洗禮,至今歷久彌新,成為享譽世界的五千年輝煌的中華文明的又一代言。@#

(點閱【中華文化無遠弗屆】系列文章。)

視頻撰稿:陳安,視頻製作:笑顏,配音:扶搖,責任編輯:李婧鋮 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洪一夫日本報導)神韻藝術團完成美歐地區的43場巡迴演出後,即將進入以東方文化為主的亞澳地區,更以保留盛唐歷史文化最完整的日本為首站。本周六(10日)將於関西地區的尼崎市著名的古風歌劇院進行兩場演出,隨即前往首都圈大宮市於下週三(14日)進行兩場演出。
    這也是經過了1376年的歷史後,盛唐文化的神韻再次回到遣唐使的故鄉。這個以大唐文化再現爲主體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歷時2個月,共巡迴北美14個城市,歐洲2個城市,出演43場,約10萬中西方觀眾親臨現場觀看。
  • 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開明,在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 唐代是儒、釋、道發展和弘揚的鼎盛時期,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使社會維持較高的道德水準,使盛唐時期達到舉世矚目的輝煌。
  •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開明,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 今天的日本保存著大量的盛唐文化;而在韓國保留著不少的明朝文化。
  • 公元574年,聖德太子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時期。他的父母是蘇我族(Soga clan)國王與王后,為保護王室瀝盡心血。聖德太子出生時,當時的日本文化還未完全形成。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