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劉曉波:兩岸關係的道義原則

——爲《民主論壇》四周年而作

劉曉波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8日訊】我欣賞《民主論壇》並願意爲其供稿,乃因爲在利益優先成爲普遍處世策略的倫理惡境中,她始終堅守鮮明的道義立場——不僅堅守民?臺灣及其2,300萬人民的自決權利,且把推動大陸民運及政治民主化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民主的中國,乃大陸人之福,亦是臺灣人之幸。但是,現在的兩岸關係,正在陷入唯利是圖的泥潭。

雖然,國、共內戰的結束和台海兩岸的分治,已經半個多世紀了,但是,中共仍然固守內戰遺産,堅持成王敗寇的陳舊思維,罔顧民主臺灣擁有合法合理的平等權利和自決權利,而將武力較量的勝負作爲統治與被統治的唯一合法理由。正是基於此種罔顧基本道義的陳舊思維和無視歷史事實的盲視,中共政權才會以兩岸的唯一合法政府自居,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將臺灣視爲沒有獨立主權的地方政權;才會自持“地廣人多經濟總量大”的實力優勢,用文攻武嚇、外交圍堵、統戰花槍和經濟利誘讓臺灣就範。

然而,中共政權在冷戰時期無法做到的,在人權高於主權的後冷戰時代更是一廂情願!最有說服力的事實是:不要說對享受著自由的臺灣人,就是對受奴役的大陸人而言,中共政權的凝聚力也在急遽流失——寧肯冒著生命危險和付出高額金錢的大陸偷渡客們,或主動、或被迫逃亡海外的大陸精英們,借招商、考察、進修、開會、甚至旅遊之機一去不回的中共官員們,千方百計留在西方的留學生、學者、技術人員們,香港回歸前、後大量移民西方的港人,就連朱鎔基都悲歎他的學生大都出國後一去不歸——在在都證明中共政權的凝聚力是何等匱乏!同時,作爲誘導臺灣接受一國兩制的樣板,回歸大陸5年後的香港,越來越鮮明的大陸化趨向,政經現狀每下愈況和人權保障及言論自由日益萎縮,使這一樣板的說服力大幅度貶值,只能令臺灣人更加堅定地拒絕一國兩制。

而臺灣,儘管在獨立主權和完全自治之下的發展是不爭的歷史事實,儘管其自由制度對大陸政權占盡道義優勢,但是,臺灣人面對的現實畢竟是嚴酷的:靠暴力奪權和執政的中共,養成了暴力崇拜的邪惡習慣,又處在國力、軍力的高增長期,加之國際上的合法地位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權力,畢竟使“一個中國”的定位被大多數國家所承認。所以,中共對臺灣的四箭齊發,並非完全無的放矢:(一)利用島內政爭,以統戰在野黨來打壓執政黨;(二)抓住島內經濟不景氣的時機,以大市場爲誘餌吸引台商台資;(三)以合法國際地位在外交上圍堵臺灣;(四)以大幅度提升軍力和頻繁的軍事演習來恐嚇臺灣。

臺灣對大陸的最大優勢乃爲道義優勢。但令人憂慮的是,臺灣人從來沒有理直氣壯地打出道義牌。相反,島內的官、商、民皆奉行利益優先的原則:中共對島內在野黨的親善,成爲主要在野黨挑戰執政黨的政治籌碼,政客們爲了權力而向中共說軟話;中共企圖利用巨大的市場來掏空臺灣經濟,而島內資本家又大多只講利益而罔顧道義,爲了掙錢而向中共獻媚;中共在國際上的圍堵使臺灣的外交努力屢屢受挫,而臺灣在國際上處境之好壞又無法自主決定,而只能取決於外在的力量(特別是美國政府的台海政策);中共的武力威懾,使臺灣民衆爲了生活安定而傾向於保持不統不獨的現狀,阿扁政府也就無法理直氣壯,而只能儘量策略地與之周旋,避免激怒北京,以達到維持現狀的目的。先經濟後政治,臺灣人對付中共的策略與中共對內維持獨裁、對外化解國際壓力的策略,竟是如出一轍。而只講利益而不講道義的臺灣,正是中共希望看到的。

處理兩岸關係,要面對歷史和現實,也要顧及利益。但是,這種面對和顧及不能僅僅是無原則的實用主義。因爲,實用主義很容易墮落爲利益至上,而一旦墮落爲利益至上,最後的底線只能是強權制勝:或弱者獻媚於強者,或強者在對手不屈服的情況下走向武力征服。這,既是狂妄獨裁者的征服邏輯,也是聰明犬儒者的自保策略,二者的心中皆沒有對神聖價值和普世道義的敬畏。

我認爲,啓動對等談判,應該尊重歷史及現實和兼顧既得利益,但必須的前提是:在大原則上不違背世界公認道義準則,大陸要尊重臺灣的自決權,臺灣更要自我珍重。

在大陸方面,應該以和平統一的誠意和對等相待的善意來感召對方,以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的雙重改革之成就來吸引對方。兩岸真正能夠坐下來進行實質性對話的前提,是中共放棄任何具有強權色彩的先決條件,向臺灣、向世界承諾:(一)對外放棄武力威懾;(二)對內啓動政治民主化改革;(三)放棄“一國兩制”,接受“民主的和平統一”;(四)不把“一個中國”作爲絕對的先決前提,而只作爲未來的目標,進行沒有任何強制預設前提的談判。而那些暫時或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先擱置,隨著局勢的演變也許就能夠解決,或者壓根就不再是問題。

另一方面,臺灣對大陸擁有著制度上和道義上的絕對優勢,而大陸對臺灣只擁有國際法上、地域上、人口上、軍事實力上的優勢。兩相比較,臺灣的優勢符合人類主流文明和歷史大勢,是一種長遠的優勢。所以,臺灣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兼顧經濟互惠和政治互動,把推動大陸民主化作爲大陸政策的重要組成部份,兩岸談判進程的時間表與大陸政治民主化的時間表相一致。即:不是把大陸放棄“一個中國”作爲談判前提,而是把大陸放棄一党獨裁作爲談判前提。

(2002年7月2日於北京家中)
《民主論壇》http://asiademo.org/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親合作先聲— 兩岸條例
陳總統:善意和解、積極合作共創美好遠景
陳明通強調兩岸航權談判只有海基會獲授權
陸委會表示大陸政策兩年內大方向不會大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