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中共與中東歐「14+1」機制名存實亡

人氣 788

【大紀元2023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捷克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表示,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14+1」合作機制「既沒有實質內容也沒有未來」,已經名存實亡。他感謝美國在中國(共)議題上的戰略領導。

利帕夫斯基本週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採訪時發表了上述看法。Politico說,利帕夫斯基的言論表明捷克堅定地加入美國陣營,這對已有11年歷史的「14+1」倡議造成潛在的毀滅性打擊。北京當局曾希望通過此一機制恢復對前蘇聯國家的關係。

利帕夫斯基:「14+1」既沒有實質內容也沒有未來

利帕夫斯基5月2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晤後表示:「我感謝美國在中國議題上的戰略領導。我向布林肯國務卿保證,我們準備好在歐洲架構下與他們合作。『14+1』既沒有實質內容也沒有未來。」

當被問及捷克是否會正式退出時,利帕夫斯基的發言人說:「我們不是活躍成員。我們不會推測我們可能選擇採取的任何可能舉措。」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一份聲明,布林肯和利帕夫斯基討論了對中共的共同擔憂,以及維護印太地區及其它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性。

Politico說,利帕夫斯基的言論表明,自北約退役將領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3月就任捷克總統以來,該國與北京的關係進一步疏遠。帕維爾呼籲重新思考外交政策,並誓言要與台灣而不是中共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本月晚些時候,歐盟外長將在瑞典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上,重新評估歐盟與中國的關係。預計歐盟將呼籲更加關注與中共的戰略競爭和系統性競爭。

從俄烏戰到盧沙野事件 中東歐國家對中共越來越警惕

俄烏戰爆發後,中共一直不願將俄羅斯的行為定性為入侵,並且通過擴大貿易合作為俄提供經濟生命線。這讓中東歐國家極為不滿。

上個月,中共駐法國大使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質疑前蘇聯國家的主權,隨即引發輿論海嘯。多國召見中共大使,要求中方澄清立場。

立陶宛外長加布里埃爾‧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告訴「Playbook」,盧的言論證明立陶宛兩年前退出中共主導的「17+1」合作框架是「及時的正確」決定。

中共於2012年成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最初與16個歐洲國家合作,旨在重建與前蘇聯控制的歐洲國家的關係。當希臘加入時,「16+1」合作機制擴大到「17+1」。但當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決定退出後,「17+1」又縮小到「14+1」。

歐洲聯盟27個成員國中,9個國家(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仍在這個合作機制中;另外還有5個非歐盟國家參與其中,分別是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黑山、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

盧沙野的言論也加劇了歐洲國家對中共調停俄烏戰的質疑。立陶宛外長蘭茨貝吉斯說,「我們一直在說,我們不相信中國(共)作為調解人,作為一個可能的調解人,它選擇了一邊,它站在俄羅斯一邊。」

藍灣資產管理公司(BlueBay Asset Management)的新興市場主權策略師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h)告訴CNBC,盧沙野冒犯了所有在1991年從蘇聯獲得獨立的14個非俄羅斯國家。這包括中國在關鍵商品方面所依賴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的國家。他們一定非常憤怒。

阿什說,這一言論可能對中共與前蘇聯國家的橋梁建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這一句話破壞了30多年來中國(中共)在該地區小心翼翼建立的外交。」阿什說,「實際上它表明,中國(共)官員從根本上不了解歐洲。」

對捷克來說,與中共關係惡化甚至早於俄烏戰爭和盧沙野事件。2020年,北京決定懲罰捷克鋼琴出口商,以報復捷克國會議員訪問台灣。◇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組圖:斯柯達Vision 7S概念電動車亮相
聯合國決議含譴責俄侵烏內容 中方罕見贊成
【時事金掃描】俄烏千里大會戰 五月戰略轉折點
以哈戰後第七次訪中東 布林肯和以總理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