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 湖北人入境它省遭拒引熱議

人氣 4118

【大紀元2020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採訪報導)湖北作為「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爆發省分,湖北人被外省人懼怕。25日湖北解封後,中共中央嚴禁湖北人進京,卻允許其去其它地方,而引起各省的抵抗。

湖北封城60天後終於解封了,許多居民衝出家門,街道上到處都是人,有居民激動地直說:「好想哭!」

然而,許多湖北人響應中共中央復工政策,解封後帶著綠碼前往各地復工,卻遭到各地當局的拒絕,甚至爆發衝突事件。

「中共政策說明什麼問題?」

繼江西、安徽不讓湖北人進入後,河南也同樣表明不歡迎。有網民認為這是中共中央為保北京,犧牲其它省分恢復經濟的政策,受到了各地官員暗中抵制。

網民「LIFETIME 視界」發推文表示:「最近中共做出來一些奇怪的決定:飛往北京的國際航班被指令降落到其它城市。解封湖北,湖北人可以去其它省市、自治區,但是禁止湖北人進入北京。這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1.中共中央怕死,將北京市當作『護城河』;2.中共不相信自己公布的湖北新增『0』病例結果。」

南航官網公告。(受訪者提供)
民眾對確診治癒人數質疑。(受訪者提供)

湖北人不得進北京

湖北人受到排拒的事件在微信群也引起廣泛的議論:

網民「始終有你」:「因爲北京最瞭解情況,所以他不讓湖北人進北京。如果這個疫情控制的很好了,那肯定他沒有什麼擔心,這就是中央的不負責任。」

網民「老寢」:「現在很敏感,為武漢4月8日撤卡,讓武漢以外的湖北人先試水,之後,武漢再好辦了。不試一下,武漢撤卡,出了大麻煩咋辦呀。」

有網民分析:「疫情導致許多企業倒閉,很多農民工失業了。在沒有收入的生活困境下,頂著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雙重壓力下外出找工作,萬一不幸感染上病毒,隔離費8000元(人民幣,下同)、治療費40~71萬元都要自行負擔的情況下,估計很多人會放棄治療,甚至不顧一切的報復社會,這是相當可怕的。」

疫情期間要求民眾捐款

中共病毒」波及全球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有些國家已經啟動各種法案抗疫,或補貼民眾生活開支,或刺激經濟政策等等。唯獨中共在疫情期間要求民眾捐款。

網民「情歌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傳染病法〉第41條,已經規定得清清楚楚。在烈性傳染病進行封城的時候。政府應該保證被封鎖地區的人民的生活、工資及其收入。它是有法不依,不啟動這個法律。」

網民「始終有你」:「兩三個月了,政府就應該保證他(老百姓)的生活呀,但是政府它沒做。恰恰是他們在疫區在湖北已經很嚴重的時候還敲詐災民呢!」

網民「雪山飛狐」:「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維護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你武漢、湖北的人全部死光了,又怎麼樣呢?1959年到1961年全國死了4000萬人,後來大家慢慢的就淡忘了,他們照樣當官。」

他說:「什麼叫文明?什麼叫邪惡?有良知的人是不會看不起武漢人、湖北人的,他們是同胞,他們也是受害者。」

領骨灰盒不讓人哭、不讓市民拍照

25日,湖北解封後開放民眾到漢口殯儀館領骨灰盒,家屬被要求不得拍照、不能哭。

網民「天靈蓋」:「整個湖北出了那麼大的事情。免費爲你火葬,免費爲您提供一個骨灰盒就要你感恩啦。你在那個現場領骨灰盒,人家是多麼悲痛啊。你在現場連哭都不讓人家哭啊!」

網民「雪山飛狐」:「延誤報導疫情的真相,不是20天,是40天50天啊!你這個人禍害死了這麼多人,導致疫情的大爆發蔓延,還不許人家說。武漢市封城以後很多人根本進不了醫院,都是在家裡等死,在沒有醫療條件下,很多人家都是一家一家地死去的。還不讓報導,不讓哭。這個行為真的是沒有底線了!」

網民「天靈蓋」:「它其實是已經侮辱了中國人的那個心智啊。我們中國人不斷被壓迫,在人格上已經被侮辱了。」

網民:湖北人應追責

網民「老寢」:「我聽明白了,讓武漢或湖北人,現在就要追責,要說法……」

網民「始終有你」:「湖北人肯定應該要說法兒啊,你讓他們在家待三個月什麼都沒有。還買菜150塊錢一小堆兒,多黑呀!人家捐的菜它也不給,倒了。」

網民「老寢」:「有帳不怕算,天道有輪回,蒼天繞過誰哇。武漢人、湖北人出去了,那些『真相』也出去了,我們要看到這一點。」

經歷這次大瘟疫,中共政權對民眾的冷漠和邪惡許多明白人看在眼裡。

網民「普天同慶」:「通過這場瘟疫,我們對政府的醜惡嘴臉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才是重要的目的。我們應該要回我們的權利。不能讓他們這樣無法無天,胡作非爲。」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田雲:災難對比 武漢疫情和切爾諾貝利事故
【更新】韓國夜增400多確診 中共官員作秀遭罵
袁斌:一首只存活了一天的寫武漢疫情的歌曲
武漢中共病毒疫情蔓延三個月回顧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