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號召公民力量 學者專家聲援竹山聚落建築群

左起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雲科大副教授李謁政、逢甲大學副教授劉曜華、南華大學助理教授陳正哲及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等6位學者專家齊聚再造歷史現場座談會,聲援竹山聚落建築群。(黃淑貞/大紀元)

人氣: 49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萌騫台灣南投報導)來自北中南的學者專家及護樹團體代表,10日齊聚竹山「再造歷史現場—參與式文化論壇座談會」,聲援竹山防空壕及日治時期宿舍提報為聚落建築群,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並以各自專業及文資保護經驗鼓勵竹山人堅持下去,走過2年的文資守護路一定會留下痕跡。

「一定要保存下來」,行政院中辦副執行長湯火聖致詞時表示,竹山防空壕和日治時期宿舍聚落群是全國人的歷史記憶,如果有一天要被拆,他一定和民眾站在第一線;竹山分局如果真的需要遷建,只要南投縣政府展現「誠意」,他願以行政院層級出面協調以地易地。

只有強大公民力才可以改變政治

專程從台北來參與座談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投入NGO之後,從1995年至2014年,20年間共參與搶救台灣第一街、台南市火車站、烏山頭遺址、惠來遺址及南崁老樹老房子,總結2次失敗、3次成功。

他總結20年來對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觀察只有一句話:「當政治力超越專業力時,只有強大的公民力才可以改變政治。」

何宗勳感慨地說:「當有這麼多民眾、民意代表和學者專家站出來,還保護不了文化資產,將成為竹山人之恥。」

「這麼有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的防空壕卻無法通過審議委員會」,他指出,顯然是政治力的考量。

他建議竹山人應結合公民力量,在以地易地9月15日期限前的最後幾天,每天給縣長和議長打電話、寄E-mail,讓他們感受公民的壓力;用手機到防空壕拍照,上臉書分享,邀所有朋友15日前來做最後巡禮。

思考下一代竹山人要的是什麼

從跨域整合的面向,逢甲大學副教授劉曜華提醒竹山人,竹山小鎮如何能在600萬人口的中彰投生命共同體中立足?應以「下一代的竹山人要什麼?」思考問題,歷史記憶一旦消失,就再也回不來了。

「竹山不是沒有地」,他從竹山的都市計畫中看,680多公頃被規劃來做城市發展,其中由林務局經管的秀林段243地號國產署土地,足足有有4.6公頃,可以做為「以地易地」的標的。

劉曜華的專業意見恰與守護竹山文化資產協會的努力方向不謀而合,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林靜儀和黃國書兩位立委,13日將在立院與國產署召開「以地易地」協調會。

竹山鎮民代表陳玉鈴指出,秀林段243地號原本是南投林管處竹山工作站的舊宿舍群,旁邊有南投消防局竹山分隊、竹山戶政及竹山地政等公家機關,如果加上竹山分局,共有5個公家單位集中在這一區塊,方便民眾洽公。

「永遠」住在竹山小鎮

雲科大副教授李謁政以自己參與搶救文化資產20年的經驗鼓勵竹山人要有信心,同時也要以「永遠」的角度思考,有「永遠」住在竹山的歷史意識,更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他以義大利海濱小鎮Sorrento索倫托為例,在地居民以很簡單的方式保留下來了,和休閒產業結合後,許多不起眼的小房子成了一間間民宿,一個不容易生活的小鎮成了全世界著名的度假勝地。

李謁政在10年前參與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遭遇挫敗。當時的嘉義市長陳麗貞拆了稅務出張所,卻在諸羅城建城300周年的宣傳旗幟上以出張所為宣傳重點,讓李謁政大嘆「荒謬」!

搶救行動雖然挫敗,卻因此激發起嘉義市民的公民意識,在下一次的行動中說服當時的法務部長陳定南,成功保留嘉義舊監獄成為國定古蹟,有了日治時代的監獄狀況,嘉義人才有跟後代子孫說故事的場景,居住的環境也就有了歷史感。

「保留文化資產會影響都市發展嗎」?他對那些不珍惜文化資產的地方首長不禁提出質疑,巴黎、京都等世界著名的觀光都市不就是以文化資產吸引觀光客嗎?這幾年一直在拆古蹟的北京以後一定會後悔,李謁政篤定地說。

凝聚公民力量成功保存彰化穀倉

南華大學助理教授陳正哲也提供包括彰化福興穀倉和台南眷村在內的多個正面搶救案例,讓參與守護竹山文化資產的在地民眾更有信心,他還建議要充實竹山防空壕的內涵,讓參訪民眾知道過去發生什麼事及未來要做什麼。

他從景觀永續的面向來談文化資產保留。他說,人口數萎縮是全世界的問題,所以現在的世界潮流是「縮小」、「升級」,就是把固有的東西照顧得更好,而不是一直建造新的東西。

另外,他也從「整體的概念」來看文化資產,除了歷史價值,也一定有景觀和生態的價值,也許有機會成為一個公園,或是一個很好的景觀,成為在地的特色,所以對文化資產一定要珍惜。

陳正哲談到,彰化穀倉能在很短的時間翻轉成功的關鍵在於社會參與的公民力量,幾個年輕人在網路串連,讓訊息快速流傳,而且他們下功夫把日治時期的資料蒐集得很齊全,資料很正確。他也提到,守護竹山文化資產協會文宣上的「府報」資料,其實不針對竹山防空壕。

每個地方都在再造歷史

擔任座談會與談人的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故鄉在苗栗,縣政府為了高鐵徵收案,拆了故鄉具有文化歷史的四方窯和八卦窯煙囪,讓從事文化資產維護教學與研究的徐慧民非常痛心。

8月21日,守護竹山文化資產協會到銅鑼請徐慧民參與籌備這場座談會,當時「拆防空壕」的氛圍使徐慧民聯想到是辦一場「告別式」。

「不敢拆也不會強拆」,南投文化局專員談到「防空壕和日本宿舍群」提報為聚落建築群的審議進度時,特別強調在新的文資法修正通過後,文化局面對防空壕的態度。徐慧民聽了才稍覺放心。

「每個地方都在再造歷史」,徐慧民形容進到防空壕1941年場域時的感受,他感覺「真的有飛機在轟炸」;而令他相當感慨的是,「本來是防空壕要保護我們,現在卻是我們要保護防空壕」。

台中出動3千人護住千年茄苳

另一位與談人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說,護樹團體和文化資產保護有很強的相關性。她以成功保留的南崁育幼院為例說:「古蹟沒有樹,就是少了的一個味道。」她以專業背景提出建議,竹山防空壕上面的珍貴老樹,鳳凰木和大王椰子都有很好的故事,可以讓防空壕更有吸引力。

她還以台中護樹的經驗與竹山人相勉。2年前,台中出動3千人,持續辦活動半年,最後由市長胡志強以容積率和建商協調,才將千年茄苳樹保住,和竹山人要保住防空壕上的老鳳凰樹同樣辛苦。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一定不能缺席」,執政黨南投縣黨部主委陳昭煜表示,8月份縣黨部已通過無條件支持小英總統「再造歷史現場」文化政策,而且南投要發展觀光首都,深具歷史文化的竹山聚落建築群不能保存下來,就像稻草人有體無魂,是沒有精神內涵的觀光,所以一定會和竹山人站在守護的第一線。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