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五成兒運動不足 台兒盟籲親子養成習慣

兒盟呼籲家長和子女至少每周1次進行有趣的互動運動,學齡前兒童每天至少有180分鐘的運動。(施芝吟/大紀元)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兒福聯盟21日公布「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台灣普遍兒童運動有三大問題,包括運動量不足、運動強度不夠、家長也缺乏運動習慣。兒盟表示,家長孩子生活都相當忙碌,親子能夠養成一起運動的習慣,不但能讓彼此激勵,一起健康,更能增進親子彼此的互動和感情。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說,近六成孩子很喜歡運動,但是喜歡不代表孩子每週都運動,有五成的孩子沒有每週運動的習慣,甚至每週運動3次以上,僅有一成五。7到12歲的孩子每天運動超過60分不到一成。整體而言,孩子的運動量非常不足。除了孩子沒有運動習慣,六成的家長沒有每週運動習慣,每週運動3次以上不到一成。

台灣普遍兒童運動有三大問題,包括運動量不足、運動強度不夠、家長也缺乏運動習慣。(兒盟)

孩子運動過程中,家長的角色?陳麗如說,調查發現有兩成家長屬於旁觀型,只在旁邊看或是暫時離開;有一成家長每一次都跟孩子一起運動;另外會督促孩子運動進度跟學習狀況有一成三;一成八家長從未跟孩子一起運動。

她表示,家長認為孩子運動不足的原因,第一名是天氣狀況不佳,或是空汙,家長過於忙碌,沒時間帶孩子運動次之,最後則是沒有適合的場地可以運動;另外,影響孩子運動原因主要是環境不友善,附近有人抽菸、沒有廁所。

國立台師大體育系教授洪聰敏說,運動可促進腦部產生新的神經連結,促使前額葉發展,幫助身體健康,心情感到快樂,解決心理憂鬱、焦慮等問題,甚至能抵擋誘惑,好處相當多。

陳麗如表示,親子運動不但能讓彼此變得健康,更能增加親子的互動感勤,兒童節將至,兒盟提出「FIT運動守則」,呼籲家長和子女至少每週1次進行有趣的互動運動,學齡前兒童每天至少有180分鐘的運動。

五年級的詠嘉是學校田徑隊所以平均每天都會運動大約二~三小時運動量很足夠,詠嘉表示:「運動時讓他覺得很開心,非田徑隊的同學重心較容易擺在課業上,運動量就比較少」,詠嘉媽媽表示:「詠嘉從小就在肢體協調上表現很好,所以從小就讓他學習舞蹈,國小也因此進入田徑隊,平日及假日我都會跟他一起練習瑜珈。」◇

詠嘉跟媽媽常常一起運動。(兒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