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乃粒第一卷‧稻宜

天工開物。(大紀元)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糧食第一‧稻田施肥

除了人畜的排泄物之外,還可以用「枯餅」。「枯餅」指的是榨過油剩下的殘渣。芝麻、蘿蔔子的枯餅最好,油菜子餅次之,油桐枯餅則差一些。而樟樹子、烏桕樹子和棉子餅則為下等。另外,草皮、樹葉也可以當肥料。有些農家會磨綠豆粉,將磨出來的豆汁澆在根部上,以利生長。還有黃豆便宜時,會把黃豆撒在田裡,非常營養。而稻田收割後,如果不再種植其他農作物,可以將舊稻的殘株翻在土壤中腐化,成為天然肥料。如果是在土溫低、含水多的酸性土壤中,那就必須在稻秧的根部沾些動物骨頭的骨灰,再用石灰埋住根部。至於土壤堅硬的地方,則要將田土翻鬆,把硬土塊用柴草燒碎。施肥之前,要注意天候變化。施肥之後,最忌暴雨,會將養份給沖蝕掉。

原文

《天工開物》乃粒第一 ‧稻宜

凡稻土脈焦枯,則穗、實蕭索。勤農糞田,多方以助之。人畜穢遺、榨油枯餅(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萊菔子為上,蕓苔次之,大眼桐又資之,樟、樁、棉花又次之)、草皮、木葉,以佐生機,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綠豆粉者,取溲漿灌田肥甚。豆賤之時,撒黃豆于田,一粒爛土方三寸,得欲之息倍焉)。土性帶冷漿者,宜骨灰蘸秧根(凡禽獸骨),石灰淹苗足,向陽暖土不宜也。土脈堅緊者,宜耕隴,疊塊壓薪而燒之,埴墳鬆土不宜也。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