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曝:凱達格蘭大道差點變瑪麗蓮夢路

人氣 1812

【大紀元2020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凱達格蘭大道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全線介於總統府與景福門之間,是舉辦慶典與集會遊行的重要地點。前中華民國總統陳水篇日前透露,凱達格蘭大道原來的路名叫介壽路,在1996年更名時差點變成已故好萊塢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名字諧音「瑪麗蓮夢路」。

1996年3月21日,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而旁邊的廣場改名為凱達格蘭廣場,這是因為此地是凱達格蘭族的傳統居住地,如此改名以象徵對原住民歷史和文化的肯認與尊重。

陳水扁在臉書「陳水扁新勇哥物語」表示,自己的主治醫師陳順勝在其著作《番仔澳的故事看台灣是民族的大融爐》中,特別提到凱達格蘭族是台灣平埔族原住民,而且是巴賽族、雷朗族、龜崙族這3個族群的總稱,他們分布在淡水、台北和基隆一帶,並以台北盆地為主要分布地。

陳水扁在臉書中分享了當年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的決策過程。他說,凱達格蘭大道在清朝時代叫台北城府東門街,日治時期道路不命名,所以沒有路名。1946年10月25日,為了慶祝蔣介石60歲大壽,台灣總督府(現在的總統府)被籌修為「介壽館」,而館前道路亦更名為「介壽路」。

他提到,他在就任台北市長後發起為介壽路重新命名的活動,全台共有6,000多人參加,命名出7,000多個名字,包括「短路」、「瑪麗蓮夢路」都有人提出。文史學者篩選出7個名字,最後再將「凱達格蘭大道」、「艋舺大道」這兩個名字報給他圈選。

他指出,「為了表示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包容與尊重,沒有凱達格蘭人就沒有今天的台北人」,他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

他說,改名後,凱道跟重慶南路一段同時開放機車及腳踏車。它最終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廣場,見證半世紀以來的民主進展。◇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組圖:拒紅色媒體 台數十萬人集結 擠爆凱道
台立委:紅色媒體是中共在台的遊說團體
台反紅媒人潮擠爆凱道 館長:尊嚴無價
台灣大選選前之夜 3位候選人全力催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