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繼馬克龍後訪華 將重申歐盟共同信念

人氣 789

【大紀元2023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德國外長週四(4月13日)開始訪華,旨在重申歐盟對北京的共同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立場,並做出「損害控制」,以挽回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後言論造成的負面影響。

馬克龍結束最近的訪華之行後接受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採訪時稱,歐盟應該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且不應該捲入由「美國政治議程和中國(中共)過度反應」驅動的台灣危機。此言在美國和歐洲引起強烈反響。

許多歐洲政治家、外交官和分析家認為,在中共努力瓦解跨大西洋聯盟團結之際,馬克龍這些說法相當於給北京送上一份禮物。

分析人士說,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即將訪華,許多歐盟成員希望她能利用這個機會,在對華問題上體現明確、統一的歐盟路線。

貝爾博克在週三晚上離開時發表了一份聲明,稱她想利用中國之行「強調歐洲的共同信念,即(中共)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特別是軍事升級,是不可接受的」。

她將與中共外長秦剛、副總理韓正和最高外交官王毅會面。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所在的社會民主黨(SPD)外交政策發言人尼爾斯‧施密德(Nils Schmid)說,他預計貝爾博克在訪華期間將「澄清事實」。

「政客」網站報導說,儘管德國政府發言人拒絕直接評論法國總統的言論,但外交部發言人在表達對台灣海峽局勢的「高度關切」時特別提到北京。

「我們希望該地區的所有各方都能為和平作出貢獻,這同樣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該發言人說,「而在我們看來,基於諸如軍事威脅姿態採取的行動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事實上,增加了發生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

「損害控制」

在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這一聲明之際,中共針對台灣的新一輪軍演於4月10日結束。此次為期三天的軍演包括模擬定向打擊和包圍台灣。

人們普遍認為馬克龍在台灣問題上立場軟弱,他最近訪華後警告歐洲不應「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不過,他的辦公室堅稱這不是他的本意,他對台灣和中共的立場沒有改變。

位於波蘭華沙的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的中歐關係研究員阿麗西亞‧巴楚斯卡(Alicja Bachulska)告訴路透社,德國外長此次訪華之行,相當於給馬克龍收拾一下此前留下的殘局。

「現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於『損害控制』……」她說,「但馬克龍訪華帶來的陰雲很大,這種平衡的最終效果如何還很不確定。」

德國外交政策議員尼爾斯‧施密德告訴路透社,貝爾博克必須在她訪華期間明確德國對台灣的立場,並補充說,馬克龍的言論破壞了人們所期望的歐洲共同對華政策的勢頭。

貝爾博克在中共問題上比總理朔爾茨更加鷹派,並且正在起草一項對華政策,旨在減少德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巴爾博克:減少對華依賴的風險

巴爾博克在訪問前表示,她的首要議程是提醒中共有責任影響俄羅斯,以結束對烏克蘭的入侵,並強調歐洲的共同信念,即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是不可接受的。

她補充說,歐洲將中方視為夥伴、競爭者和系統對手,這是對華政策的指導方針。

「我很清楚,我們對經濟脫鉤沒有興趣……但我們必須更加系統地看待片面依賴帶來的風險,並減少這些風險。」巴爾博克說。

基民盟外交政策議員約翰‧瓦德福爾(Johann Wadephul)告訴路透社,「(與馬克龍相比,)她的指導方針應該更傾向於馮德萊恩。」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與馬克龍一同訪問了北京。

就在訪華前幾天,馮德萊恩說歐洲必須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化解中共帶來的風險。

德國政府週三表示,正在重新評估是否可能採取更強硬立場,禁止中共國有企業中遠集團收購漢堡港口碼頭部分業務的舉措。

朔爾茨在去年訪問北京之前曾大力推動這項港口交易,但在德國安全當局將該碼頭列為「關鍵基礎設施」後,這項備受爭議的交易現在前途未卜。

發言人說,貝爾博克訪華期間,還將談到中國的人權狀況。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系列片(8)
布林肯警告後 美制裁20多家援俄中國實體
GoPro指控中國公司侵犯專利 美國政府展開調查
【時事金掃描】俄烏千里大會戰 五月戰略轉折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