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滿地可中華會館 秉承中華傳統服務僑社130餘年

位於唐人街Rue de la Gauchetiere 112號的中華會館成立於晚清年間,為北美最古老華人社團之一。(大紀元)
人氣: 7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譚雅加拿大蒙特利爾報導)位於蒙特利爾(滿地可唐人街德•拉•高仕提埃西街(Rue de la Gauchetiere O)的中華會館和宗親堂所,是華埠最早出現的社團,可以說是唐人街的開拓者。尤其是晚清時期成立的中華會館,長期致力於團結僑社、服務僑社、為僑胞謀福祉,在唐人街百年發展中功不可沒。今年僑社發起呼籲將唐人街列為歷史遺產保護的活動,唐人街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再次進入公眾的視線。

中華會館主席黃蔚岳先生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說,滿地可中華會館成立於1889年,它的歷史比中華民國還要久遠,當時是晚清年間(光緒15年),由蒙特利爾最大的三家華人姓氏——譚、黃、李的父老發起,當時叫中華慈善總會,屬下有20多家會員團體,為北美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之一。

在當時,中華會館每年負責將逝世僑胞的骨灰運回(中國)故鄉安葬,因僑胞多是參與修建太平洋鐵路後移居此地的華工,孤身一人。此外,還負責調停僑胞糾紛、代辦居留申請、照顧老弱病殘,並擔任僑社與加國政府部門溝通的橋樑,代表僑社向政府爭取權利。

歷經130多年變遷,如今許多會員社團已不復存在,現時餘下的團體會員有:譚光裕總堂、李氏公所、黃雲山公所、伍胥山公所、陳穎川堂、余風采堂、譚源源堂、譚白水公所、杜澄同鄉會、昭倫公所、中國國民黨滿地可分部、中國民治黨滿地可分部、中華天主堂,以及滿地可中華醫院。

宗親堂所是依照姓氏建立的鄉親社團,起著聯誼鄉情、同鄉互助的作用。黃蔚岳先生提到,當年初來乍到的華人多聚在唐人街,與外界鮮有接觸,有爭風吃醋、金錢糾紛、打架事件發生,當事人又不願去警局,於是大家決定,成立每個姓氏的宗親堂所,來管束同姓鄉親。有了糾紛,由堂所來仲裁,以此維護鄉親之間和平共處。

聯合創辦中華醫院

1919年,本地一群熱心華僑集資買下德•拉•高仕提埃西街112號樓,這裡亦成為中華會館永久會址。

中華醫院在1920至1962年間在中華會館內為僑胞提供醫療救治。(大紀元翻拍)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發,天主教修女們在現在Clark街的地方建起臨時收容所,救治華人病患。疫情消退後,收容所關閉後。中華會館和中華天主堂聯合創辦了中華醫院,使得華人社區有了永久性的醫院。這便是今天位於維治東街(Rue Viger E)的中華醫院的前身。

中華醫院1920年正式開張,直到1962年市政府宣布該處不再適合用作醫療單位使用,才遷往別處。

1987年,因中華會館樓況太過殘破,被市政府列為危樓,若不裝修整理,將會被迫拆遷。幸得僑領譚銳祥先生和中華天主堂杜寶田神父鼎力支持,加上會館熱心人士慷慨解囊,開展裝修重建工程,並在翌年完成。

今日的唐人街,因地處市中心和老城中間,成為地產開發商眼中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面對地產開發的包圍,黃蔚岳先生明確表示,中華會館的物業不會出售,「中華會館的房子,是不能賣的,因為不屬於個人的,是大家捐錢,一分一毛地集資起來,物業在政府那邊註冊時,都註明了是不能出售的。」

每年公祭大典 弘揚中華傳統

當年來加拿大的許多單身老僑葬在蒙特利爾的墓園,無後人掃墓。自1996年起,中華會館每年6月舉辦全僑公祭大典,由各僑社共同出力,在唐人街中山公園設壇祭拜,告慰先僑在天之靈。

2019年蒙特利爾僑界在唐人街舉行第24屆全僑公祭大典。(大紀元)

回顧老華僑對加拿大的貢獻,黃蔚岳先生說,早期華僑飄洋過海,參與橫貫加拿大東西的太平洋鐵路建設,開山築路,很多華工付出生命代價,而鐵路的建成對加拿大的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影響深遠,「可以說鐵路的每一段鐵軌、每一塊枕木都有華工的血和汗。」

當年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華工。(GettyImages)

飲水思源,秉承祖訓是中華傳統美德。100多年前先僑辛勤拓荒,才有僑社一脈相傳的延續,才有唐人街今日之發展。每年的公祭大典,在於弘揚中華傳統孝道,緬懷先僑艱苦開拓的同時,亦將前輩吃苦耐勞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並團結僑社,齊心祈願神靈庇佑,華埠繁榮,國泰民安。

此外,中華會館每年還向蒙特利爾市政府申請舉辦中國農曆新年慶祝巡遊活動,以及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活動,也都吸引很多僑胞參加。

對年輕一代的期望

飽經滄桑130年,中華會館依然秉持炎黃子孫應當同心協力、相互扶持的中華傳統。近年來,叫停中山公園建公廁計畫、保護唐人街歷史遺產等活動中,都可以看到中華會館大力奔走呼籲的身影。

遺憾的是,僑社面臨著年齡老化問題,而年輕一代,因工作關係,或不懂中文,越來越少參與到社團事務中,唐人街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承傳面臨著後繼不力的問題。

黃蔚岳先生建議說,大家應該更加努力,向年輕一代灌輸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粹,同時告知他們祖父輩如何創業維艱,希望下一代能夠繼續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責任編輯:顏永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