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三駕馬車全熄火 中國經濟疲軟陷困境

人氣 6303

【大紀元2023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綜合報導)中共週一(17日)公布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達6.3%。專家認為,該數據受到基數效應的影響被誤導性誇大,實際上經濟「正在陷入停滯」,甚至衰退,三駕馬車熄火。原因是中共政策多變,債務沉重,消費者及企業信心低迷等,官方幾次降息未能刺激經濟,經濟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

專家:經濟相當疲軟 陷入增長乏力困境

在中共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達6.3%,是過去兩年來增幅最高的季度。整個上半年GDP同比增速達到5.5%。不過《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經濟數據可能紙上光鮮,但感覺像陷入衰退。

法新社說,這一數字具有誤導性,只是與去年同期相比,而去年2022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只有0.4%,當時受到經濟重鎮上海清零封鎖的影響。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具有明顯的政治性。

二季度經濟增速低於預期。此前,彭博社、財新傳媒、路透社分別對機構或經濟學家進行調查並取均值,三者對二季度的增長率預測分別為7.1%、7%、7.3%。而實際數據顯著低於這三個預測值。

「這(6.3%)是一個相當令人失望的數字,因此顯然(經濟復甦)這一趨勢正在放緩。」加拿大王家銀行資本市場亞洲外匯策略主管Alvin Tan表示。

中共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環比僅增長了0.8%,而一季度環比增長為2.2%。《紐約時報》說,這更能體現出經濟復甦放緩的趨勢。特別是,青年失業率達到21.3%,創下2018年有該統計項以來的最高紀錄,這還只是城鎮人口的統計。

「這不是強勁的復甦,經濟相當疲軟。」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說。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經濟學家Carol Kong表示:「數據表明,中國的後疫情時代的繁榮顯然已經結束。」

《華爾街日報》援引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與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話說,中國經濟「顯然正在陷入停滯」。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的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從『不好』變成『很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些經濟學家最近辯稱,即使中國沒有陷入通常定義的經濟衰退,也可能陷入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沉重的債務負擔和消費者及企業信心低迷,會使經濟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並使決策者難以通過降息重新刺激經濟的活力,因為幾乎沒有人願意借貸。

報導說,中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只是採取了小幅降息及其它有限度的舉措。有經濟學家稱,北京政策重心從經濟增長轉向為發生衝突做準備。

分析:三駕馬車全熄火

資深時事評論員王赫17日對大紀元分析,近日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了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都熄火了:內需疲軟、投資乏力、進出口下降。

他說,在消費方面,官方GDP數據中,消費成為主要拖累因素。作為家庭消費的主要指標——零售額在6月份較上月大幅回落。儘管該指標同比增長3.1%,但增速遠低於5月份的12.7%。汽車類零售同比下滑1.1%。而青年失業率(16-24歲)6月高達21.3%。

在投資方面,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4兆3113億元,年增3.8%。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減0.2%。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39%。

王赫認為,這說明投資主要靠政府,政府能力非常有限,而且這並沒有撬動民間投資,反而增大了政府的債務風險。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顯示資金外流、產業外移、「潤」風勁足。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開發施工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別按年下降6.6%、5.3%。

此前的中共海關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今年6月中國出口貿易額下降12.4%,創下三年來最大跌幅,進口年減6.8%,進出口雙雙下降。今年上半年,出口年減3.2%,進口下降6.7%。按美元計價,6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收窄17%,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3%,對美國出口下降24%,對日本出口下降16%。

王赫說,這表明出口態勢相當不好。

經濟乏力四個可能因素 專家:後疫情時代繁榮結束

對於中國經濟數據疲軟的原因,德國之聲報導,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哈利‧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列出了四個涵蓋中國國內和國際環境的因素:

首先,消費者對經濟復甦仍持懷疑態度,對就業和收入增長的預期已轉為負面,加劇了人們的擔憂,一方面使得儲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抑制了消費。

其次,經濟步履蹣跚,企業對擴大生產或投資猶豫不決而採取觀望態度。這體現在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下滑。

第三,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幾乎沒有好轉的跡象——上半年住宅投資同比下降7.9%。而需求疲弱繼續壓抑房地產價格。

最後,全球經濟疲軟壓抑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出口數據連續同比下降,這給中國的出口導向型企業,尤其是電子產品製造商帶來了額外痛苦。

對於內需疲軟,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對《華爾街日報》說,人們都對未來憂心忡忡,沒人願意花錢,「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包括領導層對經濟增長的承諾,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儘管從中共高層的習近平到李強都不斷安撫民企,但監管部門對房地產開發商和互聯網公司的整頓,仍然導致許多民營企業缺乏投資意願。

《華爾街日報》說,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的一項調查發現,2022年,18至64歲的中國人中只有大約6%打算在三年內創業,低於2021年的21%,亦低於22%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共政策多變 分析:企業和民眾對未來缺乏信心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一向數據造假,真實的經濟情況可能更糟糕。

經濟評論人蔡慎坤對自由亞洲表示,經過官方審查的經濟數據,都無法達到外界預期,反映中國經濟表現的問題,已到了官方難以自圓其說的嚴重程度。

他說:「現在的問題是數據造假都已經造不下去。很多的數據實際上都是在下降的,但當綜合起來,又說居然在增長,這是說不過去的,尤其是出口,整體是大幅度下跌。

「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還是房地產銷售,還是個人的消費,總體的趨勢,包括失業率,也是在往下走的。現在的粉飾的數據都很難自圓其說,第三季度的經濟肯定只會更加的糟糕,今年保5.5%是非常困難。」

蔡慎坤表示,中國沒有出現疫後的經濟復甦,不僅是市場去中國化的外在因素,內部對未來缺乏信心更嚴重。

他認為:「信心比黃金還重要,沒有信心是不可能帶動經濟的增長。在這種政治氛圍的政策不明朗,政策多變,對企業和老百姓的不停折騰,使得沒有企業和個人願意投資,願意與國家經濟一同成長。」

責任編輯:房夏焥#

相關新聞
體制內專家: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性減速狀態
【網海拾貝】五個「20%」,中國經濟跳崖的標誌
中國經濟數據不可信 學者分析三大原因
【網海拾貝】中國經濟是不是已無藥可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