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合并网易 谁会最终失望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5日讯】此次传出的新浪并购网易已经不是两家第一次坐在一起谈了。早在一年前的此刻,面临极大并购压力的新浪就已经与网易商讨过并购事宜。彼时的首席执行官王志东与首席财务官曹国伟约丁磊一起吃饭联络感情。饭后,是王志东对这起并购意向亮起红灯,“老大加老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结束。

  时隔一年,旧事重提,网易已经在纳斯达克经历了一场由不实财报引发的停牌生死劫,目前正休养生息﹔新浪更已是物是人非,从CEO到公司业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眼下流传的“老大加老三”言之凿凿,甚至传说丁磊将从网易彻底退出、网易目前拥有的现金将分为三份,一份丁磊拿走,一份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网易财报引发的诉讼的赔偿金,最后一份由新浪接手。

  整整一年以前,联想与AOL时代华纳组建合资公司一事成为坊间最炙手可热的头条新闻,我们今年是否可以期待新浪和网易将继续这场购并大戏?一位与丁磊私人过从甚秘的人士说:“这个交易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如果五一前后能宣布的话,我会感到很惊讶。”

  为了证明与网易的交易不存在,茅道林反问:“去年传新浪和中华网谈合并,最后不是也没有合吗?”实际上,2001年5月,新浪确实准备和中华网在香港进行为期两天的合并谈判,但由于双方期望值相差太大,谈判仅进行了一个上午就戛然而止。

  此次关于新浪和网易的并购流传甚广,茅道林和丁磊却一口咬定“没有就是没有”。的确,没有签字,任何传言都仅止于可能。2002年夏天,丁磊甚至准备好了庆贺出售网易给有限宽频的香槟,最后也功亏一篑﹔王志东离幵后,新浪与中华网的并购几乎被视作水到渠成,中华网高层甚至还为此接受了南方一家报纸的专访,但这个并购还是被叫停,所有潜在的利益、可能的分配都不了了之。

  茅道林和丁磊态度之决绝是因为他们受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限制,但坊间的传闻毕竟让我们知道新浪管理层有动作,知道网易还如丁磊所愿是一个待价而沽的“漂亮姑娘”。

  价值几何?

  据说,早在2001年网易委托高盛寻找买家的时候,丁磊也和张朝阳就合并一事见过面,那段时间,“两人走得很近”。但当5月份网易爆发财务危机之后,张朝阳就已经把网易从合作、合并的名单上剔除出去。

  或者说,网易委托高盛寻找买家之举就已经预示了网易的命运:听到这个消息,公司员工自然人心浮动、不思业务,广告要为自己合同的执行情况担心──万一网易下个月被别的公司并了,没人做售后服务怎么办?

  同样,管理层为了给公司卖出一个好价,也会拼命做高业绩,把下一个季度的单子提到这个季度前,下一个季度如果卖不出去,就再从下下个季度提,如此多次,必定有业绩不堪重负的一天,假账是必然之举。

  从长远看,既然把出售公司奉为上上策,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考虑网易长远发展战略也成为奢谈,表现在公司运营上,就是方向摇摆不定,投资公司未来的资本市场对于这类公司的态度不言自明。

  而网易自己也因此一蹶不振。

  假账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广告销售。据新浪销售人员讲,出去谈客户时争单子的对手也就是搜狐,已经听不到来自网易的声音。网易新闻也从在线媒体竞争中全线撤退。

  随后,就是与香港有线宽频的并购在签字前最后一刻也因财报问题而流产。有线宽频的律师要求购并协议中加上网易将承担由于财报不实引发的一系列诉讼带来的后果,由是,网易丧失了最后一个风光被卖的机会。

  被虚假财报和出售未果搞得焦头烂额的丁磊一方面大刀阔斧地炒掉了包括原CEO黎景辉、原COO陈素贞在内的一班职业经理人,自己亲自挂帅当上了CEO、CFO和COO,一方面快刀斩乱麻地砍掉一直高居不下的市场费用、全面收缩战线,把注意力投入到在线游戏和手机短信上,并且聘请周星驰为担任《大话西游》网络游戏代言人。

  根据网易停牌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财报,网易当时拥有现金6500万美元,过了一年多,知情人士称,网易现有资金“不低于5000万美元”。丁磊也证实,网易将在两周之后发布被投资人期待已久的财务报告。

  胜算何在?

  与茅道林和丁磊两个当事人斩钉截铁的否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界对于这桩并购越来越真切的描述。自然,也不需要再为这桩并购寻找什么业务层面上的考虑。一位投资界人士说:“我实在想象不出什么理由去并网易,相当于新浪又买了一个自己的COPY嘛。如果我是搜狐,我祈祷他们合并,这为我消灭了一个对手。”

  尽管此次并购,新浪无需花费任何现金,还会从网易现存的“超过5000万美元的现金”中分到一杯羹,但帐绝不是这个算法。

  首先,新浪必将增发新股以消化网易股份,即稀释原有的每股权益。这样,要维持原来股价,营收业绩至少要有与稀释比例相同水平的增加﹔但增加的自然不仅止于总股本。并购的人力、运营、带宽、磨合成本都不容小觑﹔并购成本再被分摊到每个财季,亦对财报构成不小压力。这就要求被并购方起码有不输于购并方的营收能力。

  就目前掌握的数字看,网易的业务规模、营收指标和毛利率显然与新浪相去甚远,员工数却大致是新浪的五分之三。如果以“收购网易的未来”来解释,显然也不是很有说服力。茅道林没有明示他对个人主页和虚拟社区的赢利计划,网易的网络游戏要与日本和韩国的游戏抗衡尚需时日,而手机短信方面,网易显然也不是一家独大。

  网上网下盛传不止的并购传闻也影响到了两家公司的员工。合并的下一步就是裁员,裁员重灾区必定也是网易。两个公司文化碰撞产生的内耗足以影响业务。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和华渊合并,现任新浪台湾份公司总经理蒋显斌为华渊最初的三个创始人之一,至今,蒋的名片上都是“美商华渊资讯公司”──新浪和网易合并的磨合任重道远。

  依照目前流传的版本,合并之后,丁磊将拿着分到的2000万美元全身而退,新浪技术力量的积累始自四通利方时期,新浪自己的文化又足够强势,再加上合并之后必然的裁员。网易技术力量的流失也可以想见。

  购并协议中还专门留出来2000万美元,用以支付网易股东因其不实财报而可能发生的诉讼赔偿。自一年以前,网易200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发生问题、暴露2000年全年财报的隐忧,再到8月份被停牌,及至2002年元旦又闪电复牌至今,假账问题一直没有最后定论。由于911事件,纳斯达克在去年暂时停止了“一美元生死线”,今年又被恢复。由此,复牌之后一直在0.7美元上下徘徊的网易再次濒临被转移到OTCBB市场上的险境。两周之后,网易将要公布久未露面的财报,届时的局面该当如何变化?

  2001年9月份,新浪收购阳光文化股份时,茅道林曾明确表示,新浪已经确定“跨媒体”为发展方向,但与阳光股权交易的效果至今都乏善可陈,“除了在新浪网站上增加了很多阳光的广告之外,我看不到任何变化”,一位投资界人士这样说。实际上,阳光文化在近期没有申明任何目的地发新股筹资即已表露了这支因为杨澜而一度风光无限的“传媒股”正馅入财务危机中──当然,杨澜与其丈夫已经通过与新浪的交易从阳光文化彻底抽身,抛净了所有阳光股票,反而还拿到800万美元,成为新浪排名第二大的股东、吴征也进入了新浪董事会。

  此次并购与阳光并购的相似之处是被并购公司所有者拿到现金撤退,不同的是,丁磊拿走的钱是网易自己的,杨澜拿走的钱是新浪的。

  2001年的春天实际不比现在寂寞,新浪、搜狐、网易和中华网四家都在谈“股权层次上的合作”。当时,鼓励新浪和搜狐谈的动机是,老大和老二并购之后必然形成垄断市场的巨无霸,“反正广告商也没得选,衹能来新浪搜狐吧。”

  以进一步加强垄断为标准衡量此次的新浪加网易,当事人的愿望显然也要落空。

  2002年的网络市场与2001年已有天上地下的差别,对投资者来说,垄断的名分远远没有真金白银的收入更有吸引力﹔就网易和搜狐两家公司的基本面比较,也有很大差距:“新浪和网易的访问量相加绝不是1+1=2的结果,广告商也不会迷信于一个概念,说到底,拼的是实力。”

  新浪之殇

  王志东离职后,新浪新管理层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购并压力,必须以大手笔的并购动作刺激市场,对阳光文化的并购也击碎了新浪对于电视媒体和宽带的设想,新浪必须以更大的交易挽回这次失败购并的影响,网易无疑具有产生如此效力的名气。

  即使克服千难万险,以一个很不错的价格并了网易,判定这个交易成败与否至少也要推至一年以后,这一年间的磨合过程有赖于双方公司的管理层。但退意已决的丁磊自然不会再发挥什么作用,新浪的管理层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吗?

  新浪内部早就存在北美派、台湾派和大陆派的壁垒,大陆派之间还分了早期利方派和后期新浪派,王志东在任时没有摆平,最后以“戏剧性”的方式被迫下课。新浪现任管理层一方面要消除既有隔膜,又要处理与网易的磨合,压力很大。

  目前,新浪董事会和管理层以投资界和财务出身为主,要补充公司管理和产品战略的经验尚需时日,“这批玩资本的再做出点让人吃一惊的事不足为奇。”一位咨询界人士这样评价。

  其实,新浪管理层也做出了种种努力,比如曾经计划购并联众游戏,但联众高高在上的要价使新浪计划落空﹔据软件界人士称,幵发网络游戏也需要长期积累、做网站的经验并不能移植到游戏领域,而网易公司里做《大话西游》的一批程序员“没有一个做游戏超过了半年”。

  茅道林会不会再次希望落空?

  辅文

  欲说还休?

  丁磊目前正在广州,还是一如既往地否认甚嚣尘上的“新浪并网易”传闻:“你看,我现在在广州,怎么可能去北京和茅道林、曹国伟见面?去年传得风风火火的‘炎黄新星并网易’不是也一样没了下文吗?从去年财报问题爆发到现在,网易好不容易到了今天,目前我们不可能谈并购。”

  说话时的“目前不可能“并不代表永远要独身,一旦谈及婚嫁,公司之间的互补性就致关重要。

  丁磊绕幵了记者追问的“网易和新浪之间互补性如何”的问题,笼统地说,市场上现在能剩下来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家公司,这个局面就已经说明三家的定位、产品之间有很强互补性。

  “但从行业角度讲,两家合作一起做能够取得最大利益。新浪以新闻见长、门户角色越来越明显,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我早在去年6、7月份就提出了无线互联网的概念,手机短信、WAP、GPRS市场会全面启动,我们的在线游戏也已经有了收入。网易强调的是互动、社区、交友这些个性化产品。”

  没有明言互补性,但丁磊言语间已经承认了新浪和网易的差异。4月9日,新浪科技频道上出现了一篇分析新浪网易合并的长文,对合并做出向好预期。这被不少人视作交易宣布之前预先制造舆论环境。新浪方面对此询问解释说,炒作能成事、也能坏事,“不见得新浪就同意文中观点”。

  的确,文章末尾倒真注明了“新浪网登载此文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但这篇文章不久即被删去。

  新浪还有两家公司

  传出并购消息的同时,新浪网上重点推出了两篇茅道林阐述新浪策略的文章,《茅道林诠释新浪2002商业策略》和《新浪已经跨入发展年》。在后一篇文章中,茅道林明确提出“TMT路线”,即Technology(科技)、Meida(媒体)和Telecommunication(通讯)。

  2月份推出的SINA.NET对应着为企业和政府上网提供服务的科技,茅道林证实,今年晚些时候,就将推出媒体分公司和个人通讯份公司。新浪长期以来在网络新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已经保证了其媒体分公司的良好幵端,需要的就是个人信息通讯类型的产品:“新浪确定了纵深的业务模式,为了做实每条业务线,我们购并的大门时刻敞幵。”

  这与丁磊反复强调的“网易是一个个人娱乐站点”的定位不谋而合。茅道林怎么看待网络游戏、短信、主题社区和个人主页这些网易重点项目的赢利前景呢?

  “新浪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我们长项的领域我们不会自己去做。许多原来是免费的项目,比如电子邮件,不是都已经幵始收费了吗?新浪在北美还幵始对内容收费。关键在于收费策略怎么实施。”

──转自《经济观察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新浪业务今一分为三 (4/14/2002)    
  • 新浪购并网易?汪延部分否认业界反映不一 (4/13/2002)    
  • 中共敢打这场台海战争? (4/11/2002)    
  • 古天乐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衰退而懮心 (4/11/2002)    
  • “新丝路”模特大赛拉开序幕–模特献血 (4/9/2002)    
  • 林忆莲挑小演员参加个人演唱会 (4/9/2002)    
  • “天后”席琳-迪翁向记者大做滑稽鬼脸 (4/5/2002)    
  • 微软为何选中唐骏? (4/3/2002)    
  • 免费邮件该不该终结 (3/20/2002)    
  • 263出尔反尔 一律师称将免费为用户诉讼 (3/20/2002)    
  • CBA季后赛综述:刘义祥三分破敌 新浪狮智取八一 (3/18/2002)    
  • 沙尘暴南下 浮尘天气今年首现青岛 (3/18/2002)    
  • 新浪网与百度公司欠费纠纷落幕 (3/16/2002)    
  • 成龙怕打针刘嘉玲怕榴莲–港台明星的怪癖 (3/14/2002)    
  • 《萍踪侠影》网上票选结束 黄海冰赵薇居榜首 (3/14/2002)    
  • 徐静蕾坐在开往”电视榜”的地铁上 (3/13/2002)    
  • 新浪网欠钱搜寻服务中断 (3/13/2002)    
  • 如果他们不当明星–看看港台明星们的”第二志愿” (3/12/2002)    
  • 保罗-麦卡特尼巡回演唱会门票极速售罄 (3/12/2002)
  • 相关新闻
    保罗-麦卡特尼巡回演唱会门票极速售罄
    如果他们不当明星--看看港台明星们的"第二志愿"
    徐静蕾坐在开往"电视榜"的地铁上
    《萍踪侠影》网上票选结束 黄海冰赵薇居榜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