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拿破崙》影評:大起大落的君王 仍是法國一代傳奇

文/蔡宜霖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人氣: 1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1月25日訊】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是法國史上著名的君王與軍事天才,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本身就頗具故事性,自然也成為影視作品的絕佳素材,電影《拿破崙》(Napoleon)便將其經歷擷取精華,讓大眾能以大螢幕的形式有效感受其傳奇人生。

故事背景為,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後,法國便陷入長期的內憂外患。而來自科西嘉島的貴族軍官拿破崙,則在此時憑藉著赫赫軍功飛黃騰達,先後成為法國的第一執政與法國國王,並在對外征戰中連戰皆捷。然而,勝利女神並未永遠眷顧拿破崙,1812年征俄失利後,其人生就開始走下坡,先後經歷退位流放小島、回國復辟後再度戰敗等波折,最終在流放生涯中結束餘生。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部分經歷未納入故事 無礙整體水準

本片的片長雖長達157分鐘,不過要完整呈現拿破崙的一生,先天基礎仍無法跟影集作品相提並論,對於熟悉歐洲歷史的觀眾而言,不難發現部分片段未能呈現在故事中,例如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耶拿戰役大敗普魯士軍隊、佔領西班牙等。

不過,儘管部分經歷被省略,但劇本仍勾勒出男主角憑藉軍功崛起、在法國政壇嶄露頭角、成為歐陸一代梟雄、人生末期大幅走下坡等基本面貌。就整體劇情塑造而言,仍稱得上脈絡分明、故事架構合理,能在擷取精華上展現良好水準。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另外,《拿破崙》並未呈現任何男主角在童年與從軍前的種種經歷,家庭背景與成長歷程因此而留白。不過,在整體劇情塑造上,仍能有效彰顯拿破崙身為出色將領與政治領袖的能耐,使背景的留白不影響觀眾對角色的理解;擔綱主演的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Rafael Phoenix)亦能發揚奧斯卡影帝的身價,透過神態與言行有力詮釋自信、多情、心情波折等多重樣貌,使角色心態與性格得到有力詮釋。

時代氛圍與軍事能耐 為電影奠定優良基礎

好的故事往往需要有合理的基礎鋪陳,本片在拿破崙作戰能耐與時代氛圍的塑造這兩大面向上,均能展現合理水準。就前者而言,拿破崙領導法軍在土倫擊敗英軍,是核心關鍵。以劇情塑造而言,亦能透過多個方面展現觀賞性,過程中的文戲,能展現男主角對形勢的解讀能力;實際的作戰過程,則能體現拿破崙擅長運用砲兵、遇意外臨危不亂、有能力應對近身白刃戰等面向。透過具體刻劃,展現出色將領的面貌。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而就時代氛圍而言,拿破崙剛崛起的時代,法國正身陷革命帶來的重大動盪,電影也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現該時代的特色。部分戲碼能突顯,這場革命具有強烈暴亂色彩,君權神授的傳統價值如今受到嚴重挑戰;部分戲碼則能體現,法國第一共和領導人羅伯斯比的不得民心,其最終失勢倒台更頗有雨過天晴的色彩。諸多不同橋段,均能避免生硬的解釋性台詞,透過故事性內容建構歷史面貌,在敘事上展現良好質感。

拿破崙的第一任王后約瑟芬在片中也堪稱要角,其個人命運曾受到法國大革命的重大衝擊,自初登場起就能展現不平淡的形象,絕非人生缺少波瀾的溫室花朵。拿破崙與約瑟芬的戀情,堪稱波折眾多,既有美好與浪漫,也有重大過失。充滿曲折的經歷,讓角色關係跳脫童話般的神仙眷侶樣貌,而是能有效突顯人生百態,使幾乎貫穿整部電影的關係塑造,同樣不乏戲劇張力。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崛起階段 政壇與軍旅經歷均為看點

拿破崙的人生包含邁向巔峰與走向衰落兩大階段。就前者而言,包含政壇崛起與軍事成就兩大層面。就政治面來說,電影呈現的是出任第一執政到加冕為國王的過程,這段經歷儘管不屬於戎馬生涯,但仍不乏頗具衝突感的內容。「霧月政變」便是重要看點,不論是應對當權者或奪取權位的過程,均不乏具有戲劇效果的情節。登上王位的經歷,儘管並未刻意渲染眾望所歸的氛圍,但「從教宗手中搶下王冠」這一著名事跡,足以確保過程不會缺少特色。

而就軍事成就來說,本片透過1805年的「奧斯特里茲戰役」展現此類面向。該場戰役正處於大雪紛飛的冬季,氣候造成的狀況足以讓戰場形勢變得更為多變,使天候與地理因素成為場面看點。戰役過程的刻劃,則能體現拿破崙運籌帷幄的本領,其對步兵、砲兵、騎兵的調度堪稱有條不紊,加上神色間的充分自信,足以讓軍事上的重大勝利顯得順理成章,並營造出一波小高潮的良好效果。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遠征俄國失利,是男主角事業走向衰敗的開端,該事件在片中也能發揮重大轉折的價值,並對軍事天才之所以敗北,給予合理性刻劃。(以下涉及劇透)在戰事仍較順利的初期,《拿破崙》已能透過俄軍哥薩克戰士對法軍的騷擾,適度突顯這趟征程的不祥之兆;往後法軍攻下莫斯科後,面對因為焦土戰策略而空無一人的城市、佔領後面臨的不明大火,則能將失利氛圍充分升高,日後的慘敗而歸便顯得毫不唐突。

拿破崙作戰失利後的真實經歷,本身就堪稱波折不斷,包含被迫退位展開流放生涯,隨後在短時間內再度回國復辟等過程。真實的歷史也讓電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穩紮穩打地還原經歷,便能確保觀賞性與戲劇效果達到該有水準,讓歷史與影視作品的藝術加持得以相輔相成。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滑鐵盧戰役頗具史詩大戰架式

著名的「滑鐵盧戰役」自然是電影的最終高潮,《拿破崙》的場面塑造也頗具史詩大戰的氣魄,空中鳥瞰的場景,能有力展現法軍與英軍合計約20萬軍隊對壘的磅礡架式。英軍統帥威靈頓公爵的角色形象,亦頗具名將風貌,使其與拿破崙的交鋒具有強者過招的力度。

戰役進行時,法軍騎兵與英軍步兵方陣的對決,除了能展現場面看點外,亦能發揚戰局縮影的價值,體現勝負天平自此向反法同盟傾斜;而普魯士軍隊的抵達,則具有一舉定乾坤的作用,讓戰役的氣氛達到高潮。諸多層面的戰役詮釋,足以確保電影在邁向收尾時得以留下精彩的一筆。

《拿破崙》儘管受限於電影篇幅,難以完整呈現這位法國君王的傳奇人生,但整體故事刻劃已能做到掌握精華,並合理展現歷史氛圍,在人物傳記、歷史題材的作品中,足以成為一部質感良好的佳作。◇

《拿破崙》劇照。(索尼影業提供)
《拿破崙》電影海報。(索尼影業提供)

責任編輯:黃珊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