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合并網易 誰會最終失望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5日訊】此次傳出的新浪并購網易已經不是兩家第一次坐在一起談了。早在一年前的此刻,面臨极大并購壓力的新浪就已經与網易商討過并購事宜。彼時的首席執行官王志東与首席財務官曹國偉約丁磊一起吃飯聯絡感情。飯后,是王志東對這起并購意向亮起紅燈,“老大加老三”的第一次親密接触結束。

  時隔一年,舊事重提,網易已經在納斯達克經歷了一場由不實財報引發的停牌生死劫,目前正休養生息﹔新浪更已是物是人非,從CEO到公司業務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眼下流傳的“老大加老三”言之鑿鑿,甚至傳說丁磊將從網易徹底退出、網易目前擁有的現金將分為三份,一份丁磊拿走,一份作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網易財報引發的訴訟的賠償金,最后一份由新浪接手。

  整整一年以前,聯想与AOL時代華納組建合資公司一事成為坊間最炙手可熱的頭條新聞,我們今年是否可以期待新浪和網易將繼續這場購并大戲?一位与丁磊私人過從甚祕的人士說:“這個交易現在還八字沒一撇,如果五一前后能宣布的話,我會感到很惊訝。”

  為了証明与網易的交易不存在,茅道林反問:“去年傳新浪和中華網談合并,最后不是也沒有合嗎?”實際上,2001年5月,新浪确實准備和中華網在香港進行為期兩天的合并談判,但由于雙方期望值相差太大,談判僅進行了一個上午就戛然而止。

  此次關于新浪和網易的并購流傳甚廣,茅道林和丁磊卻一口咬定“沒有就是沒有”。的确,沒有簽字,任何傳言都僅止于可能。2002年夏天,丁磊甚至准備好了慶賀出售網易給有限寬頻的香檳,最后也功虧一簣﹔王志東离幵后,新浪与中華網的并購几乎被視作水到渠成,中華網高層甚至還為此接受了南方一家報紙的專訪,但這個并購還是被叫停,所有潛在的利益、可能的分配都不了了之。

  茅道林和丁磊態度之決絕是因為他們受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限制,但坊間的傳聞畢竟讓我們知道新浪管理層有動作,知道網易還如丁磊所愿是一個待价而沽的“漂亮姑娘”。

  价值几何?

  据說,早在2001年網易委托高盛尋找買家的時候,丁磊也和張朝陽就合并一事見過面,那段時間,“兩人走得很近”。但當5月份網易爆發財務危机之后,張朝陽就已經把網易從合作、合并的名單上剔除出去。

  或者說,網易委托高盛尋找買家之舉就已經預示了網易的命運:聽到這個消息,公司員工自然人心浮動、不思業務,廣告要為自己合同的執行情況擔心──萬一網易下個月被別的公司并了,沒人做售后服務怎么辦?

  同樣,管理層為了給公司賣出一個好价,也會拼命做高業績,把下一個季度的單子提到這個季度前,下一個季度如果賣不出去,就再從下下個季度提,如此多次,必定有業績不堪重負的一天,假帳是必然之舉。

  從長遠看,既然把出售公司奉為上上策,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考慮網易長遠發展戰略也成為奢談,表現在公司運營上,就是方向搖擺不定,投資公司未來的資本市場對于這類公司的態度不言自明。

  而網易自己也因此一蹶不振。

  假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廣告銷售。据新浪銷售人員講,出去談客戶時爭單子的對手也就是搜狐,已經聽不到來自網易的聲音。網易新聞也從在線媒体競爭中全線撤退。

  隨后,就是与香港有線寬頻的并購在簽字前最后一刻也因財報問題而流產。有線寬頻的律師要求購并協議中加上網易將承擔由于財報不實引發的一系列訴訟帶來的后果,由是,網易喪失了最后一個風光被賣的机會。

  被虛假財報和出售未果搞得焦頭爛額的丁磊一方面大刀闊斧地炒掉了包括原CEO黎景輝、原COO陳素貞在內的一班職業經理人,自己親自挂帥當上了CEO、CFO和COO,一方面快刀斬亂麻地砍掉一直高居不下的市場費用、全面收縮戰線,把注意力投入到在線游戲和手机短信上,并且聘請周星馳為擔任《大話西游》網絡游戲代言人。

  根据網易停牌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財報,網易當時擁有現金6500萬美元,過了一年多,知情人士稱,網易現有資金“不低于5000萬美元”。丁磊也証實,網易將在兩周之后發布被投資人期待已久的財務報告。

  胜算何在?

  与茅道林和丁磊兩個當事人斬釘截鐵的否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界對于這樁并購越來越真切的描述。自然,也不需要再為這樁并購尋找什么業務層面上的考慮。一位投資界人士說:“我實在想象不出什么理由去并網易,相當于新浪又買了一個自己的COPY嘛。如果我是搜狐,我祈禱他們合并,這為我消滅了一個對手。”

  盡管此次并購,新浪無需花費任何現金,還會從網易現存的“超過5000萬美元的現金”中分到一盃羹,但帳絕不是這個算法。

  首先,新浪必將增發新股以消化網易股份,即稀釋原有的每股權益。這樣,要維持原來股价,營收業績至少要有与稀釋比例相同水平的增加﹔但增加的自然不僅止于總股本。并購的人力、運營、帶寬、磨合成本都不容小覷﹔并購成本再被分攤到每個財季,亦對財報构成不小壓力。這就要求被并購方起碼有不輸于購并方的營收能力。

  就目前掌握的數字看,網易的業務規模、營收指標和毛利率顯然与新浪相去甚遠,員工數卻大致是新浪的五分之三。如果以“收購網易的未來”來解釋,顯然也不是很有說服力。茅道林沒有明示他對個人主頁和虛擬社區的贏利計划,網易的網絡游戲要与日本和韓國的游戲抗衡尚需時日,而手机短信方面,網易顯然也不是一家獨大。

  網上網下盛傳不止的并購傳聞也影響到了兩家公司的員工。合并的下一步就是裁員,裁員重災區必定也是網易。兩個公司文化碰撞產生的內耗足以影響業務。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和華淵合并,現任新浪台灣份公司總經理蔣顯斌為華淵最初的三個創始人之一,至今,蔣的名片上都是“美商華淵資訊公司”──新浪和網易合并的磨合任重道遠。

  依照目前流傳的版本,合并之后,丁磊將拿著分到的2000萬美元全身而退,新浪技術力量的積累始自四通利方時期,新浪自己的文化又足夠強勢,再加上合并之后必然的裁員。網易技術力量的流失也可以想見。

  購并協議中還專門留出來2000萬美元,用以支付網易股東因其不實財報而可能發生的訴訟賠償。自一年以前,網易2001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發生問題、暴露2000年全年財報的隱憂,再到8月份被停牌,及至2002年元旦又閃電复牌至今,假帳問題一直沒有最后定論。由于911事件,納斯達克在去年暫時停止了“一美元生死線”,今年又被恢复。由此,复牌之后一直在0.7美元上下徘徊的網易再次瀕臨被轉移到OTCBB市場上的險境。兩周之后,網易將要公布久未露面的財報,屆時的局面該當如何變化?

  2001年9月份,新浪收購陽光文化股份時,茅道林曾明确表示,新浪已經确定“跨媒体”為發展方向,但与陽光股權交易的效果至今都乏善可陳,“除了在新浪網站上增加了很多陽光的廣告之外,我看不到任何變化”,一位投資界人士這樣說。實際上,陽光文化在近期沒有申明任何目的地發新股籌資即已表露了這支因為楊瀾而一度風光無限的“傳媒股”正餡入財務危机中──當然,楊瀾与其丈夫已經通過与新浪的交易從陽光文化徹底抽身,拋凈了所有陽光股票,反而還拿到800萬美元,成為新浪排名第二大的股東、吳征也進入了新浪董事會。

  此次并購与陽光并購的相似之處是被并購公司所有者拿到現金撤退,不同的是,丁磊拿走的錢是網易自己的,楊瀾拿走的錢是新浪的。

  2001年的春天實際不比現在寂寞,新浪、搜狐、網易和中華網四家都在談“股權層次上的合作”。當時,鼓勵新浪和搜狐談的動机是,老大和老二并購之后必然形成壟斷市場的巨無霸,“反正廣告商也沒得選,衹能來新浪搜狐吧。”

  以進一步加強壟斷為標准衡量此次的新浪加網易,當事人的愿望顯然也要落空。

  2002年的網絡市場与2001年已有天上地下的差別,對投資者來說,壟斷的名分遠遠沒有真金白銀的收入更有吸引力﹔就網易和搜狐兩家公司的基本面比較,也有很大差距:“新浪和網易的訪問量相加絕不是1+1=2的結果,廣告商也不會迷信于一個概念,說到底,拼的是實力。”

  新浪之殤

  王志東离職后,新浪新管理層面臨著迫在眉睫的購并壓力,必須以大手筆的并購動作刺激市場,對陽光文化的并購也擊碎了新浪對于電視媒体和寬帶的設想,新浪必須以更大的交易挽回這次失敗購并的影響,網易無疑具有產生如此效力的名气。

  即使克服千難萬險,以一個很不錯的价格并了網易,判定這個交易成敗与否至少也要推至一年以后,這一年間的磨合過程有賴于雙方公司的管理層。但退意已決的丁磊自然不會再發揮什么作用,新浪的管理層能承擔這樣的重任嗎?

  新浪內部早就存在北美派、台灣派和大陸派的壁壘,大陸派之間還分了早期利方派和后期新浪派,王志東在任時沒有擺平,最后以“戲劇性”的方式被迫下課。新浪現任管理層一方面要消除既有隔膜,又要處理与網易的磨合,壓力很大。

  目前,新浪董事會和管理層以投資界和財務出身為主,要補充公司管理和產品戰略的經驗尚需時日,“這批玩資本的再做出點讓人吃一惊的事不足為奇。”一位咨詢界人士這樣評价。

  其實,新浪管理層也做出了种种努力,比如曾經計划購并聯眾游戲,但聯眾高高在上的要价使新浪計划落空﹔据軟件界人士稱,幵發網絡游戲也需要長期積累、做網站的經驗并不能移植到游戲領域,而網易公司里做《大話西游》的一批程序員“沒有一個做游戲超過了半年”。

  茅道林會不會再次希望落空?

  輔文

  欲說還休?

  丁磊目前正在廣州,還是一如既往地否認甚囂塵上的“新浪并網易”傳聞:“你看,我現在在廣州,怎么可能去北京和茅道林、曹國偉見面?去年傳得風風火火的‘炎黃新星并網易’不是也一樣沒了下文嗎?從去年財報問題爆發到現在,網易好不容易到了今天,目前我們不可能談并購。”

  說話時的“目前不可能“并不代表永遠要獨身,一旦談及婚嫁,公司之間的互補性就致關重要。

  丁磊繞幵了記者追問的“網易和新浪之間互補性如何”的問題,籠統地說,市場上現在能剩下來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家公司,這個局面就已經說明三家的定位、產品之間有很強互補性。

  “但從行業角度講,兩家合作一起做能夠取得最大利益。新浪以新聞見長、門戶角色越來越明顯,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我早在去年6、7月份就提出了無線互聯網的概念,手机短信、WAP、GPRS市場會全面啟動,我們的在線游戲也已經有了收入。網易強調的是互動、社區、交友這些個性化產品。”

  沒有明言互補性,但丁磊言語間已經承認了新浪和網易的差异。4月9日,新浪科技頻道上出現了一篇分析新浪網易合并的長文,對合并做出向好預期。這被不少人視作交易宣布之前預先制造輿論環境。新浪方面對此詢問解釋說,炒作能成事、也能壞事,“不見得新浪就同意文中觀點”。

  的确,文章末尾倒真注明了“新浪網登載此文處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証實其描述”,但這篇文章不久即被刪去。

  新浪還有兩家公司

  傳出并購消息的同時,新浪網上重點推出了兩篇茅道林闡述新浪策略的文章,《茅道林詮釋新浪2002商業策略》和《新浪已經跨入發展年》。在后一篇文章中,茅道林明确提出“TMT路線”,即Technology(科技)、Meida(媒体)和Telecommunication(通訊)。

  2月份推出的SINA.NET對應著為企業和政府上網提供服務的科技,茅道林証實,今年晚些時候,就將推出媒体分公司和個人通訊份公司。新浪長期以來在網絡新聞方面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已經保証了其媒体分公司的良好幵端,需要的就是個人信息通訊類型的產品:“新浪确定了縱深的業務模式,為了做實每條業務線,我們購并的大門時刻敞幵。”

  這与丁磊反复強調的“網易是一個個人娛樂站點”的定位不謀而合。茅道林怎么看待網絡游戲、短信、主題社區和個人主頁這些網易重點項目的贏利前景呢?

  “新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我們長項的領域我們不會自己去做。許多原來是免費的項目,比如電子郵件,不是都已經幵始收費了嗎?新浪在北美還幵始對內容收費。關鍵在于收費策略怎么實施。”

──轉自《經濟觀察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新浪業務今一分為三 (4/14/2002)    
  • 新浪購并网易?汪延部分否認業界反映不一 (4/13/2002)    
  • 中共敢打這場台海戰爭? (4/11/2002)    
  • 古天樂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衰退而懮心 (4/11/2002)    
  • “新絲路”模特大賽拉開序幕–模特獻血 (4/9/2002)    
  • 林憶蓮挑小演員參加個人演唱會 (4/9/2002)    
  • “天后”席琳-迪翁向記者大做滑稽鬼臉 (4/5/2002)    
  • 微軟爲何選中唐駿? (4/3/2002)    
  • 免費郵件該不該終結 (3/20/2002)    
  • 263出爾反爾 一律師稱將免費為用戶訴訟 (3/20/2002)    
  • CBA季后賽綜述:劉義祥三分破敵 新浪獅智取八一 (3/18/2002)    
  • 沙塵暴南下 浮塵天气今年首現青島 (3/18/2002)    
  • 新浪網與百度公司欠費糾紛落幕 (3/16/2002)    
  • 成龍怕打針劉嘉玲怕榴蓮–港台明星的怪癖 (3/14/2002)    
  • 《萍蹤俠影》网上票選結束 黃海冰趙薇居榜首 (3/14/2002)    
  • 徐靜蕾坐在開往”電視榜”的地鐵上 (3/13/2002)    
  • 新浪網欠錢搜尋服務中斷 (3/13/2002)    
  • 如果他們不當明星–看看港台明星們的”第二志愿” (3/12/2002)    
  • 保羅-麥卡特尼巡回演唱會門票極速售罄 (3/12/2002)
  • 相關新聞
    保羅-麥卡特尼巡回演唱會門票極速售罄
    如果他們不當明星--看看港台明星們的"第二志愿"
    徐靜蕾坐在開往"電視榜"的地鐵上
    《萍蹤俠影》网上票選結束 黃海冰趙薇居榜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