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江澤民有三類安排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十多年來,外界似乎一向低估了江澤民:既看輕了他的能力,也低估了他的企圖心。

甚至不僅外界,還有那些北京自己人。前兩年,我在本報分析北京對台‘白皮書’時,因為聯系到江澤民的政治前景,就有所謂‘政委’出來冷嘲一番。前提是,唯有‘鑽進江澤民的肚子’才能了解江;而他是了解的,即江不愿繼續掌權。現在,十六大在即,又不能不談論這個問題了。我們既然不可能像這位‘政委’那樣有机會‘鑽進’某人的肚子,是不是就該相信他那應該有‘北京內線’做根据的判斷呢?

說實話,這讓在下頗費推敲。一則,‘政委’以往的判斷,失誤頗大。比如說,二000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前不几天,他還藉批評本人之机,預言由于‘白皮書’的發表而形勢‘肯定對陳水扁不利’,結果必定是‘連宋其中一人當選’,兩岸關系因此要‘糊大滿貫’。這种一廂情愿,很有點儿像金庸小說里寫的什么人物,但凡教主說話或出招,他一定善頌善禱,說‘英明偉大,所向無敵’。 這也就引起第二個問題,比較切近本文主題了:既然江主席‘英明偉大’,‘政委’為什么就不信(或者是不愿)他老人家會繼續為党,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呢?早早退休,世事不問,清風明月,樂得逍遙,這听起來更像是蜀國阿斗來到司馬氏的許都之后的生活,哪里是一代雄主的‘老驥伏櫪’心態呢?拍馬屁的人,從金庸小說里看,難處好象就在這里:教主并不句句都是自我贊美;一旦他說了‘我要退休’,你那里也加油喝彩,常常就辦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据說,某位‘政委’中的‘政委’,近來就有這种難堪:去年年底,他鐵嘴鋼牙地轉述,江澤民自己在北戴河講話說要全退;今年年初,忽然又轉了調子。這背后,玄机何在?恐非外人所可与知。至少,這給‘政委’們上了一課:‘政治正确’這件事情,不是單靠重复教主所言就可以做到的;這方面,林彪比諸位更有水平,英明偉大的毛主席還是不免要他的小命。

‘中國問題專家’固然不濟,好處卻是說話不用揣測上意,不用顧忌‘政治正确’与否——當然,不瞞看官,目下香港學術界,這种要你‘政治正确’的壓力也在增長;盡管,說來不知是可怜還是可笑,那些壓人者甚至并不懂得按北京標准什么是‘政治正确’。不管這些,我還是回到自己的判斷吧。這個判斷很簡單:江澤民不希望十六大之后自己就從中國政治舞台上消失。理由何在?讀者諸君有常識,有頭腦,自可幫我列出。

于是才有我們今后數周分析的前提,即:為了能夠繼續影響今后中國政局,江澤民在所謂‘交班’之際,必須有一系列安排。這种影響是好是坏,因人而异看法不同,我不討論;這些安排,卻是當前政局走向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十六大前后整體政局的關鍵因素,因此值得細究。大體說來,可以把這些安排分為三類:一是人事上,二是制度上,三是思想上。 人事方面,目標明确,就是要把忠于江澤民的人,盡量多地放到盡量高的領導位置上。与其它領導人如李鵬或朱容基相比,江澤民人脈丰厚得多,周旋起來,似乎頗有‘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裕余;在政治局常委所謂‘集體領導’下,較諸其它常委,又以江澤民在人事問題上最具主導權。這都是對江有利的因素。但是,人事問題歷來是政壇兵家所爭;而有資格一爭者,那誰也不是省油的燈。正如我的好友鄭永年博士在隔壁專欄一針見血所指出:這里有個‘派系平衡’問題。又要自己主導,又要平衡各家,還是會讓江澤民傷些腦筋的。這方面,我們今后不免要花一點筆墨。

制度方面如何安排,花樣可以很多,不同的舉措所產生的后續效應也會比較复雜。其關鍵,似乎在于滿足兩項指針:第一當然是保證江的影響力,第二則還要使這种影響力盡可能名正言順。通觀整個改革年代,中國政治的制度化程度有所提高;這對江當然是一個制約。但是,不要說這种制度化的程度還不是很高,即使在十分制度化的政治下,領導人一樣有可能反過來調理制度使之為己服務。至于思想,看似虛渺,卻可以很要害,甚至有提綱挈領之用。學者們說中國政治正在‘非意識形態化’,固然是對的;但這里講究很多,非那五個字可一言以蔽之,所以我們決不可因而對此有所輕忽。

今天‘吹水’,廢話不少;下周討論江主席,自當嚴肅認真。

--原載《信報》 (吳國光 5/14/2002)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吳國光:鎮壓換穩定靠不住(上)
吳國光:鎮壓換穩定靠不住(下)
腐敗與集權關係複雜 (3)
吳國光:寡人有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