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國務院變身「軍機處」的三重涵義

人氣 1318

【大紀元2023年10月27日訊】中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十月底在北京召開,中共的「國務院組織法修訂草案」被提請會議審議。據悉,這是該法制定實施40多年以來的首次修訂。顯然,中共政治秩序近年來的變化,正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中共國務院的嬗變,如下所述,實際上是從內閣變成了一個皇上的「軍機處」。 而變身軍機處意味著什麼呢? 應該有三重涵義:亦即專權、倒退、和備戰。

所謂的「國務院組織法」,是關於中共國務院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 現行的中共憲法,是1982年12月中共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當時也通過了現行的國務院組織法。該法施行4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修改過。中共為什麼要在近半個世紀以來,突然要修改、改變中共國務院的組織形式和工作制度?顯然,是原有的形式和製度,不能滿足習近平當局目前統治和管理國家的需求了。

從新的組織架構的細節來看,在大政方向之外,修訂草案規定了副總理的職責,把央行行長列為國務院組成人員,還增加了關於國務院會議的規定。央行行長列為國務院組成人員,意味著央行的獨立性徹底消失,中國的央行今後更加沒有辦法獨立的行使央行的職責、制定負責任的貨幣政策,而是與財政部長同級,成為中共精英權貴予取予求、任意操控的錢袋子。苦於中國的通貨膨脹的民眾,會發現日後的通膨會更不可收拾。

依照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的說法,他在向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草案說明時說,此次修改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貫穿修法全過程和各方面。」也就是說,原有的國務院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不能確保國務院可以遵循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方向,不能與習近平保持步調一致;原有的架構,也不能真正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還有,原有的架構甚至不能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也就是說,原來的中南海北院不尊重習近平的權威,也沒有完全服從習近平的領導。說到底,就是中共中央對國家經濟工作的介入與控制,需要進一步的擴張與鞏固,需要擴大中共領導核心的專制權力。但是,在進一步的專權和控制之外,此次的中共國務院定位、改組,可能還有另外兩重的涵義,那就是「倒退」和「備戰」。

本來,作為治理國家事務的日常機構,國務院本來是應該作為一種「內閣」的形式存在的,雖然中共國並不是內閣制的國家。但因為中共政權的架構、治理、統治方式都是一種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證,沒有經過大眾的討論,也沒有按照傳統的治理和法統承傳下來的,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極權體制。中共的黨魁或中共中央常委會,其實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 最高統治者之下,需要具體的處理國家財政、民政、經濟、司法、軍隊、外交等具體事物的部門,就是中共的國務院了。統領國務院事物的,就應該是總理、國務大臣或首相、宰相之類的官員。為什麼說中共此次的國務院再定位是一種倒退呢,是因為它是一種從職業官僚的「內閣體制」,向皇帝私人的「軍機處」的一種轉變,是一種社會管理形式的退化。

中國當代社會的第一個內閣,其實是大清第一內閣–慶親王的內閣。慶親王的內閣1911年5月8日成立,1911年11月16日解散。當時中華(大清)帝國的國家元首,是末代皇帝溥儀,而當時政府的首腦,就是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奕劻內閣後來的繼承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凱。

1911年5月8日是清朝宣統三年的四月初十,當年的隆裕太后宣布廢除了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了內閣總理大臣和諸位大臣。 當然,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的內閣,只存在了六個月。但是,內閣的13個成員中,7人為皇族,9人為滿蒙的貴族,所以被老百姓稱為「皇族內閣」,算不上朝廷宣稱的「滿漢一體」。這大概很像中共如今所說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實際上沒有花瓶的民主黨派什麼事兒。

當年因為慶親王內閣的設置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皇帝和皇太后也忐忑不安,只是根據一個內閣的暫行章程辦事,也沒有賦予內閣太大的權力,軍權等也不是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另外委派了軍諮詢大臣。這也和中共的國務院體制很相像:雖然國防部設在國務院之下,但國防部根本不是國務院總理直接指揮的,而是受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慶親王奕劻的內閣大臣中,有許多是現代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如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和郵傳大臣盛宣懷。中國歷史上的這麼第一個內閣,在辛亥革命的狂風暴雨中倒塌,後來被袁世凱內閣所取代。

如上所述,中國的第一個內閣的產生,實際上是從「軍機處」演變和進化而成,所以說中共的國務院從內閣的國務院變成習近平的辦公室和「軍機處」,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社會倒退。成立類似「軍機處」的新型國務院的好處,就是擴軍備戰,窮兵黷武,和隨時準備對台灣動武。說到軍機處的設立,就要回到大清王朝的政府機構設置了。

在大清王朝的政府機構中,軍機處,也稱軍需房、軍機房,是大清康熙、雍正年間創立的一個中央最高輔弼機搆,是中國君主制高度發達的標誌。歷史學家認為,軍機處是雍正七年(1729年)創立的,原來是臨時的軍事指揮機構。在清朝鎮壓了準噶爾叛亂之後,其職責範圍被進一步擴大,成為處理朝廷軍政機要的常設部門。軍機處設在乾清門外,是皇帝的參議諮詢和祕書機構。它取代了議政王大臣的會議,結束了從秦漢沿襲下來的廷議體制。

清朝的軍機處據說內部陳設很簡單,只有桌、椅、炕、硯等設施和物品,軍機處人員也非常精幹,有官而無吏,辦事效率很高。 軍機處也有嚴格的保密製度,外人不得窺視,文件也要保密。沒有皇帝的特旨,王公大臣也不能出入軍機處。從1729年設立,到1911年(宣統三年)被責任內閣替代,這個延續了180年的體制,終於從皇帝的私人諮詢機構和決策中心,轉變成了職業官僚們系統的、集中眾人智慧的新治理方式。

清朝的軍機處是非常的臨時機構,是皇帝的祕書機構,從誕生之日起就靈活機動,沒有官僚體系的臃腫和麻煩,非常適合皇帝的獨裁體制。軍機處的主要成員是「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軍機大臣少則三人,多則十人,多為四至七人。擔任軍機大臣的,都是王子、大學士、尚書、和侍郎。 軍機大臣以下的官員,官銜稱謂都頗為有趣,如什麼「軍機處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學習行走」等等。

除了政府治理制度上的專權和退化,中共此次的國務院再定位還可能是一種備戰的需要。 因為「軍機處」的設置,而不是內閣或國務院,更適合皇上準備一意孤行的對外擴張、打仗、和擴軍備戰。從中國內部各地的動員和準備的情況來看,中共政府越來越傾向於做好戰爭的準備。中國全面轉入「戰時經濟」的跡象,也越來越明顯。

許多跡象表明,隨著俄烏戰爭、中東的阿以戰爭、甚至伊朗和土耳其都可能介入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戰爭,以及美國和西方對中共政權高度的敵意和封殺,中共領導人應該感覺到 一種高度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加上中國民眾反對中共暴政、全民反迫害的浪潮的洶湧澎湃,甚至新的世界大戰的到來,都意味著中共國務院的嬗變,變成皇上的「軍機處」, 背後的專權、倒退、和備戰的三重目的,應該不是無稽之談。

(謝田博士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暨約翰奧林棕櫚講席教授)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財商天下】中國妖術大恐慌 上演現實版
晚清官場奇談 通曉相術的封疆大吏
【秦鵬直播】「習家黨」九大特點 中國寒冬到來
【秦鵬觀察】蔡奇任中辦主任 中共權力將重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