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天意?康熙時錢幣的預示

作者:宋寶藍
各種不同的中國錢幣。(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025
【字號】    
   標籤: tags: , ,

康熙時期,官府鑄造的銅幣,上面鑄有漢文地名。後人收集古董,將錢幣上的地名串成了一首詩。誰能料到,朗朗上口的詩文,像是高度濃縮的故事梗概,符合了大清的終極命運,落於何人之手……

根據記載,康熙時期官府鑄造的錢幣,輪廓最闊,質地也很純。當時鑄錢是沿用順治年間的鑄幣法,錢幣背後右邊刊刻滿文,左邊刊刻漢文。

自順治八年廷議結果,鑄錢漢文刻有二字「一釐」(指權銀,一文銅錢折銀一厘(釐),一千文銅錢值銀一兩),以及一字地名簡稱,用來標明錢幣鑄造的所在地。比如錢幣由太原鑄造,就刻一個「原」字;由江蘇鑄造,就刻「蘇」字,代表省名;由宣化官府所造,就刻一個「宣」字,以表府名。康熙年間鑄幣法沿用前朝。不過,從雍正皇帝以後,鑄造的錢幣全部只刊刻滿文。

有的錢局因為開鑄時間短暫,開鑄不久就停鑄了。所以傳世的刻有地名的錢幣數量就很稀少。後來民間興起一股風潮,收集古代錢幣。他們發現在錢幣背後刻有漢文地名,這一類錢幣數量最多的惟有康熙時期鑄刻的錢幣,共有二十種。這些錢就稱為「廿釐錢」。

為了便於記憶,有人就按照音韻,將錢幣上的漢文串成詩文,編成一首五言四句詩,讀起來倒也朗朗上口。這首詩文曰:「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寧河南廣浙,臺桂陝雲漳。」

詩文中的每一個字,原本只是代表著錢幣所鑄的地名。然而串讀起來,倒也別有一番滋味。串成詩文,原本也只是百姓的無心之舉。然而到了後來,人們認為詩文還另有所指。

第一句涵有「福臨」二字,是指大清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其名諱「福臨」。

第二句隱含著「宣」字,暗指大清國運到了宣統帝溥儀就終結了。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逝。三歲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即大清的末代皇帝。因溥儀年幼,其父載灃擔任攝政王,凡是軍國機密要務,中外奏章,都由載灃裁處。

載灃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有一種說法,在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出賣了維新派,導致光緒帝被慈禧幽禁而死。所以載灃痛恨袁世凱,他成為攝政王後,披覆了袁世凱上奏的解職摺子,解除了他的官職。袁世凱返回河南,後來居住在彰德(河南安陽)。

1911年10月,爆發了武昌起義,革命風暴席捲了全中國。清廷危在旦夕。載灃走投無路,宣布解散皇族內閣,重新啟用袁世凱,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2年2月,在袁世凱的壓迫下,隆裕皇太后率領宣統皇帝退位,標誌著大清朝結束。

第三句出現的「河南」二字,以及第四句出現的「漳」字,「漳」字與彰同音,漳也指河南漳水,都隱喻袁世凱的興起之地。

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錢幣上的漢文,被人們串讀後,無意中竟符合了大清的最終命運。看似人為,是否也是天意呢?

(參考《清稗類鈔》卷84、《清史稿》卷25/卷124)@*#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 孫溫彩繪《紅樓夢》插圖。(公有領域)
    話說「病晴雯勇補雀金裘」,是發生在五十一、五十二回。襲人的母親病重,要見女兒最後一面,襲人便離開賈府,回家去。在這兩回裡,關於晴雯,有很生動的濃墨重彩的描繪。
  • 于成龍
    于成龍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歲才出來做官,當過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較高層級則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撫大員。到哪他都勤政廉潔,到哪都深得民心。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見。」
  • 以史為鑒,可知興亡,包括個人和國家的興亡。歷史是給當今奠定的,誤解歷史的真機,也就無法明白歷史給當今奠定的真正意義。先知們預言的1999年大劫,為什麼關聯著每一個人,為什麼連帶著後面的劫數災難,包括當今此起彼伏的瘟疫?歷史的規律,給出了天道的答案。
  • 躺在襁褓中的嬰兒能夠幹什麼?如果說,他能夠聞聲辯人,張嘴講話;能夠詢問前世的友人;能夠安排埋葬前世肉身,妥善安置前世老妻的歸宿……聽起來是否讓人匪夷所思?剛出生的嬰兒,帶著前世的記憶和能力,不可思議的古今奇聞,揭曉著人身的祕密。
  • 韓國曾有幾部歷史古裝劇,因其攜帶的傳統價值觀,在亞洲掀起收視風暴。然而,在過去影視不發達的年代,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描繪的三國風雲,那些文韜武略的三國英雄,驚心動魄,雄壯威武的戰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從譯員的筆下脫穎而出。
  • 明清時,有一位傳奇的水月老人。他曾精準預言「門內大蟲」「耳後火發」。直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作亂,人們才明白其中的意思。這場磨難中,大臣范承謨被囚禁二年後,應難殉國。康熙皇帝御題「忠貞炳日」,賜予范家。
  • 郎世寧,魚
    清朝時,一位州長官獻魚,留下字條「百頭鮮魚」。旗人張自用看了很不理解。魚又不是牲口,怎麼稱「頭」呢?經差吏介紹後,他才恍然大悟。而這名差吏由此晉身官場,留下了「一字之官」的傳說。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文眾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個夢境中,「玉壺」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別,預示著怎樣的人生?
  • 今天我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女子的故事,因為她,有了中國五千年中女子們採桑養蠶紡織的生活。她就是嫘祖,她是軒轅黃帝的妻子。她和黃帝是怎麼認識的呢?
  • 《太上感應篇》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在歷史上,這本經典帶給許多人福份。上至朝廷,下至民間,注釋、刊印傳播者眾多,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