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密西西比三角洲華人社區為什麼很獨特

人氣 1538

【大紀元2017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編譯報導)想到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你也許會想到那一望無際的棉田、佃農還有藍調音樂。但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三角洲也曾是吸引著華人移民的地方。目前三角洲的華人雖已減少,但你仍然可以見到華人老輩們留下的「遺產」。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住在密西西比格林維爾市(Greenville)的雷蒙德•王(Raymond Wong)表示,由於這裡有很多非裔美國人居住,因此當地的華人社區是被孤立的,王說:「我們是中間人,正好在黑人和白人之間。我們不是黑人,我們也不是白人。所以這本身就使得你(與外界)有一些隔離。」

「華人安息園」和早期移民的雜貨店

格林維爾市有一個「華人安息園」,安葬了歷史上在這裡生活過的華人。王的父母也是被安葬在這個陵園內。

王的父親在1930年代,帶著15歲的他從廣東移民到密西西比三角洲。母親幾年後也移民到此。

和大多數生活在三角洲的華人一樣,王的家族也是商人。那個時候幾乎那一帶所有的中國家庭都經營雜貨店。

在中國內戰之後不久,第一波中國移民開始來到了密西西比三角洲。在1900年代早期中國移民的速度開始增加。中國人原先是到這裡採摘棉花,但他們很快也開始在這裡耕作。

他們開始經營雜貨店,在鼎盛時期,格林維爾還以當地的十幾家中國雜貨店而知名。

王說,他認識的所有人都是在雜貨店長大的。這些雜貨店出售肉類、新鮮蔬菜、罐頭、洗衣皂等人們所需要的日常品,僅在一個小街區內,你就能發現至少4家店。

在1968年,王的父親在當地開了一家中餐館。王說,這可謂是下了一個賭注,因為當時沒有人知道中國菜是什麼。餐館興盛了40年。

昔日雜貨店多已關閉 新一代華人已搬走

如今,在格林維爾市很多雜貨店已經看不見了。大多數已經被關閉很長時間了,但建築還在。王家的雜貨店還在經營著,但所有權已不再是他們了,現在的業主是Cindy和Danny,出售薯條、汽水、啤酒和雪茄等。

Cindy說,現在的生意很淡,因為很多人已經離開了格林維爾。不過,就是憑著這個小生意,他們能夠送兩個兒子攻讀大學。一個兒子在密西西比傑克遜市的一所醫學院就讀,另一個在密西西比大學主攻會計學。

在密西西比三角洲,華人的典型故事就是努力的工作,將孩子送入大學,再看著他們搬走。

退休的藥劑師Sammy還清楚地記得當兒子仍然讀高中時問了他一個問題:「爸爸,你想讓我在你退休時接管藥房嗎?」

Sammy的回答是,「不,我想讓你比我做得更好」。Sammy的兒子搬到了密西西比第十大城市克林頓市(Clinton),在那裡做一名牙醫。

Sammy的姐姐Sally說:「我認為,這一代人都認為這裡(三角洲)沒有機遇。」

Gilroy認為,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華人人口從1970年代中期時的2,500人縮減到現在的大約500人。

Sammy的妻子Sandra說:「在這些小城鎮裡,(華人)人口正在減少。對於那些受過教育的孩子來說,很多都想在大城市裡,那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Sandra還說:「但是,我不認為這會讓我們任何人感到沮喪,我們很高興孩子們都生活的很好,享受他們的生活,體驗著很多我們在小城鎮無法體驗的事情。」

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華人社區很獨特

Frieda Quon說,她到各地旅行的越多,就越來越意識到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華人社區是多麼的獨特。她說:「我們彼此都有溝通,而其它州不是這樣的。」

對於外部人來說,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華人社區的人都抱成團。他們會一起開車到數英里以外去跳舞。

生活在密西西比克拉克斯市(Clarksdale)的另一華人家庭Gilroy和Sally每週都與朋友和親戚聚在一起,並嘗試做著他們年輕時媽媽所做的菜。他們擔心,媽媽的絕活兒會被失傳。Sally說:「為什麼我那個時候就沒有問媽媽是怎麼做的菜?」

很快,熱情好客的Gilroy和Sally就為大家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大餐。有花椰菜炒牛肉、誘人的煎魚、用胡蘿蔔和土豆燒的排骨等等,各道菜色香味俱全。

如今,雖然年輕一代已經離開了三角洲,但留下來的老移民仍然還是按照舊的傳統生活著。#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國保姆碎屍獲刑20年 再轟動法國華人社區
華人社區:「鄰里執警」或可改善警民關係
華人社區租房難 房客不易房東亦不輕鬆
從小家到大家  在華人社區傳遞關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