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1月08日訊】本週五(7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布首份有關「新聞資訊接收」調查。調查於「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宣布停運後進行,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及資訊並不自由;亦有逾一半人估計,2022年接受新聞資訊的時間將會減少。有學者分析認為,不論是民主派支持者或非民主派支持者,都有感香港言論及傳媒空間收窄。
香港民意研究所在1月3日至6日期間,首次進行有關「新聞資訊接收」調查,以網上調查形式,成功訪問7,745人。被問到香港網絡媒體「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宣布停運後,對香港新聞及資訊自由的看法,有62%受訪者表示「頗不自由」或「很不自由」;認為香港新聞及資訊「頗自由」或「很自由」的人僅有31%。其中,有98%的民主派支持者均表示香港新聞及資訊不自由;而認為自由的非民主派支持者則有52%。
分析: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感受香港言論空間變窄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講師葉國豪觀察到,有近4成非民主派支持者認為香港新聞及資訊並不自由。他認為,非民主派支持者雖然未必贊同「立場新聞」等獨立媒體的報道作風,但因應社會環境的改變,就連他們亦感到香港言論空間已經改變。
葉國豪:「但他們都覺得香港應該是一個多元社會,好過完全只剩一把聲音。就算是非民主派支持者也開始擔憂,就算像是「眾新聞」比較溫和的平台都沒有了,或者你看香港電台,主持人走了,可能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會覺得整體香港言論空間或傳媒空間已經改變了。」
「立場新聞」及「眾新聞」過去刊登過不少極具影響力的獨家報道。包括「立場新聞」去年12月刊出入境處高官收受恆大高層果籃,7月時又揭露三位紀律部隊高官出席恆大晚宴等;「眾新聞」2017年曾深入分析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涉貪案的案情,獲得業界高度讚賞。
對於「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宣布停運,有超過一半人認為,會減低香港政府日後問責及廉潔程度。其中,3成非民主派支持者抱有同一看法。
逾一半人稱未來將減少接受新聞資訊時間
另外,被問到去年與前年比較,用於接收本地新聞資訊的時間,有4成人表示整體減少了,29%的人表示增加。至於踏入新一年,有超過一半人估計,自己用於接受本地新聞資訊的時間整體會減少,而有31%人表示不變。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分析認為,兩間受港人歡迎的網媒停運,許多港人即時認為「已經沒什麼新聞好看」,而這點亦從調查反映出來。他指出,港人對新聞普遍冷漠的情緒,某程度當中亦混雜著他們「悲觀」、「無助」的感受。
鍾劍華:「最近大家看社交媒體都會說,好像沒什麼看了。很清楚看到那種冷漠的情緒,去年比前年看少了(新聞),還可以看奧運、立法會選舉、關心疫情,今天已經沒什麼看頭了。隨著形勢改變,那種普遍冷漠的情緒,不只是民主派(是這樣),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是一樣,反映一種悲觀,甚至是無助。」
不過他勸諭港人「無須過分擔心」,相信仍然會有人為新聞自由作出努力,加上大傳媒時代的趨勢漸漸過去,自媒體、公民記者亦日漸普及,相信「新聞」在香港仍有空間。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