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向齊柏林致敬

人氣 46

【大紀元2017年06月24日訊】(作者:王世輝醫師)2013年,齊柏林的《看見臺灣》在僑委會安排下,準備在美國作巡迴演出,當時僑界的反應並不熱烈,原因之一是沒有人聽過齊柏林,原因之二沒有人對93分鐘的紀錄片有興趣,最重要的是放映的設備和規格只有電影院才有,因此演出計劃胎死腹中。2013年在華航飛機上意外看到了《看見臺灣》,這不但是意外,更是震驚!一部長達93分鐘的紀錄片竟然一氣呵成,美不勝收,因此我含著激動的淚水連續看了三遍。在臺灣買到了期盼的《看見臺灣》DVD,回波士頓的飛機上,一路想的就是要如何安排一場電影放映會。

齊柏林導演(中)2014年在哈佛與作者王世輝牙醫伉儷合影。(謝開明提供)
齊柏林導演(中)2014年在哈佛與作者王世輝牙醫伉儷合影。(謝開明提供)

2014年,僑委會再度安排《看見臺灣》在美國作巡迴演出,和我的計劃不謀而合,令我喜出望外。12月9日下午又濕又冷,見到齊柏林和所屬阿布電影公司的曾瓊瑤總經理,在常熟餐廳午餐之後,信步走到鄰近的咖啡屋小坐聊天。短短的時間內,大家相談甚歡,暢所欲言。齊柏林在《看見臺灣》DVD和《我的心,我的眼,看見臺灣》簽名,他很訝異我的DVD是限量預購典藏版,非常感謝我對他的支持。

12月10日晚上在哈佛大學放映《看見臺灣》,因為臺灣的商演非常成功,而且該片得到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因此當晚座無虛席,盛況空前。放映之後還有座談會和簽書會,主辦單位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把門票收入和賣書所得全數捐出,數目雖小,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激發社會大眾贊助齊導演和阿布電影公司的公益志業。九點多鐘,專協邀請精疲力盡的齊導、曾總和工作人員在Harvard Square慶功宴,更因此拉進彼此距離,我也因此和齊柏林結緣。

齊柏林導演2014年在哈佛的《看見臺灣》放映會演講。(謝開明提供)
齊柏林導演2014年在哈佛的《看見臺灣》放映會演講。(謝開明提供)

2015年返臺省親,9月6日齊柏林全家邀我和內人秀玲在永康街「豐盛食府」敘舊。今年我們也約定好12月回臺省親時再聚,因為他收藏照相機,因此我也準備送他幾台我珍藏的老相機。沒想到天人永別,特此專文悼念。

第一次看到齊柏林是在中天的「小燕之夜」節目。一個溫文儒雅的大塊頭,說起話有條不紊,滿懷抱負。他出身公務員,因為對攝影的熱愛,從平面照相到高空攝影,犧牲了和家人歡聚的時間,甚至花光積蓄,抵押房子借款。47歲時,放棄了在50歲可以領的終身俸,毅然決然退休,全心全意投入紀錄臺灣的職志。他出過書,辦過展覽,到處演講,把自己關懷臺灣的的熱心和憂心,藉由這些管道和國人分享。當他發現這樣的努力所得的效果有限,於是有了拍攝看見臺灣的想法。他把20多年空拍的經驗、堅持和深情,用來展現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他沒有任何情緒的指控,沒有任何愛臺灣的

口號,他把心中、眼中的臺灣,忠實的紀錄並且呈現給我們。除了讓我們驚艷臺灣之美,也讓我們看到土地在流血、在哭泣、在毀滅。《看見臺灣》 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自私,《看見臺灣》 也讓我們體驗和大自然共存之道。人定勝天的執著和環保意識低落讓齊柏林憂心忡忡,因此他籌拍《看見臺灣2》,預定2019年完成。沒想到在花蓮取景的時候,壯志未酬,抱憾以終。齊柏林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他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引述他心中的一段話:

別驚訝,這是我的心、我的眼,所看見的臺灣。

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

當你看見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才能真正祝福她。

地上少了一個人,天上多了一顆星…。

後記:專協和波士頓地區僑團向齊導演表達追悼和致敬,將於7月15日(週六下午2-4點)在牛頓市僑教中心免費放映齊伯林的《看見臺灣》記錄片。現場義賣DVD $20,聯絡王世輝:drwang123@gmail.com。◇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活摘紀錄片震撼波士頓觀眾
台灣《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獲選國際紀錄片影展
加拿大國際紀錄片影展 《紡織城》全球首映
布朗放映兩紀錄片研究臺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