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40周年回顧展揭幕

中文學校聯合會各屆會長和來賓為回顧展剪綵。(曹景哲/大紀元)

人氣: 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曹景哲苗必達報導)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於上週六(2日)舉辦創會40周年慶祝活動,並為聯合會與會員學校的歷史文物回顧展揭幕,將從2日一直展出至10日。眾多的前會長,灣區的民選官員也到場祝賀。

第40屆會長施光庭表示,非常榮幸能在這個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候做會長,「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是由前39屆的會長和同仁所堆疊起來的。」沒有家長、老師的努力,不會有今天的豐碩成果。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40周年回顧展揭幕
左起:第3屆會長馬必超、第31屆會長毛小苓、第33屆會長寇惠風在歷史文物回顧展前。(曹景哲/大紀元)

施會長強調,中華文化是華人的根,大家都對自己的文化有一份認同。有別於西方文化,中華文化有自己的獨特價值觀,希望能在海外也繼續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舊金山台北經文處處長馬鍾麟表示,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從創會時的5所學校,40年來已經成長為有130多所會員學校,2萬5千多學生,教師也有2千多人,成為北美最大的華僑教育組織之一。他也強調語言不僅是交流溝通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對海外僑胞的第二代、第三代華人,也能通過學習中文,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能有所了解和認同。而且能幫助他們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裡,多掌握一種語言的話,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會很有助益。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40周年回顧展揭幕
剪紙攤位吸引來眾多的學生參與體驗。(曹景哲/大紀元)

參與中文學校聯合會創會的馬必超先生,曾經在1981年做過會長,他回憶了初期創會時的一些軼事。在1970年代,一些來自台灣的移民希望能為自己的孩子找到教授中文的老師。於是在1975年,馬必超和幾位老師在他家的車庫裡開始了最初的中文班,一開始學生不多,但很快就傳開了,要來上課的孩子不斷增多,車庫已經裝不下了,他們就找到附近的公立小學借教室。

1976年,馬必超發起及創辦了北半島中文學校,沒有想到反響極佳,剛一開張就有上百個學生入學,人數最多時超過1千人。1978年,北半島中文學校聯合其他幾個中文學校共同創辦了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創會時只有5所中文學校,現在已經增加到100多所。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40周年回顧展揭幕
聖荷西中文學校的花燈舞吸引來賓凝神觀看。(曹景哲/大紀元)

馬必超說,在中文學校初創時期,教材都是教師自己寫的,用鋼筆刻在蠟紙上,自己油印出來給學生用。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各個學校的教材水準參差不齊,於是他就回台灣希望能找到適當的教材。在經過多方詢問和打聽,終於從僑委會華僑教育部門找到了專門為華僑編寫的中文教材,他如獲至寶,雖然要付郵資,但仍高高興興地將這批教材寄到灣區。他也促成了僑委會每年派選優良教師到舊金山灣區各中文學校做示範教學和研討。

加州眾議員朱感生、菲利蒙(Fremont)市長高敘加(Lily May)和薩拉托加(Saratoga)市長朱淑玲(Emily Lo)到場祝賀。

特別是朱淑玲過去曾擔任中文學校的校長,她發言說,也在那段時間結交許多投身中文教育、中華文化推廣的朋友,一直聯絡至今。她表示,鼓勵學生去參加中文學校、啟發他們學中文的興趣,一直是最大關鍵,「40多年來,中文學校的老師都很有一套,相關的人、聯合會也都付出許多努力推廣中文教育。」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40周年回顧展揭幕
中文學校聯合會40年回顧展,於2日至10日在南灣僑教中心展出。(曹景哲/大紀元)

在慶祝大會上,中文學校的師生表演了國樂、舞獅、燈籠舞、彩帶舞和扯鈴等演出。還為十多位同學頒發了志工服務總統獎。在現場設有剪紙、舞獅面具等手作攤位,吸引了眾多的學生、家長,一同體驗民俗技藝的魅力。

八年級的王佑文也來參加慶祝活動,她喜歡書法,可以寫楷書、隸書和行書,並在北加州書法比賽中得過第一名。她說,學習中文之後,就能和祖父母溝通了,在學校裡也可以幫助來自台灣和中國的學生翻譯,非常有成就感。◇

(此文發表於1163A期舊金山灣區新聞版)

要想定期快速瀏覽一週新聞集錦,請點這裡。

責任編輯:王洪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