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石頭湯計畫 募剩食烹盛食

人氣: 397
【字號】    
   標籤: tags: , ,
人生百味進駐南機場社區,以剩食為契機,籌設共食廚房,持續幫助弱勢者。(石頭湯計畫臉書)
人生百味進駐南機場社區,以剩食為契機,籌設共食廚房,持續幫助弱勢者。(石頭湯計畫臉書)

【大紀元2016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在婚禮、尾牙場合中,都會剩餘很多吃不完的食物與食材,2014年,3位年輕上班族從餐廳或市場,募集賣不完但狀態很好的食材,並招集志工烹煮,在街頭、社區與人分享美食,更進一步在社區建立共煮廚房,讓更多人參與,3位青年創立的「人生百味」,成功將這張桌子剩下的食材,變成另一張桌子上的豐盛食物。

人生百味組織營運長巫彥德說,發起「石頭湯計畫」,主要是募集剩食、找個廚房一起料理,再分享給街友吃或是與社區一起分享食物,通常剩食大多來自於里仁通路、有機店、傳統市場、超商、祭品等。剩食宛如食物廢棄物,有網友投票認為,食材如果還能吃或被利用,但卻有可能被丟掉者,應叫做「續食」。

在台灣,該如何面對剩食議題?巫彥德舉例,英國建立了續食再生網FoodCycle,在各地共設立19個收集站,每天將過剩食材,透過志工和閒置廚房料理並供餐,分享給所有人,有錢就付,不限金額,沒錢也無所謂,至今已經分享超過15萬份的食材,減少120噸的食物浪費。 FoodCycle執行長說:「85%的人其實是來這裡交朋友的。除了吃之外,還是一個打破社會藩籬、建立社群的場所。」

巫彥德說,食物分享過程中,很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參加石頭湯計畫的志工,起初只是煮飯給街友吃,卻有志工們回饋,當坐在地上與街友吃飯時,發現彼此並沒有不同。因此,透過食物分享增加同理心,打破過去負面想法,是拉近社區之間關係的方法之一。

巫彥德表示,廚房絕對是最具戰鬥力的社區空間,他預計建立石頭湯食堂,收購市場剩食、僱請二度就業、第二專長培訓、以錢購餐或以工換餐的有志之士。

巫彥德強調,計畫有很多困難,可先討論應不應該做,接著才是該怎麼做,不論因應氣候變遷,還是減緩貧富不均的加劇,都應該建立台灣在地的「食物再生網」,透過續食再生,拾回那本來存在、卻消失的價值。◇

責任編輯:旻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