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神尼傳奇 預知坐化日期 不識字卻寫下偈語

文/杜若
老尼二十年來心靜無染,自然心靈明敏,視覺復明,洞見了生命本來,詠出了十八首偈語,只不過是她講述了自身所在的生命境界所知道的真相罷了。(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74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朝時期,有一位貧窮的婦人,平時在富家做幫傭。後來老婦雙眼失明,被主人趕出了家門。鄉里百姓憐憫她,給她安排了一個住處。從此老婦足不出戶,專心誦佛。一天,老婦失明的雙眼忽然復明了。她猶如頓悟一般,心中一片了然。她為人談論福禍因果,沒有不應驗的。百姓尊稱她為神尼。老婦提前預知了坐化日期,不識字的她還寫下了十八首偈語,被時人傳為奇談。

清朝時期,有一位婦人粱氏,她的丈夫早年去世,梁氏獨自一人撫養兒子。由於家境貧寒,實在難以為繼,只好把兒子送到廟裡出家為僧,而她自己仍舊為世家大族做傭人。

當地有個風俗,凡是附近的廟宇有僧尼居住,人們白天要施捨齋飯,每月要供奉糧米。梁氏所在的那戶人家,主人命她向僧尼布施,她每次都是給升斗恆滿,所以僧尼都很敬重她。

粱氏六十多歲時,雙眼都失明了,主人支付她一筆錢,把她遣走了。梁氏一輩子為富家做幫傭,丈夫早逝,唯一的兒子也已經出家為僧,她無依無靠,處境愈發艱難。

觀音堂有一老尼,素來受到梁氏代主布施,心裡時常感念她,得知梁氏被雇主遣走,可憐她的處境,於是收留她,為她剃髮。從此二人相依為命。

不久之後,收留她的老尼就去世了,她的徒兒主持廟事,很是嫌棄瞎眼的梁氏每天坐等吃食,於是把她趕出了觀音堂。梁氏無所依附,在路上悲傷地哭泣。鄉里的父老見到她,都很憐憫她。

當時有一座大五聖堂,被一群可惡的乞丐霸占。這群乞丐平日裡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攪擾居民,弄得百姓家鷄犬不寧。於是鄉里父老就和紳士商量,讓失明的梁氏住在那裡,並藉機趕走了乞丐。

得到百姓的施捨,梁氏得以安然居住。此後,梁氏就在這方寸之地,一心誦佛,足不出戶長達十年。

一天,梁氏的眼睛忽然恢復了視力,並了悟佛理。她開始遊訪昔日的主人家,為他們講述因果。主人家看見她失明的雙眼竟能不藥而癒,都感到很驚奇。鄰里鄉親得知這件事,不分遠近聞訊而來,都想當面見見梁氏。

梁氏為人說起禍福之事,沒有不應驗的。自此五聖堂香火大盛,從朝廷命婦到普通小戶人家都尊稱梁氏為「神師」,人們的布施無法計算。眾人又在她廟宇所在地創建了大士閣,宏偉壯麗,光彩耀眼。士大夫也來焚香禮佛,瞻仰問道。但梁氏只告訴他們要誦佛。梁氏之子自幼為僧,如今也歸依母親,每天料理炊飲之事,懇切地侍奉她。

又過了十多年,梁氏已經八十多歲了。忽然一天,她對其子說:「我將圓寂,在這裡二十年,攪擾了眾多居士,須要鳴謝他們。等到某月某日,你把他們都召集在閣前,我和他們拜別。」

其子領命,到處張貼通告。到了梁氏所說的那一天,不計其數的百姓聚集在閣前,都想看看神尼如何坐化飛升。

梁氏換上了新的衣冠,參拜天地四方神佛,舉手拜謝,似乎說了什麼,但由於當時人聲吵雜,誰也聽不清。梁氏走到閣前,端坐在蒲團上,命其子呈上筆硯。她在大幅硬黃紙上奮筆疾書,寫下了十八首偈語,命人黏帖在牆上,以示大眾。

偈語字畫分明,多是押韻的文言,頗有古韻。眾人都知道梁氏一向不識字,她在圓寂前竟能揮毫寫下十八首偈語,人們當場叩首禮拜。

梁氏執香朗誦佛號千聲後,香火剛剛觸及到手,竟然瞬間燃起熊熊大火,梁氏頃刻坐化,四周瀰漫著奇異的香氣。眾人哭著向她禮拜,事後幫助其子聚骨建塔,士大夫為其作銘文,以記述她的生平事蹟,傳頌後世。

或許有人覺得,老尼不曾讀書卻識字已不可置信,還能作韻語,太荒誕了吧。

清朝廣東商人吳熾昌(1828年—1897年),當時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評價此事時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這位老尼二十年來心靜無染,自然心靈明敏智慧開,視覺復明,老尼洞見了生命本來。寫出了十八首偈語,這只不過是她講述了自身所在的生命境界所知道的真相罷了。

事據《客窗閒話》第二卷@*#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個世界很奇妙。有人無心求得回報,然而得到的回報卻很奇特。晚清時期,陳夔龍是歷任光緒、宣統兩朝的朝廷重臣。他在回憶錄中,記載了很多他親歷的重大事件,譬如戊戌政變、庚子拳亂、慈禧西逃、八國聯軍、辛亥革命等等。還詳實側寫了六十位重要歷史人物──慈禧、光緒、宣統、恭親王奕訢、榮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留下了不少珍貴史料。在他的回憶錄中,他還特別記載了早年考場的一個神奇經歷,自命為「會試之神助」。
  • 乾隆時期,紀曉嵐曾因「漏言奪職」,被發配到烏魯木齊。期間,他寫了上百首詩,其中一首紀事詩說:「白草颼颼接冷雲,關山疆界是誰分?幽魂來往隨官牒,原鬼昌黎竟未聞。」這首簡短的詩文記載了他親身經歷的二件奇聞。
  • 大刀王五(1844年—1900年)是清末著名俠客。本名王正誼,字子斌。在李鳳崗師門中,王正誼排行第五,所以綽號「小五子」。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善用大刀,江湖人稱「大刀王五」。在民間的流傳中,王五被譽為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 清朝時期,紀曉嵐妻子去世後,乾隆皇帝問他是否有悼妻佳作。紀曉嵐朗誦了《蘭亭序》[1]中的一節。紀曉嵐改了一個字,就把序文改成了祭文,
  • 北宋時期的劉景文死而復生,揮毫寫下了三首傳世詩,不僅道出天界勝景,還道明了去向,掌管雷部諸事。
  • 東漢,風角術盛極一時,甚至直凌其他術數之上,勢頭強勁。《後漢書》中記載精通風角術的方士就有不少人。他們有什麼超常的表現呢?
  • 在中國現今河北省徐水區內,有個村子叫劉莊,劉莊的東北部有個土台遺蹟,當地人管那個地方叫楊家樓,也稱為六郎望海亭。對面有個名為鴨鵝城的地方,第一次來到此地的遊客們往往有個疑問,為何一個歷史古蹟會以家禽來命名呢?
  • 他因為術數方面的奇才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見。他在天文星曆方面專長過人,他無懼失去生命的威脅,堅守國家禮制,展現這位陰陽家,忠於國家,良功在社稷的一生。這也實應了元世祖對他的青睞,沒有落空。
  • 宋朝時期,有一僧人被人誣告與女人有染。官府狠下毒手,將僧人打得鮮血直流。從始至終,僧人含垢忍辱,不為自己辯解。當案子水落石出,這位五月初五午時出生的僧人也於端午節圓寂了。留下了一首《辭世頌》道明了轉世原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