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把愛好變成職業 扯鈴達人蕭鴻偉的故事

蕭鴻偉參加扯鈴表演。(本人提供)

人氣: 35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兩根棍子,一條繩子,把一個鈴在空中拋上、拋下,時而轉身,時而跳躍,隨著他手上的兩根鈴棍揮舞,線上的鈴轉動了起來……既像舞蹈,又像雜技,酷,瀟灑,吸引台下觀眾又是鼓掌,又是歡呼。

日前,在多倫多教育局/維德2019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台灣民俗體育老師蕭鴻偉為觀眾做精采的扯鈴表演。這位27歲的小伙子,外表文靜、溫和,表演扯鈴從容淡定,彷彿有一根隱形線,在悄悄牽引著觀眾的心,翻騰、旋轉……

2013年,蕭鴻偉從台灣吳鳳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他沒有從事專業工作,卻當起了扯鈴教練。這個從小玩到大的業餘愛好,伴隨他參加過無數次比賽,獲得20多個獎項,包括全國雙鈴賽冠軍、個人舞臺項目甲獎、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觀摩表演競賽大專組單鈴賽甲等獎。

2017年,鴻偉榮獲中華民國外交部青年大使,出訪多個國家。如今,他同時受聘於臺南和嘉義近8所中、小學校,專職從事扯鈴教學。

蕭鴻偉在2019多倫多教育局/維德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伊鈴/大紀元)
蕭鴻偉在2019多倫多教育局/維德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伊鈴/大紀元)
蕭鴻偉在2019多倫多教育局/維德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伊鈴/大紀元)
蕭鴻偉在2019多倫多教育局/維德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伊鈴/大紀元)
蕭鴻偉在2019多倫多教育局/維德僑民青少年夏令營文化周結業式上。(伊鈴/大紀元)

從小迷上扯鈴

鴻偉出生於台灣嘉義,小學5年級時,被老師選到扯鈴隊。從此與扯鈴結下不解之緣。

扯鈴又叫空竹、風葫蘆。兩根棍,一條繩,兩個面一個軸,會旋轉發聲。

扯鈴不僅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民俗體育,也在世界許多國家流行,被英國人稱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是台灣一項傳統的體育運動。每年有很多賽事,各縣、市比賽,分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

扯鈴分為傳統鈴、安全鈴、歐式鈴等。傳統鈴多用木頭做成,會發聲,但易受損,使人受傷,不易控制。

鴻偉最初學的是傳統鈴,鈴是木頭和塑鋼製成,因為材質硬,打到頭和手就會受傷、流血。那時,鴻偉經常因玩扯鈴受傷,很辛苦。到國中時,因為要準備課業參加中考,扯鈴學了2年就不得不停止。

高中時,鴻偉遇到一位會玩扯鈴的老師。因為小學有基礎,又玩得不錯,深得老師器重,鴻偉的扯鈴技藝進步很快。之後,在老師推薦下,他開始參加全台灣各種類型的比賽,並且結識了扯鈴圈的很多朋友,技藝進一步提高。玩扯鈴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高中畢業以後,鴻偉就讀台灣吳鳳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大學期間,鴻偉參加大學的的扯鈴社,技術又上新台階,不僅每年參加台灣的縣市、全國比賽,課餘時間則跟隨扯鈴老師當助教。

2017年,蕭鴻偉作為外交部青年大使演出。(本人提供)

招式多變 瞬間定成敗

扯鈴看上去似乎是很簡單的上肢運動。鴻偉說,其實不然,它是全身的運動,要靠四肢巧妙配合;而且花樣多,歷經無數次失敗才練成這些招式。團體合作表演難度更大,6個人、8個人一起合作、協調,需要判斷別人的位置,什麼時候該拋,什麼時候該接。

鴻偉解釋,扯鈴就是人去控制棍子,棍子控制線,線控制鈴,通過肢體協調去組合單個動作;在鈴的運轉過程中,判斷它什麼時候掉下來,什麼時候拋上去,到底要多久,要準確把握這個時間差。這需要不斷練習,熟能生巧,最後達到得心應手。

扯鈴很有美感,有些像舞蹈,需要肢體協調,配合音樂節奏,身體自然舞動;但精密度比舞蹈要大得多。鴻偉說,在表演過程中,扯鈴失誤是掉到地上,觀眾明顯看得出;但舞蹈失誤相對沒那麼明顯。

鴻偉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把鈴拋高,鈴在空中轉,他在地上跳躍、翻騰,再從腿下把鈴抓回,鈴就像他的肢體一部分。這個時間差只有零點幾秒,成敗就在一瞬間。

「為了這個瞬間的成功,需要付出無數的心血去練習。」鴻偉說,扯鈴是一種功夫,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主角不斷升級,從起鈴、運鈴、拋鈴等基本功,再玩出花樣百出的高級招式,既成就自己,也娛樂別人。

蕭鴻偉在訓練扯鈴。(本人提供)
蕭鴻偉在訓練扯鈴。(本人提供)

苦樂其中

扯鈴是一門藝術和興趣,不僅讓人獲得快樂,還磨練人的耐心和毅力,訓練專注力,並從錯誤、失敗中不斷學習,累積經驗。

在鴻偉的扯鈴生涯中,他經常參加比賽,要編排比賽動作。老師只教單個動作,自己去組合、編排,他必須創作一些新招式,必須天天練習,重複、重複、再重複,每天1、2個小時,放學回家先練扯鈴,直到練餓了才去吃飯。他經常練到汗流浹背,有時一個動作,會練數百次、數千次。

鴻偉說,長期訓練,有時也會覺得悶,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錯折。他坦承,有時比賽成績不好也會哭,因為畢竟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有時,鴻偉遇到一個非常喜歡的招式,花了好多時間練,卻老是練不出來,很沮喪。那時他有一陣子會不想玩扯鈴。

「為什麼扯不起來?為什麼練不會呢?」在那段情緒低落、沮喪的日子,鴻偉雖然不會去玩扯鈴,但會去關注別人怎麼玩,別人怎麼進步,大家都玩些什麼東西。

幸好,鴻偉在扯鈴圈裡遇到一個朋友,教了他很多小技巧。「原來,有一些動作是要把棍子放掉,利用棍子迴旋慣性,再把棍子接回來。再去嘗試時,發現我學會了。」鴻偉溫和的微笑著。

「 因為需要不斷的重複練習,堅持下來很難,但只要堅持下來,就會帶來很多人生的快樂。」鴻偉說,「雖然過程中還是辛苦,但是這個辛苦值得,每往前一步都很快樂。」

扯鈴之後 人生改變

蕭鴻偉在尼加拉瀑布。(本人提供)

「扯鈴如同人生導師一般,讓我對人生觀有了很大的轉變及昇華。」鴻偉說。

原本內向、不善表達自己的鴻偉,因為扯鈴認識很多朋友,很多老師。「那些老師、朋友給我很多幫助,很多建議和鼓勵,改變了我對於人生的一些看法。」

鴻偉說,扯鈴最大的快樂就是增強自信,有成就感。「每當經過練習完成一個動作,就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勵自己做得更好。」

「扯鈴不僅訓練心智,也增強身體協調能力。」鴻偉說,最明顯就是手眼協調能力。

雖然扯鈴招式中,腳部的動作較少,但是因為拋接的動作很多,在表演中,同時操作兩顆鈴、三顆鈴十分常見。只要一點點的誤差,鈴就可能就掉到地上,或是落在自己頭上。

「因此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手部動作及眼睛能配合得更好,更精準,相對協調性也就更好。」鴻偉說,自從學習扯鈴後,反應比一般人快,肢體協調比較強,關注力更集中。

因為扯鈴帶來自信和成就感,讓原本內向的鴻偉樂於在公眾面前表演,分享自己的快樂。

「大家看了開心,我就最開心了。」 他說,「掌聲是觀眾給我的回饋,我的回饋就是做好表演給他們看,掌聲也激勵我做得更好。」

扯鈴帶給鴻偉的快樂和成就感越來越多,父母都支持他學習扯鈴,姐姐也為他的成就而自豪。

大學畢業之後,鴻偉沒有從事專業工作,而是選擇專職從事扯鈴,還參加赤山表演藝術坊。2015年出訪歐洲,參加匈牙利藝術節。之後,他多次參加國際表演。2017,鴻偉作為外交部的青年大使計劃一員,代表台灣出訪去印度、新加坡,作為文化交流,表演扯鈴。

鴻偉玩扯鈴已經15年,現在,他主要從事教學,在臺南和嘉義7、8所學校從事扯鈴教學,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小朋友。

他說: 「每一個人都要有一種興趣、愛好。雖然不一定要非常專業,但要熱愛它,然後它會帶給你快樂,這樣就OK了。」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