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 江李朱互動与16大總理人選

吳國光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9日訊】說到總理人選,雖然近來外界已經普遍認為溫家寶穩占頭鰲,但稍微了解中國政治的人都曉得,這种競爭,不到一定關口,那是很難排除變量的。我說過,本欄的目的不在于猜謎,而在于觀察和分析產生‘謎底’的過程。在到目前為止的過程中,溫家寶顯然占据一定領先地位;但是,過程還沒有結束,競賽還在進行。那么,為什么溫在這一階段可以領先?這些決定他領先的因素在后面的階段會發生變化嗎?如何變化?他有什么弱點可能會為什么樣的對手所攻擊?他的競爭對手有誰,而他們的优勢又在哪里?這些因素,都是觀察這個問題的基本著眼點。 有人說,決定溫家寶在總理寶座競爭中領先的因素,是他的能力和民望。我不同意這种看法。李鵬能力不強,民望也差,難道曾經阻礙他成為總理?朱容基能力很強,民望也高(几年前比現在還要高),為什么八屆人大上還要屈尊為李鵬作副手,一直等到九屆人大他老人家以七十高齡才能出任總理?又有人說,是因為現任總理朱容基力荐,所以溫家寶可以成為朱的接班人。那么,難道李鵬是趙紫陽推荐的接班人?朱容基是李鵬屬意故能主掌國務院?不錯,這些因素都對溫是有利的,但是要說這就是溫能領先的原因,卻似是而非。上周說到,這個決定過程是一個政治過程;更早一些我們也說到,決定十六大前政局走向(也包括十六大人事安排格局)的一大因素,是江李朱的三角互動關系。由此出發,本欄的看法是:前一階段江澤民与朱容基的良好互動,決定了溫家寶聲勢暫時領先。 但是,這個因素是可以變化的,甚至是一定會變化的。江朱聯盟,為的是逼退李鵬:這在朱可以放心退休,在江則增加進退裕如的自主性。這一戰的結果(現在似乎尚未出來),只能是江李妥協,而不是你死我活。而一旦江李之間的价碼講妥,江朱聯盟即告瓦解,江可能回到与朱李保持等距离的方位,則溫家寶出線的政治基礎就不牢固了。而李的方面,對于總理人選,一定也有他的意見。從過去的工作經歷看,李鵬不會太中意溫家寶:溫為胡耀邦,趙紫陽和江澤民三屆党的元首工作,而李鵬對胡趙不以為然,對江則是當年在老鄧的壓制下‘不能不服气’就是了。何況,溫家寶在一九八九年的趙李對立中,至少在工作的關聯上是親趙而非擁李。有消息說,江澤民進京之初,是溫家寶迎接并安排一切,由是得到了江的信任。這話可信度滿高,因為這對當時任中辦主任的溫家寶确是職責所在。不過,換一個角度想,這也未嘗不是反映出溫家寶擔心李鵬繼任党總書記,因此對老江來京頗為欣喜和歡迎的那种心態。溫如有此心,李豈有不覺?李有什么理由喜歡和相信溫家寶呢? 李鵬又能提出什么樣的總理人選呢?環顧之下,李嵐清恐怕是他的首選。二李關系据說一向和睦。我想這是很自然的。放開其它可能的淵源不說,一則李嵐清甚會做人,因此會盡力与作為第二把手的實力人物李鵬搞好關系;二則,單從現任位置的角度看,兩人都有朱容基這樣一個共同對手。當然,李嵐清与江澤民的關系也非常好,甚至可能是現任政治局常委中与江澤民關系最好者。這一點,在北京政壇人人知道。有江李這樣一二號人物支持,李嵐清競爭力不容小覷。 這樣一來,我們可能就會有至少三組總理人選:一是江朱共同接受而李鵬不滿意的溫家寶,二是江李愿意接受而据說朱堅決反對的李嵐清,三是江澤民自己中意的一些人選,包括吳邦國,李長春,或者還有其它人。到目前為止,第三類人選似乎已經明顯處于劣勢,雖然江澤民一定還沒有放棄進一步的努力,特別是在吳邦國甚至曾慶紅的身上(李長春由于本屆人大未能補為副總理而展開一段總理‘見習期’,恐怕已經在總理競爭中出局,目標只能是常務副總理)。其它兩种人選,關鍵是看江的選擇。朱和李所提的人選,當然都會是江所愿意接受的,否則根本沒有可能獲選,提了等于沒提。這樣,就看江澤民往那一邊傾斜了。往朱傾斜,溫家寶行情看漲;往李傾斜,則李嵐清机會增高。而無論往那一邊傾斜,都可以增加江的總體談判籌碼。這對江來說,當然可以強化自己主導十六大人事的力量。所以,江一定不會把暫時的江朱聯盟長期化,而是會根据形勢變化不斷調整与朱和李的關系,從而盡量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總理之爭還有變量,溫家寶只是暫時領先。
--原載《信報》 (吳國光 5/18/2002 1:23)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吳國光:鎮壓換穩定靠不住(上)
吳國光:鎮壓換穩定靠不住(下)
腐敗與集權關係複雜 (3)
吳國光:寡人有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