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17 頭城老街文藝季登場 尋找巷弄裡的那戶人家

2017 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於7月22日登場。(金魚 厝邊提供)

人氣: 25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第三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於7月22日-7月29日登場,22日於蘭陽博物館揭開序幕,活動由金魚厝邊團隊主辦。延續第一屆的巷弄創作及第二屆的歷史初探、第三屆以「巷弄裡的十戶人家」The Way We Live為主軸,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感動,去做較深入的策展。

今年的藝術季結合了頭城十位故事人,以「手感生活、技藝保存、產業人文、海洋生態、職人文創」 為主題,邀請插畫作家鉛筆馬丁與賴淑真合作的創意拼布、啟文木藝坊陳啟文老與頂埔集蘭社梁鈜傑、蘭陽第一筆康灩泉後代康懷工作坊康潤之與林才添老縣長孫─添大興業林士傑、舞涼麵許哲華與林欣怡、和發鐵工廠與木房子和喬治衝浪的共同創作,分別在李榮春文學館、金魚。厝邊 ──邱金魚鎮長故居、林才添縣長故居、頭城文創園區、盧宅前聯名展出原汁原味的「街角故事」。10位故事人,於巷弄空間創作,包含拼布、繪畫、衝浪、書法、木藝、北管、鐵工、創意飲食、產業復興等。

鉛筆馬丁表示,這次他們透過志工的觀點去採集幾個點,再由馬丁去做設計,而後再由志工跟賴淑貞一起做創意拼布,完成小幅的作品。

蘭陽第一筆康灩泉後代康懷工作坊康潤之。(謝月琴/大紀元)
蘭陽第一筆康灩泉後代康懷工作坊康潤之。(謝月琴/大紀元)

年紀最輕的梁鈜傑,僅有16歲,耳濡目染於阿公阿嬤對信仰的崇敬下,他對陣頭及北管文化很有興趣。一年前,有感於社區耆老的凋零,以「憨子弟」為志,他邀集同學及妹妹共七人,創頂埔集蘭社,他們跟著老藝師學習,開啟了一段北管傳承之路。

十位故事人大合照。(謝月琴/大紀元)
十位故事人大合照。(謝月琴/大紀元)

發起人彭仁鴻於今年二月起,便邀請頭城十戶人家加入地方故事共學團,分類出「家族、技藝與新頭城」三個頗具代表性的頭城生活型態,定名為「巷弄裡的那戶人家」,共拍攝了 10 支紀錄片、並策劃由各家提供代表物件的「裝置個展」。展期將自 7 月 22 至 29 日止,期間並有三場故事小旅行、紀錄片座談等活動。

街角故事展在 金魚 厝邊。(謝月琴/大紀元)
街角故事展在 金魚 厝邊。(謝月琴/大紀元)

活動高潮則於 7 月 29 日的南門老街舉辦,超過 40 個攤位響應這次的「勁青市集」,歡迎大家一起來逗熱鬧。

導覽人黎萬青詳細說明木房子的結構與用意。(謝月琴/大紀元)
導覽人黎萬青詳細說明木房子的結構與用意。(謝月琴/大紀元)

市集的靜態活動還有「節慶相對論」及「勁青座談」等。

另外7 月 22 當晚及 29 日七時,還有露天電影院,於喚醒堂播放楊麗花主演「回來安平港」及鳳飛飛領銜的「秋蓮」。

蘭陽第一筆康灩泉的匾額。(謝月琴/大紀元)
蘭陽第一筆康灩泉的匾額。(謝月琴/大紀元)
林才添老縣長故居用礙子來做圍牆,別具一格。(謝月琴/大紀元)
林才添老縣長故居用礙子來做圍牆,別具一格。(謝月琴/大紀元)
頂埔集蘭社梁鈜傑。(謝月琴/大紀元)
頂埔集蘭社梁鈜傑。(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