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疲弱 中共施壓經濟學家避談負面趨勢

人氣 2886

【大紀元2023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中共的疫情「清零」政策導致中國經濟疲軟,疫後經濟復甦乏力。中共當局向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施壓,限制他們討論通貨緊縮等負面趨勢。多名各領域的經濟專家對外媒表示,在監管機構的控制下,他們必須「從積極的角度解讀壞消息」。

七名來自業界分析師、智庫人員、大學研究人員等領域的經濟專家對《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表示,他們的雇主告訴他們,某些話題禁止公開討論,要求避免對於中國經濟通貨緊縮、資本外逃等議題發表負面言論。

《金融時報》6日的報導引述擔任政府顧問的兩名智庫學者和兩名券商經濟學家的話表示,為了增強公眾信心,現在報導經濟新聞面臨著壓力,「監管機構不想在公開場合聽到有關經濟的負面評論」。一名央行顧問表示,「他們希望我們從積極的角度解讀壞消息。」

中共試圖通過有限的刺激措施恢復信心,但某些話題是禁忌,比如通貨緊縮。中共統計局發言人付凌輝上個月稱,「通貨緊縮在中國不存在也不會存在」。

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的數字,今年5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僅上漲0.2%。與此同時,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4.6%、比上月下滑0.9%,達到了2016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鑒於消費價格與生產者價格同時大幅下滑,中國經濟正面臨不小的通貨緊縮風險。消費者儘管能夠在短期內受益於下跌的物價,但是從中長期而言,通貨緊縮會在宏觀層面上導致經濟疲軟,會造成失業、債務更昂貴、股市下跌,引發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

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較前三個月僅增長0.8%。上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承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

《金融時報》報導,中共公布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後不久,國家信息中心前首席經濟學家范建平在一次閉門會議上表示,他不相信官方統計數據,並警告說,中國經濟正在走向通貨緊縮。

一位人士說,「我們有點震驚,但他大聲說出來了。」

報導說,范建平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在中國,過去一直有不少聲音質疑中共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中共前財政部長樓繼偉2021年12月曾罕見表示,中共的統計數字並不能反映中國的經濟憂慮,並質疑其只報喜不報憂。

據報導,一名著名經濟學家在北京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上回答有關通貨緊縮風險的問題時稱,「整個市場都知道,中國不存在通貨緊縮。不過,我們可以談論低通脹(風險)。」他並要求聽眾謹慎選擇報導他言論的哪一部分。

「如果你明天見不到我,那就糟糕了。」這位經濟學家說。

但私下裡,許多經濟學家仍在繼續質疑中共的政策。

自10月份以來,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已連續8個月下降,而年度消費者通脹在6月份觸及零增長的兩年低點。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表示,由於消費者需求疲軟,扣除波動性食品和能源成本後的核心商品價格已經進入「通貨緊縮區」。

上海一家大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表示,當地電視網絡已明確表示,只容忍積極的評論。這位經濟學家表示:現在談論通貨緊縮或其它經濟風險根本不會出現在電視上,「即使我在預先錄製的採訪中發表這些言論」。

一名分析師表示,經濟研究專業人士的自我審查日益加強,但投資者在難以獲得可靠數據的情況下往往依賴這些專業人士。

中共證監會指責券商分析師誇大經濟面臨的風險、經濟正遭受消費需求疲軟、出口下降和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影響。

於香港的東方資本董事(Orient Capital Research)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Andrew Collier)表示,經濟放緩,中共高層好面子,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就會導致中國經濟非常不透明。

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數據削弱了投資者的信心。一些分析師表示,北京方面正在尋求加強對負面評論的控制,以提振信心。信心對於推動經濟復甦至關重要,但目前信心不足。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6月份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結束「清零」防疫政策後,其經濟復甦的力度並未達到外界的預期。中國消費者只願意為休閒、餐飲、旅遊等小額項目多花一點錢,但是在房地產、汽車等大額項目方面並非如此。而在投資以及出口貿易方面,都令人失望。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美印太司令:中共用「溫水煮青蛙」伎倆升溫局勢
中信集團被巡視 分析:矛頭指向鄧家
科技戰激烈 多名中國醫學研究人員被拒入美
【翻牆必看】居民樓突然裂成兩半 小區如埋炸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