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放血」非「放水」 促港府減開支

人氣 27

【大紀元2024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報導)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沸沸揚揚。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28日)在其Facebook發文,指出香港過去多年從監管制度、法律制度、穩定的政策著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如果任何環節失守,都有機會損害外界對香港嘅(的)信心」,令幾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地位,全面脫色。此外他解釋早前認為,政府「要喺(在)支出方面『放血』」,是在對民生造成重大影響前題下,減少開支,而非加大開支「放水」派錢。

曾俊華在帖文中,講到自己觀看以1980年代佳寧案為背景的電影《金手指》。他說,該案嚴重破壞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金融中心的聲譽,令當年的政府進行全面、徹底的金融改革,終於香港用幾十年時間重整金融系統、監管制度,及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等,令香港變身成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

它國向港取經不成 港地位得來不易

曾俊華憶述,擔任財政司司長的10年期間,不少國家的官員都專程來香港取經。後來有一些地方,跟隨香港做交易所法例、稅制安排,以至金融制度,但都無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曾俊華認為,要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除制度外,還需好多條件配合,包括地理位置適中,出入自由等。

他解釋,香港位處亞洲中心,5小時內能去亞洲大部份國家,亦是中國的南大門,天然地理優勢令很多地方「恨都恨唔到(羨慕不來)」。加上香港過去大搞基建,包括建新機場,並提供大量選擇予商人,可以飛到世界不同地方,「就係(是)希望吸引更多飛機飛經香港,匯聚世界各地嘅(的)人才,同埋做唔同(和做不同)生意嘅人」。

曾俊華續指,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當然要有健全獨立的普通法法律制度、公開自由的市場、對市場友善同穩定的政策,而且不會朝令夕改,「因為生意人最著重可預知性」。加上香港同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可兌換的港元貨幣及低稅制,「香港呢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真係得來不易,如果任何環節失守,都有機會損害外界對香港嘅信心,呢個幾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嚟嘅(來的)地位,就會全面脫色」。

倡削減開支 否則或如美國要借貸度日

曾俊華的帖文之後提到,上週的帖文建議政府「要喺(在)支出方面『放血』」,引起不少迴響,有意見認為他建議政府加大開支「放水」派錢。

曾俊華解釋,香港已經進入「結構性赤字嘅年代」,如果要返回《基本法》所講的「量入為出」的正常狀態,就要想如何增加收入,但他明白現時政府可用的工具不多,「每一個工具都會帶嚟唔少痛苦(帶來不少痛苦)」,而最傳統的方法是向支出方面入手,「諗(想)盡辦法,點樣可以喺唔(在不)會對民生造成重大影響嘅前題下,減少開支,以前我哋叫呢啲(我們叫這些)做『放血』」。

他續解釋,削減開支意味可能會影響公務員人數或一些社會服務,故「一定係痛苦同唔會受歡迎嘅措施(一定是痛苦和不會受歡迎的措施)」。但他擔心,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應對財赤,香港日後或會像美國般借貸度日,反問「(借貸)對現今呢代人影響有限,但係下一代又點呢?將呢個『還債』重擔,交畀(給)下一代,甚至乎下幾代人,又係咪(是不是)公平呢?」@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益普索:物價及生活成本上升 港消費者悲觀情緒日增
內部人士爆中國高達9萬億美元地方債形勢正在惡化
經濟困境下中國大城市白領薪資縮水
麥萃才倡港府適度減開支 徵新稅勿「因加得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