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眾支持反恐戰爭情緒依然高漲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5日訊】《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民眾仍然堅決支持反恐戰爭。美國最近在阿富汗東部的戰斗中出現傷亡,但是民眾的支持率并沒有減弱。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駐巴基斯坦負責人比爾登對此并不感到奇怪。他說:“美國媒體對上個星期的傷亡絕對是炒作過份了。每個人的傷亡都是個人的巨大悲劇,但是在同一塊土地上,前蘇聯每天的戰斗傷亡高達400到500人。”

美國之音3月14日報道﹐對第三世界有長期經驗的美軍退役軍官彼德斯說,在目前的戰斗行動中美國只有10來個傷亡,而敵人的損失有數百人。他說,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人能事先知道美國公眾會做何反應。彼德斯說:“我認為,軍方相當緊張,因為他們在克林頓總統時期有過非常負面的經驗。不過,布什經受住了考驗,他沒有對傷亡做出過份反應。他沒有發表傷感的公開講話,而是悄悄地、很有尊嚴地進行了處理。他沒有退縮,美國人民也一點儿沒有退縮。”

彼德斯說,這种態度必須繼續堅持下去,因為要使一個破敗的國家复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管愿意与否,美國都必須致力于阿富汗的國家重建。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駐巴基斯坦負責人比爾登說,美國不能象在前蘇聯撤軍后那樣拋棄阿富汗。他說:“很難想像美國總統布什在1月21號發表國情咨文講話的嚴峻時刻還把阿富汗臨時政府領導人卡爾扎伊作為貴賓,然后轉身就拋棄阿富汗。這是不會發生的。布什行政當局任何一個負責處理這個問題的人都不會相信。”

* 美國將准備繼續深入打恐 *

美軍退役軍官彼德斯認為,在阿富汗的胜利將鼓舞美國追擊其它地方,特別是伊拉克的恐怖主義,布什總統將會慢慢地、但是堅決地做好准備。他說:“布什目前正在做一些收集情報的工作。他不僅在為美國,而且在為全世界和我們的軍隊做最終針對伊拉克戰役的准備。布什行政當局將不斷地重复這种准備几個月、一年或者兩年。我們的盟國、受我們保護的國家、甚至我們的敵人,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打擊伊拉克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駐巴基斯坦負責人比爾登謹慎地表示,進展不會那么快。他表示,与一些樂觀的預期相反,在阿富汗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以色列巴勒斯坦沖突繼續使中東局勢升溫,薩達姆-侯塞因是一個可以控制的威脅,目前還沒有向巴格達進軍的必要。他還認為,攻擊伊拉克將會動搖全球反恐聯盟,美國不可能單獨繼續這場戰爭。

比爾登說:“一個典型的美國人是滲透不進恐怖主義“基層”組織中去的,那些恐怖主義組織都是由親兄弟或表親組成。你必須找到跟他們長得相象,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相象的人才能打入他們的組織,或者至少了解這些組織存在的情況。這就需要与許多其它國家的情報聯絡。”比爾登說,恐怖分子之所以可以攻擊美國,是因為全球以及美國情報工作的失敗,要防止類似恐怖攻擊事件的再次發生,就必須重建至關重要的情報系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布希宣示:保留動用核武選擇權 (3/15/2002)    
  • 【參賽作品】江澤民視察梁山泊強調反恐斗爭 (3/15/2002)    
  • 美國先遣部隊抵達也門訓練反恐 (3/13/2002)    
  • 歐盟警告中共 勿藉反恐鎮壓異議人士 (3/13/2002)    
  • 《911半年祭》布希宣告反恐進入第二階段 (3/12/2002)    
  • 五角大廈紀念九一一展現軍事團結 (3/12/2002)    
  • 美國紀念九一一事件半週年 (3/12/2002)    
  • 民意調查﹕美國公眾繼續支持總統反恐 (3/12/2002)    
  • 布希主持紀念九一一儀式堅定持續反恐戰爭 (3/12/2002)    
  • 副總統表示愛心可為台灣在國際社會打開新局 (3/11/2002)    
  • 美副總統切尼赴中東訪問斡旋和平 (3/11/2002)    
  • 九一一屆半年 白宮籌辦紀念儀式 (3/10/2002)    
  • 切尼將訪問中東 討論反恐和巴以暴力沖突 (3/9/2002)    
  • 美國副總統切尼將訪問中東 (3/9/2002)    
  • 白宮証實布什4月與布萊爾舉行會談 (3/8/2002)    
  • 冒充反恐軍官並擁槍械 一外籍生在邁阿密被捕 (3/7/2002)    
  • 美國公布人權報告 也批評反恐盟友迫害人權 (3/6/2002)    
  • 擴大反恐代理戰 美將增加對外軍援 (3/6/2002)    
  • 反恐不反共,本末倒置 (3/6/2002)
  • 相關新聞
    反恐不反共,本末倒置
    擴大反恐代理戰 美將增加對外軍援
    美國公布人權報告 也批評反恐盟友迫害人權
    白宮証實布什4月與布萊爾舉行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