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不等於智慧 啟迪孩子智慧的6種方法

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 智慧無法像微積分或地理那樣 在課堂上傳授
為了抵禦社交媒體和同齡人的影響,應該為孩子尋找明智理性,有辨別能力的成年導師。(Biba Kayewich)
font print 人氣: 11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15日訊】(Jeff Minick撰文/大紀元記者余欣然編譯)「知道西紅柿是一種水果,那是知識;知道不要把它放進水果沙拉裡,則是智慧」。

這句諺語出自英國記者兼幽默大師Miles Kington(1941~2008 年)之口,生動地概括了知識與智慧的區別。

與知識不同,智慧是四大美德(古希臘哲學的四項基本美德:智慧、正義、勇敢和節制)之一。人們必須通過實踐,在日久天長的生活習慣中慢慢積累智慧。只停留在教科書裡,或老師的隻言片語中,無法領悟智慧的真諦。

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智慧無法像微積分或地理那樣,在課堂上傳授。但是,它可以在鼓勵和培養下茁壯成長。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心靈導師,蘇格拉底和耶穌,對他們那些尋求智慧的追隨者無不予以悉心教導和啟迪——蘇格拉底採用提問的方式,耶穌則是通過他的寓言故事。走近我們的時代,19世紀的美國作家也不辱使命,在他們的教科書中用濃墨重彩寫下傳統的道德教誨和故事。

據報導,今天的兒童和青少年中不乏心理困惑和精神困擾。倘若以上述先輩們為榜樣,努力培養青少年的辨別能力和智慧,或許我們也可以做得很好。

這裡有六種途徑可幫助孩子們踏上智慧之旅。

文學和歷史

伊索寓言;露西·蒙哥馬利的《綠山牆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喬治·華盛頓、阿米莉亞·埃爾哈特和西奧多·羅斯福等名人的適齡傳記;簡·奧斯汀的小說;以及莎士比亞的戲劇,凡此種種,還有其它成千上萬的故事中都蘊藏著豐富的經驗教訓,有助於判斷力變得更為敏銳。

這些書籍好比一個研究人類行為的實驗室。在這裡,青少年可以相對安全地觀察美德與罪惡、善良與邪惡。他們或許還未意識到,閱讀這些古典名著,能夠讓他們汲取關於人生和道德的重要經驗,豐富自己的智慧儲備。

智者之言

在過去60年裡,我們的社會見證了婚姻和家庭的破裂、青年文化的興起以及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在通訊和社交媒體行業。然而後果如何呢?如今年輕人的心靈導師往往是跟他們自己一樣的同齡人、青少年、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社會新鮮人。

面對這一災難性趨勢,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多與父母、祖父母以及教師、教練和雇主這樣的導師建立聯繫,徵求他們的建議。比起社交媒體上的高中「朋友」,那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已經有些年頭的叔叔會更懂得人生之路該怎麼走。

暫停的藝術

智慧的一個常見標誌是,當遇到問題時,能夠退後一步,在決定行動之前仔細考量各種選擇和結果。許多成年人,從政客到隔壁鄰居,都缺乏權衡後果的能力。他們的心智被卡在青春期,常常把沙子錯當成黃金,不顧後果地貿然行事。

透過言傳身教,我們可以教年輕人學會三思而後行。

有指導作用的失敗

沒有父母願意看到孩子失敗。一些家長會對自己上十年級的孩子嘮叨個不停,讓他們收起手機,複習第二天的生物考試。另一些家長在得知正值青春期的小孩暑假工作只做兩天就辭職不幹了之後,竟然順著孩子的藉口表示同情。還有家長甚至打電話給大學教授,抗議孩子考試得了C。

如果我們總想為孩子鋪平人生的金光大道,就會讓他們在成年後,面對生活中更加嚴重的挫折時不知所措。由於我們的保護讓他們免於經歷失敗,但他們獲取智慧的能力也被削弱。當孩子跌倒時,我們可以扶起他們,撣去他們身上的灰塵,給予同情和建議。但我們應該記住,青春期的小挫折將帶給他們力量、韌性和睿智,幫助他們克服長大以後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美好生活的標準

誠實、善良、堅持和勇氣等美德的早期訓練能孕育智慧。通往智慧的道路十分艱辛,向孩子們傳授這些品格優勢,並在生活中親身實踐,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在這條攀岩之路上越走越遠。例如,善良教會我們理解他人。勇敢地面對困難而不是逃避,總有一天這些品質會讓他們在婚姻或工作中成為智者的典範。

謙卑的精神

寧靜祈禱文概括了伴隨智慧而來的謙卑:「上帝,請賜予我寧靜,讓我接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情。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那些我可以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讓我明辨兩者之間的區別。」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是智者的標誌,它能讓我們享受祈禱中提到的寧靜,也是實踐良好判斷力的另一個工具。

關於聖人住在山頂的故事不僅有傳說,甚至還有笑話。大山代表艱苦而危險的攀登,聖賢則代表智慧。

從小就鼓勵年輕人對智慧孜孜以求,可幫助他們在通向山頂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6 Ways to Encourage Wisdom in Our Children」。

責任編輯:韓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下父母心,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優秀,但是如何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並在適當的時機提供孩子們幫助卻是不少父母的難題。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名父親如何透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來關心女兒並拉近彼此間的相處方式,希望能對身為父母的你有所幫助。
  • 卡爾·威特極力反對填鴨式的教育,因為孩子既感到難受又學不到知識,只會成為死板的知識接收器,所以他採取先喚起兒子的興趣,再順著兒子的興趣進行教育。當一個孩子懂的玩耍時,他的創造力、想像力就已經開始了。
  • 在台灣PTT論壇上曾有位網友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憶起小學時在同學面前撒了謊,結局卻讓大家都泛淚了……
  • 世上很多文化中的父母都認為他們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教他們冷靜沉著地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他們看待這項責任就像教孩子其他技能一樣認真,好比如何閱讀、算術或吃健康的食物。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123RF)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這是露絲‧索卡普(Ruth Soukup)和她的丈夫查克‧索卡普(Chuck Soukup)和他們的孩子們從小就一起玩的遊戲。它被稱為「高潮,低谷,有趣的事」(High, Low and Interesting)。這個簡單的想法非常有效,它可以讓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許多學生都盼望著放暑假,因為這是他們可以逃離學校、放鬆身心的時候,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 有些學生害怕必須參加的暑期課程,還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無法見到同學而感到孤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