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爾研究所:與中國脫鉤 德國經濟風險可控

人氣 235

【大紀元2023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德國經濟多年來與中國緊密結合,乃至於很多事情都束手束腳,生怕與中共關係惡化,會被扼住經濟命脈。然而日前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 Kiel)的一份報告表明,即使與中國完全脫鉤,德國的經濟依然風險可控。

根據基爾研究所的模擬計算結果,如果與中國的貿易突然停止,德國經濟將崩潰約5%。這種衝擊相當於金融危機或中共(冠狀)病毒危機爆發之後的衝擊。從中長期來看,德國的經濟損失將穩定在每年1.5%左右。

基爾研究所所長莫里茨·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表示,「與中國的貿易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繁榮,在短期內幾乎是不可替代的。中德貿易的中斷將使德國付出高昂代價,但德國在宏觀經濟方面有足夠的韌性,即使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也能生存。」

該報告是基爾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表的最新分析:《與中國硬脫鉤對德國經濟的影響》。其計算是基於倍受討論的關於德國與俄羅斯天然氣脫鉤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一些研究人員很早就預測與中國脫鉤風險是可控的。

在目前的分析中,研究小組模擬了全球經濟解體為兩大敵對貿易集團的情況:一邊是歐盟、美國和七國集團;另一邊是中(共)國及其盟友,尤其是俄羅斯。兩個集團之間的所有直接的貿易關係都被切斷。還有一些中立國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與這兩個集團繼續保持貿易往來。

如果這種解體突然發生,並在德國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生,將給德國帶來相當大的繁榮損失。根據計算,德國的經濟產出將在第一年崩潰5%。

從中長期來看,即4至5年後,當德國經濟適應了新的現實,並在其盟國內部以及與中立國家建立起替代貿易關係後,德國經濟繁榮的永久性損失將為每年約1.5%。

因此,德國的高昂代價主要是由突然中斷貿易的短期影響造成的,因為與中國的現有貿易聯繫無法臨時進行補償。而從中長期來看,風險完全是可控的。

舒拉里克表示,「德國的政治家們已經被利益集團關於德國是否有能力切斷俄羅斯能源供應的誇大警告所迷惑。我們目前的計算旨在為政治家提供科學的事實,作為他們與中(共)國打交道時的決策依據,例如當中共入侵台灣時,德國或歐盟應該或可以採取哪些經濟措施來應對。」

該研究指出,其實,德國與中國貿易脫鉤衝擊後的衰退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在所有模擬情景中,以經濟實力相論,中國付出的代價要比德國高得多,約為60%。

基爾研究所貿易研究員兼研究主任朱利安·欣茨(Julian Hinz)表示,「德中貿易的每一次脫鉤都會讓德國付出代價。部分脫鉤或僅在某些領域脫鉤的代價相對較低,這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保險費,以防止在相互依存關係原本密切但突然結束時出現痛苦的經濟衰退。」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在該分析中模型計算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最重要的一點是,計算結果受到以下假設的影響:當舊的貿易聯繫結束時,德國可以多快地組織起新的貿易聯繫,也就是說,從經濟學角度看,所謂的貿易彈性有多大。在此,研究人員以最新經濟文獻為依據,相當保守地使用了彈性,計算了德國所付代價的上限。

此外,模型計算並未包括所有周期性放大效應。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這並不會改變該分析的基本結論。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瑞安航空老闆:德國廉價航班時代已結束
德國修訂姓名法 將來改名會更容易
德國化工深陷在華業務 專家支七招去風險
告別默克爾路線 德國基民盟重拾基督教傳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