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義趣】之四:沙僧取義 捨己救人

作者:皇甫容
《西遊原旨》中沙僧的圖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僧師徒到寶象國倒換了通關文牒,也成功將公主的書信遞交給國王。國王與公主離散了十三年,今日見到公主家書滿眼垂淚,三宮后妃跟著涕泣,文武大臣也暗自傷情。見國王思女心切,唐僧無奈,只好差遣八戒、沙僧前去降妖。

八戒臨陣脫逃 沙僧被抓

因護法神都在守護著唐僧,八戒沙僧叫陣黃袍怪,缺少護法外援,漸漸敗下陣來。八戒一看打不過,就臨陣脫逃,鑽進了一片蒿草荊棘地裡,倒頭就睡,再也不敢出來。沙僧勢單力薄,一個措手不及,就被妖怪抓進洞裡。

在黃袍怪眼裡,唐僧是個懂禮義的上邦人物,怎會做出以怨報德、恩將仇報的事?於是懷疑是百花羞公主暗修書信,私放唐僧為她傳寄的緣故。

黃袍怪和百花羞原本都是天上的天人,因為二人思凡下界,一個轉生到皇宮,一個霸占山頭自立為王,以圓夫妻之情。黃袍怪的愛情方式很極端,愛起來狠,恨起來也狠,愛時稱公主為「渾家」,恨時稱「賤婦」。稍不稱心,黃袍怪就會陡生凶性,要殺公主。

沙僧義救公主脫險

公主一被黃袍怪逼問,走投無路,不敢承認給父王寫了家書,就把希望寄託在沙僧身上,「我和你去問他一聲。果然有書,就打死了我也甘心;假若無書,卻不枉殺了奴奴也?」

沙僧被小妖把雙手雙腳綁起吊捆著,就看到黃袍怪輪起一隻簸箕大小的手,抓住公主的頭髮,把她摜倒在地,手裡拿著鋼刀問他,是不是公主給國王寫了家書,國王命你們來的?

沙僧見妖怪正在氣頭上,非常凶惡。如果照實說,公主馬上就會沒命。沙僧思量著:公主救了師父,這是莫大的恩情,絕不能恩將仇報!我老沙跟了師父一場,也沒寸功相報,今日被抓,就豁出去用性命為師父報恩吧!

於是,老沙大喝一聲:「不要害公主性命。要殺就殺我老沙。不要冤枉好人,那太傷天理。」

沙僧膽氣十足 震懾妖怪

接著沙僧又講出來一番合情合理的話為公主開脫。此話一出,驚險的場面陡然發生了驚人的逆轉,凶悍的妖怪聽了,隨手扔下刀,雙手抱起公主,頓時溫柔得像個紳士,為她挽頭髮,扶寶髻,軟款溫柔,請她上座忙著賠禮,還怡顏悅色地哄公主進去。

黃袍怪又聽公主的話,命小妖給老沙解開繩子。老沙的定力和膽氣,瞬間化解了這場危機,讓人不得不佩服。沙僧義救公主,成為唐僧師徒在寶象國一行中,最精采的環節之一。

沙僧之所以能救下公主,小說中講到一個詞「雄壯」,妖怪被沙僧雄壯的話給震住了。

沙僧為了救人、為了報師恩,他在這些話裡,押入了自己的生命、報恩的大義。為救人,老沙以命相搏,激起了他前世曾身為武林高手的英雄氣概和記憶。義字當先,生死兩忘。

「義」字意解

義的繁體字是「義」,從我,從羊,表示自己的威儀。在青銅銘文中,威儀和明德意義相同,都是稟承道德的意思,內心的德養能夠決定外在的容貌和舉止,所以古時將修養威儀作為修德的重要方面。《詩經》的「文王」、「我將」等篇章,將「義」引申為善。

「義」從我,「我」在古代是一種威猛多齒的兵器,後來演變為人稱。「我」中含戈,戈也是兵器。古時武將操戈衛國,取義施捨,施己身以報國,演變為人的代稱。「羊」是象形字,是祭禮的牲物,表示以虔誠的心敬天。

通觀「義」字,能修養文德的人,也必會透著鏗鏘的陽剛之氣。

中國文化素來講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的諧和溝通。這說明中國的神傳文化是立體的,是在天地人三個層面同時運作。當一個人的行為完全符合神傳文化的神性時、和傳統的價值觀融合在一起時,就能展現很大的威力,這正是邪惡最害怕的。

在沙僧雄壯的言辭下,妖怪受不了老沙的英雄氣概,那些凶狠的惡念就被這股浩然正氣給衝散了、消去了。低層的生命,面對凜然大義的正念衝擊,失去了招架的能力。@*#

(點閱西遊義趣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 漢靈帝熹平五年(西元176年),一日,沛國譙縣的天空中,一隻散發著金黃光芒的黃龍,輕盈矯捷地遨翔天際。百姓們紛紛舉頭注目,大感驚奇,消息也不逕而走,傳到了京城。
  • 西漢末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一則語意不明,撲朔迷離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
  • 西遊記
    八戒相貌欠俊,怕嚇著眾人,於是嘴拄著牆根,死也不動。悟空見朱紫國掛了皇榜,於是念聲咒語,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國王久病不愈,難道需要「八戒」?悟空進宮給國王治病,他的孤拐臉把國王嚇得戰戰兢兢,為何悟空說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懸絲診脈、三折肱又有怎樣的含義?重溫西遊故事,試探其中寓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