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為何一場洪水就使朝鮮向他國求援?

人氣 9697

【大紀元2016年09月17日訊】2016年9月12日,據朝中社報導,朝鮮北部地區日前由於普降暴雨導致洪災,造成至少60人死亡,25人失蹤。

截至當前,據不完全統計,朝鮮北部地區由於普降暴雨導致洪災,死亡及失蹤人員達數百名,6.8萬餘人無家可歸,2.9萬間房屋受損。

14日,蒙古、越南、老撾等亞洲9國的駐朝使節出席了朝鮮洪災吹風會;在會上,朝鮮外務省介紹了災區受災情況,呼籲同朝鮮擁有長期友好合作關係的亞洲各國積極協助朝鮮進行災後重建。

正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對於一個「閉關鎖國」的朝鮮,尤甚;然而,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朝鮮就「急不可待」地召開吹風會,並「放下臉面」呼籲他國向朝鮮伸出災後重建援助之手,朝鮮受災之重,以及其柔弱的災後重建能力,可想而知。

到底何因,使一場洪水的來臨就使朝鮮向他國求援?

毫無疑問,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朝鮮一直以來冒天下之大不韙「窮兵黷武」式的發展核武器,致使在包括經濟在內的各類社會發展上欠賬太多,首當其衝。

自2006年至今,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已進行了五次核試驗,分別是2006年10月9日的第一次,2009年5月25日的第二次,2013年2月12日的第三次,2016年1月6日的第四次,以及近期9月9日的第五次。

與此相對應的,聯合國安理會也曾分別通過了第1718號(2006年)、第1874號(2009年)、第2087號(2013年)、第2094號(2013年)、第2270號(2016年)等決議,在禁止朝鮮進行一切彈道導彈活動的同時,對朝鮮進行了一系列的制裁。

其中2016年年初通過的第2270號決議,包含了前所未有的強力制裁措施,如規定前往朝鮮或從朝鮮出發的船舶經由聯合國成員國陸路、海陸航路時,該成員國應對船上貨物進行全面調查;禁止疑似裝載違禁品的飛機在成員國領土起降、在成員國領空通行;禁止朝鮮出口礦物等。

事實上,朝鮮這個始終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國家,經濟狀況一直令人堪憂。早在1952年朝鮮就公佈了《關於國家糧食配給的規定》(內閣56號決議)稱:「本著國家全權負責人民生活的原則,實施糧食配給。」1957年又公佈了《禁止自由買賣糧食和個人商業行為》的措施,進一步強化了配給制。

然而,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於經濟長期停滯與衰退,朝鮮已經沒有能力維持配給制,因而提出了「苦難行軍」的舉措,即放棄覆蓋全民的配給制,僅保留對部分人口的配給制,2002年,朝鮮明確取消覆蓋全民的配給制,並提出創建集市;2005年,朝鮮毫無預兆地下令取消市場開放措施,再一次恢復配給制。

在世界經濟大潮下,所謂的配給制帶來的惡果顯而易見。據已公開的數據顯示,朝鮮在1994年至2007年間連續14年處於貿易赤字狀態,進口的增長遠超過出口的增長,貿易赤字從1994年的2.5億美元擴大到2007年的13.9億美元。

時至今日,朝鮮仍是國際社會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國家;即便是板門店站崗放哨的朝鮮士兵都個個「臉有菜色」,這些「精銳之師」尚且如此,毋談他人!而一個連「精銳之師」都吃不飽飯的國家,又遑論抵禦自然災害等其他風險的能力。

總之,一場突來的洪水,就已使朝鮮罕見地「低下高貴的頭」而向外求援,此舉將「窮兵黷武」式發展核武器的朝鮮「外強中乾」一面,暴露得一覽無遺。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光有「大砲」,而沒有「黃油」,早晚要玩完,無一倖免。

殷鑑不遠。(原標題:為核武欠賬太多:一場洪水就使朝鮮向外求援)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北京稱禁止向朝鮮出口核武物資 中朝邊境緊張
老泉:弄懂「美國現象」,做新世界公民
老泉:估計金正恩的好日子只能掰著指頭數了
金正恩成立背包客部隊 讓士兵成「核武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