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天下誰人不識君

——盛唐音樂大師與邊塞詩人的情誼
作者:雅蘭

明 仇英 《松溪論畫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72
【字號】    
   標籤: tags: , ,

耳目一新的視角,為您解讀耳熟能詳的名句、典故、成語,展現中華傳統價值觀和精深的文化內涵。

歡迎來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己卻得不到發揮的舞台,鬱鬱不得志,當自己不被周圍人認可的時候,周圍有三五知己好友,便非常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一句詩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來自唐朝詩人之間的友宜故事。

在盛唐時期有位音樂高手,名為董庭蘭,他非常善彈古琴,古琴又稱為七弦琴,在中國禮樂文化中,純正的音樂也是古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會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只是當時流行西域音樂,所以董庭蘭才華橫溢卻鬱鬱不得志,日子過得十分清貧。幸好他有三五知己好友,其中有位是邊塞詩人高適。高適略懂音律,他非常欣賞董庭蘭的才華,兩人惺惺相惜,往來密切。

唐玄宗天寶六年,吏部尚書房琯被貶,作為門客的董庭蘭也被迫離開長安,在同年冬天,董庭蘭和高適久別重逢後卻又不得不面對分離,當時面對茫茫未知的前程和離愁別緒,場面很是感傷。當時詩人高適也身處人生的低谷,他仕途不順,懷才不遇,但是他卻努力地安慰勉勵好友董庭蘭,為他寫下這著名的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北風呼嘯,天色昏沉暗淡無光,大雪紛紛,不要為前途發愁啊,以你的才能,天下有誰不認識你董庭蘭呢!

其中「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千百年來被廣為傳頌。從中我們也看出面對困境時古人豁達的心態,以及對友人寄予的期望與勉勵。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氣漸漸侵深山。
    我送你還山,對你的內心洞徹又了然。
    人生老大歸隱,為自己的理想和意願。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 唐代詩人高適,任兩浙觀察使時,有一次,路過杭州清風嶺。他在臨時下榻的僧房中,寫了一首詩:
  • 普天之下,誰不認識您呢?送別時的豪迈語,比喻在潦倒困境中仍然抱有希望和信心。語出高適《別董大·其一》
  • 歡迎來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一句詩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本來出自一位女子之口,而蘇軾卻為這句話專門填了一首詞,這背後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 服裝不僅僅是用來遮寒蔽體,還有更深的內涵,中國曾被稱為「衣冠上國」,中國的服飾也曾經深遠地影響著朝鮮、日本、越南等,曾經的絲綢之路,更將中國的服飾文化遠輸歐洲。韓服和漢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夠區分,為什麼傳統的韓服會和漢服這麼像呢,我們從文化方面來探討一下。
  • 過來人知道,人一生要經歷諸多溝坎。如遇事情不順心時,會迷惘,會痛苦……不知該如何面對。當捧起他的詩詞慢慢品賞時,你會發覺那顆被蒙塵的心,一點點變得清淨,他的詩詞如一泓甘泉滋潤著心田。
  • 現代社會裡,對於婚姻,很多女子有種種的煩惱,或是對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爭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離婚的境地。面對這些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看中國文化裡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讓身心得到安頓。
  • 蔣中正認為,「『身者,心之器』。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皆以心為主,故必存養省察,慎獨存誠,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無偏,不為物慾所蔽,不為感情所勝,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懼或好惡便辟之心存著,則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後便難免流為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錯誤罪惡,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後身修』的道理。」
  • 現代社會裡很多傳統都消失了,這也讓很多人在婚戀問題上陷入諸多痛苦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傳統的婚禮當中蘊含了哪些智慧,給人帶來身心的安頓。
  • 蔣公認為要想治理好一國(或一個省,或一個縣),就要先從家庭做起,「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夠明明德,再推而廣之,才可使社會上家家戶戶都能齊一平均,則社會進步,國家亦未有不達於治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