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戴芙若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週五(3月4日)凌晨2:20,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4.42億(442,084,034)例,死亡人數超過598萬(5,981,137)人。
以下是週四(3月3日)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根據worldometers調整):
美國52,292例確診,1,743人死亡;
加拿大6,600例確診,114人死亡;
澳洲35,855例確診,45人死亡;
英國45,656例確診,194人死亡;
法國60,225例確診,180人死亡;
德國202,338例確診,289人死亡;
印度6,396例確診,201人死亡;
巴西64,054例確診,594人死亡;
俄羅斯93,026例確診,781人死亡;
日本71,570例確診,232人死亡;
韓國198,802例確診,128人死亡;
台灣71例確診,0人死亡;
香港56,827例確診,198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紐約市取消學校口罩令和餐廳疫苗令
紐約市市長週五(3月4日)宣布,紐約市將在下週取消部分防疫措施,包括公立學校的強制性口罩令,以及餐館、娛樂和文化場所的疫苗接種要求。
市長埃里克·亞當斯(Eric Adams)在時代廣場發表講話說,雖然COVID-19大流行尚未結束,但他相信,從下週一開始,讓孩子和教師不戴口罩上學是安全的。
「我們還遠未走出困境。 COVID仍然在這裡。但我們正在反擊,」亞當斯週五表示。他說現在是紐約人「慶祝」的時候了,並懇請他們「這個週末外出就餐」。
個別企業仍可以選擇保留這些防疫規定,但從週一開始,紐約市將不再要求他們檢查客人的疫苗卡。
目前,美國各地的政府官員都在採取行動,放寬COVID-19指南,此舉表明病毒傳播的風險正在消退——至少目前如此。
駐港外籍人士:香港現在就像一座監獄
香港堅持中共的「動態清零」政策和嚴格的控制、隔離措施,使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外籍人士難以忍受,他們不得不放棄這個全球金融中心,選擇離開。有人形容,香港現在就像一座監獄。
政府數據顯示,香港2月淨流出71,000多人,為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多離港人數,而2021年12月為16,879人。
路透社報導,西方高級外交官說,他們收到大量的外國公民的香港配偶的簽證申請,而一些旅行社表示,他們則收到大量的航班預訂。
來自政府的混合信息以及幾乎每天都在調整的政策引發了許多居民的強烈反對。
孩子們獨自住院,沒有家人陪伴;一些學校提前放暑假,這也促使許多外籍家庭計劃提前離港。
根據政府的建議,大多數主要雇主已恢復讓員工在家工作的要求,因為香港已連續三天報告了每天接近60,000例的確診病例。
「香港現在就像一座監獄」,一位西方公司的投資銀行家告訴路透社。他拒絕透露姓名,因為他不被允許與媒體交談。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平日繁華喧鬧的香港現在街道出奇的安靜,餐館關門或空無一人,超市貨架空空如也,人們因擔心全市封鎖而搶購。
隨著外籍父母中的一人留下工作而另一人帶孩子回家,分離的外籍家庭越來越普遍,許多人擔心如果回國去看孩子和家人,回港時則不得不被迫進入政府隔離中心。
一位律師說:「在香港,每次必須離開再回來時,你必須在酒店房間裡待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這是無法忍受的。」由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他拒絕透露姓名。
「我的妻子和孩子們在澳大利亞,他們想來,但他們不能來。你不能在這裡過家庭生活。」
對於像伊蓮娜‧科爾特斯‧馬丁內斯(Ileanna Cortes Martinez)這樣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的人來說,包括限制全球旅行和禁止兩人以上聚會在內的嚴格規定,讓她難以忍受香港的生活。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科爾特斯‧馬丁內斯說:「他們(政府)讓住在這裡變得不可能了。」她補充說,她和她的丈夫是私人飛機行業的飛行員,去年在該市買了一套公寓,因為他們認為這裡是他們的家,但現在他們決定離開。
「正在發生的事情太荒謬了。就像盲人給盲人指路……規則每天都在變化。」
有些人因為急於離開,將家具和汽車快速處理賣掉。
「很多人只是拿著衣服就離開了。就我個人而言,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月底將帶著12歲女兒離開香港的科爾特斯‧馬丁內斯說。她丈夫已於去年11月離開了香港。
一家外國銀行的一位銀行家告訴路透社,「你看到了孩子們被分開的鏡頭,封鎖即將到來,學校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在線上學,現在沒有可以讓孩子去的地方。」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九個國家對香港實施了航班禁令,一直到4月20日,導致一些暫時滯留在當地的香港居民無法回港。
香港仍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入境旅客強制進行兩週酒店隔離的地方之一。
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丈夫留港工作期間帶著孩子前往澳大利亞,她說她因為害怕住院或被送進隔離中心而離開。
「比起感染COVID-19,我們更害怕治療。社區中心看起來就像恐怖電影裡的東西」,她是指隔離中心。
香港連三天增逾5萬確診 累計39萬感染
香港第5波疫情持續失控,今天(3月4日)再增52,523例確診病例,新增病例連續三天破5萬,本波疫情確診病例累計達到390,449例。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3月4日新增52,523例確診個案,其中僅11例輸入病例,其餘均屬本地感染。其中有1,653例疑感染Omicron。本波疫情確診個案累計至390,449例。
香港醫院管理局呈報,過去24小時,有136人離世,涉及76名男性、60名女女,年齡介於29歲至102歲,其中131人屬65歲或以上的長者。其中有47例死亡個案,經分析後發現有5宗為Delta、42宗為Omicron,其餘個案仍在分析中。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至目前為止,共有7,360名病人分別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及公立醫院接受治療;超過1,100人於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隔離。李又指,公立醫院的隔離病床使用量為86.8%,已是接收病人的上限。
李立業續指,九龍西醫院聯網由下週起,內科專科門診只會集中治理緊急病人,非緊急病人的預約會延期,而專科門診只會為複診病人複配藥物;專職醫療門診只會處理第一優先個案,醫院將會於未來數天聯絡非緊急病人,安排稍後的複診期;普通科門診服務會有調整;部分電話預約服務暫停。
關於遺體處理問題上,李立業解釋有部分冷凍櫃已經到達,另有部分則會在一二天內送抵,相信將提供約500個位置。
比利時將取消幾乎所有COVID限制
比利時將從週一(3月7日)開始取消幾乎所有的防疫限制,基本上所有地方都講結束戴口罩的要求,並取消從咖啡館到體育館的室內場所出示COVID-19通行證的規定。
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表示,自從疫情襲擊以來,比利時是近兩年來首次大幅放鬆措施。
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認為這是我們正在翻過的重要一頁。它主要像徵著我們面對一場讓我們幾乎沒有機會休息的大流行病的韌性和毅力。」
從週一開始,想要在餐廳用餐、在酒吧喝酒、參觀博物館或電影院的比利時人將不再需要出示COVID通行證、證明接種疫苗、最近從感染中恢復或檢測呈陰性。鄰國法國也計劃於3月14日開始放鬆限制。
週一開始,只有公共交通工具、醫院和療養院才強制要求戴口罩。室內場館的容量限制也將被取消。
從疫情得到控制的其它歐盟國家或非歐盟國家回國的比利時人也將不再需要填寫特殊的COVID表格。
COVID感染人數已從1月24日Omicron變異激增高峰期的75,000人以上的創紀錄水平,下降到截至2月28日的一週內的日均約6,000人,這是歐洲人均感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住院人數、重症監護患者和死亡人數也急劇下降,並沒有達到前一波的高峰。
英格蘭COVID-19患病率下降 感染率持平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週五(3月4日)表示,在截至2月26日的一週內,英格蘭的COVID-19患病率降至30分之一,低於前一週記錄的25分之一。
英國衛生安全局週五表示,英格蘭COVID-19複製「R」值的估計範圍在0.8到1.0之間,與前一週的0.7到1.0範圍相比大致穩定。
R值介於0.8到1.0之間意味著每感染10人,他們平均會感染8到10人。
泰國公立醫院增設COVID-19診所 緩解曼谷醫療壓力
泰國近日COVID-19確診人數快速增加,尤其首都曼谷就有10萬多人在居家或是社區中心隔離,泰國政府在曼谷週邊各府的公立醫院設置專門診所,以緩解曼谷的醫療資源壓力。
中央社報導,泰國今天(3月4日)新增通報54人感染COVID-19死亡以及23,834個核酸檢測確診病例,而快篩確診數則達到了31,571個案例。
泰國預計在4個月內宣布COVID-19從大流行病轉為地方性流行病,政府准許快篩確診的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可以直接到醫院門診就醫,並自行返家服藥休養,無症狀或輕症民眾也可以撥打國家衛生安全辦公室(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Office)設置的疫情專線1330要求居家隔離期間的醫療資源。
由於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快速,泰國近日確診數快速增加,以昨天為例,曼谷有101,172人在居家隔離以及26,601人在社區隔離中心。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和泰國公視(Thai PBS)報導指出,公共衛生部常務次長奇帝普(Kiattiphum Wongrajit)昨天表示,曼谷目前大約有5萬多人在等待居家隔離治療的資源,為了舒緩首都的醫療壓力,公衛部在位於曼谷週邊14個府的公立醫院設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所。
奇帝普說,這14個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所每天約可治療18,650人,今天開始啟動計畫後預估2週內可以緩解曼谷的醫療需求。
美國免除對離開俄羅斯、白俄羅斯的美國人進行COVID檢測
美國國務院週四(3月3日)表示,美國正在免除對離開白俄羅斯或俄羅斯的美國人進行COVID-19陰性檢測的要求。
Belarus and Russia: @CDCgov has exercised its enforcement discretion to allow certain persons from Russia and Belarus to travel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a pre-departure COVID-19 test. For more info: https://t.co/IQUgEbiXiL.https://t.co/WP4vdWxSiM https://t.co/dCKteU7eyf pic.twitter.com/3omKVhfW9Y
— Travel – State Dept (@TravelGov) March 4, 2022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將行使酌情權,允許在2月28日截止日期之前在上述國家/地區的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和有效移民簽證持有人到美國旅行。
早些時候,CDC對在2月10日之前離開烏克蘭的美國人做出了類似的豁免。
CDC:美國90%以上的地區不需要戴口罩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週四(3月3日)表示,美國約有93%的人居住在COVID-19風險低的地區,人們不需要在室內戴口罩。
上週五,CDC大幅放寬了關於美國人何時應在室內佩戴口罩的COVID-19指南,稱在COVID-19風險處於低或中等水平的縣,可以終止口罩令。
CDC的最新數據比一週前大幅增加,進一步表明COVID住院人數繼續下降。而住院人數是是否可以結束口罩令的關鍵指標。
上週五,CDC在宣布修訂後的指南時表示,美國約有70%的縣和72%的地區的人口所在的社區不再建議在室內戴口罩。CDC計劃每週更新其縣級評級。
該機構週四表示,85.4%的縣現在被列為低風險或中等風險,92.9%的人口居住在這些縣。
仍有待確定的是,拜登政府是否會擴大對交通樞紐以及飛機、火車和公共汽車的戴口罩要求。目前的大眾交通口罩令將於3月18日到期,但可以延長。白宮本週表示正在評估這個問題。
上週宣布的戴口罩指南從關注COVID-19的傳播率轉向當地住院、醫院容量和感染率。
本週,越來越多的聯邦機構告訴政府雇員,在華盛頓特區和其它COVID低或中風險地區的聯邦大樓內,他們可以無須戴口罩,包括國務院、五角大樓、交通部、聯邦航空管理局和司法部。
CDC的指南稱,在社區COVID風險較低的縣,聯邦機構也不需要定期對未接種疫苗的員工進行COVID-19篩查。
疫情陰影下 韓國總統大選開始提前投票
韓國在疫情繼續延燒的情況下,總統選舉提前投票於今天(3月4日)開始。
據全國選舉委員會稱,選舉工作人員已配備防護裝備,包括全身套裝和安全眼鏡,感染新冠病毒或接觸病毒的選民將在投票前噴灑洗手液並戴上手套。
目前,有超過80人因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在家接受治療,近800人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政府和衛生官員一直在尋求如何讓受感染的選民可以安全投票,上個月甚至修改了選舉法。
被感染或被隔離的人可以步行或乘坐當地辦事處提供的出租車或救護車到投票站,在隔離的投票站投票。他們的投票時間被分配在提前投票的第二天結束前的一小時、在投票最後一天的一個半小時。
韓國通過積極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在遏制疫情和病例激增方面取得了早期成功。儘管政府的防疫措施並不是競選活動的主要重點,但過去一週的Omicron飆升正在影響投票。週五,韓國新增266,838確診病例、184人死亡,創下每日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的新高紀錄。
主要候選人之一、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昨天獲得另一位候選人的支持,此舉可能會使激烈膠著的選舉平衡偏斜。現任總統文在寅所在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候選人是李在明。
本次大選的重點是選出一位領導人來清理韓國目前兩極分化的政治和腐敗,並解決困擾民眾的房價失控等問題。
尹錫悅鼓勵感染了COVID或隔離的人投票,稱在超過4000萬符合條件的選民中,他們的人數可能達到數百萬。
雖然防疫措施並沒有阻止大型競選集會,但主要的總統競選人已經開展了「無接觸」活動。李在明在汽車電影院會見了支持者。
尹錫悅的在野黨推出了一款手機應用程序,允許選民觀看其候選人的競選集會。
但是,儘管病例數量激增,韓國最近幾天還是取消了一些限制措施,並暫停了一項接觸者電子追蹤計劃的使用。
韓國於2020年舉行了全國大選,並於去年舉行了地區民意調查,感染者被要求郵寄選票或使用醫院的特殊投票站。當時,每天的感染人數最多為數百人,而本週的每日新增病例突破了20萬人。
一位防疫官員說:「自上次大選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病例要多得多。」「他們的政治權利必須得到保護。」
台灣新增64例確診 2例本土及62例境外輸入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3月4日)公布新增64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62例境外移入(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40多歲。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3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6例)、美國、印度及菲律賓(各4例)、印尼及柬埔寨(各3例)、香港、澳大利亞及日本(各2例)、阿根廷、吉爾吉斯、瑞士、英國及加拿大(各1例)移入,另2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9日至3月3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717例確診,分別為5,212例境外移入,15,4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香港疫情嚴峻民眾掃貨 業者祭限購令
香港一些連鎖零售店今天(3月4日)對顧客做出限購措施,以防止在疫情之下市民出現「盲搶」情況,這些零售店同時呼籲市民理性消費。
中央社報導,香港COVID-19疫情近期日趨嚴峻,由於染疫人數漸多,以致各個環節都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結果導致菜市場的蔬菜和肉類等供應不正常,觸發一些市民改到超市搶購相關食品。
此外,也有人搶購治療發燒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儘管政府、供應商及超市方面都強調相關貨品供應充足,呼籲市民不要「盲搶」,但連日來,一些超市的相關貨品仍被搶購一空。
針對這種情況,本地大型超市之一的百佳自今天起限制市民的購貨量,顧客購買大米、罐頭食品、麵食、盒裝雞蛋、廁紙及藥品,每人每次交易最多5件。
另一家零售連鎖店屈臣氏也限制市民購買退燒及感冒藥品的數量,也是每人每次5件。
百佳對外表示,各類食品和日用品的供應穩定,希望市民理性選購。
由於有員工染疫,以致人手不足,百佳早前宣布所有分店提前關門,一些分店最早提前到下午3時打烊,這項決定也導致市民每天提前到超市搶購食品。
【疫情3.3】點擊這裡。
責任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