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七成基層勞工反對輸入外勞

九成憂慮未來就業 社協促調高外勞本地工比例至1比10

人氣 169

【大紀元2023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政府輸入外勞,現正接受申請,當中26個非技術及低技術職位,包括侍應、文員、售貨員、髮型師,不設配額和上限。有調查指,88.4%受訪基層勞工因政府各項輸入外勞計劃,對未來就業情況感到十分憂慮或頗憂慮,尤其關注「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26個工種沒有限額,擔心影響本地勞工的工作機會。團體促請政府應促進本地勞工為先,輸入外勞絕非長策。

社區組織協會與基層勞工昨日發佈調查報告。社協在7月14日至8月7日,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208名基層勞工,84.6%曾從事與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26項工種,但88.9%受訪者表示沒有聽過政府宣佈推行輸入勞工計劃。

對於當局在未來試行兩年輸入26項工種不設名額上限,逾76.5%受訪者表示非常不合理或頗不合理,僅有17.3%表示頗合理,6.3%受訪者表示非常合理。

因應政府推行各項「輸入勞工計劃」,88.4%的受訪者對未來就業情況感到十分憂慮或頗憂慮,一成多表示頗不憂慮。

74.1%受訪者不贊成透過上述計劃,輸入非技術/低技術勞工。主要原因是擔心衝擊本地非技術/低技術勞工,損害本地勞工就業機會(84.4%)、減低本地勞工改善工作待遇的水平(71.4%)、當局未有善用本地人力資源(62.3%)、拖累相關職位工資水平(57.8%)。

八成受訪者憂壓低工資

在推行「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後,受訪者對非技術/低技術勞工的處理主要憂慮,包括擔心被僱主壓低工資(80.8%)、擔心被僱主解僱面臨裁員失業(62.0%)、擔心僱主缺乏動力改善本地僱員待遇(60.1%)、擔心影響日後加薪升職機會(46.2%)、擔心與外來勞工合作溝通困難(26.9%),不足一成(9.1%)表示完全不憂慮。

為應對人力資源短缺,70.2%受訪者建議推動就業培訓及技能提升,增加進修資助,建議增加再培訓津貼職位種類、培訓名額及津貼額、就業支援等,僅9.6%受訪者認同輸入勞工屬本港人力資源主要策略。社協認為,反映基層市民不希望依賴外來的勞動力,當局在短期內或需要針對個別職位輸入外地勞工,惟長遠的人力政策仍必須以本地勞工為首要考慮。

建議提高申請輸入外勞門檻
增持續進修基金資助

社協建議,提高申請輸入外勞門檻,將現時每2名本地員工,才可輸入1名勞工,調升至10:1,及增加向申請輸入勞工的僱主徵收輸入勞工徵款,由目前400元提升至600元或更高。

社協又建議當局應增加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額,由目前的2.5萬元,增加至5萬元。當局亦有必要考慮如何增加再培訓課程的類別,在培訓內容、時間及形式上亦應具彈性,並增加再培訓津貼額,以鼓勵本地勞工轉行轉型。

另外,社協認為政府應改善「中高齡就業計劃」資助比例,僱主與僱員各獲3,000元資助,資助額亦按通脹物價指數調整。此外又建議政府加強支援家庭照顧者、鼓勵提早退休人士重投職場,釋放本地勞動力,並應增加子女免稅額、教育、託管服務,鼓勵生育,增加社會勞動力。◇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香港勞顧會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香港工會調查:逾八成受訪建築工人不贊成輸入外勞
機管局下月起接受輸入外勞申請 料首批十月來港
港首輪輸入外勞申請截止 小巴業界指成本高過請本地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