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黨第五屆大會 鄭存柱當選新主席

在全國聯合總部大會上 鄭存柱誓言推進反共事業

人氣 1261

【大紀元2024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德怡橙縣報導)週四(2月1日)在南加州橙縣爾灣市召開的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上屆副主席鄭存柱和英國事務顧問黃華,通過差額選舉方式競選主席。經現場及來自其它國家網路投票,鄭存柱當選本屆主席。

2023年2月1日,參加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黃華(右三)、鄭存柱(右二)、界立建(右一)。(陳德怡/大紀元)

約170位與會人士,分別來自全國聯合總部所屬的洛杉磯總部及美西、美東、美南、加拿大、東南亞、澳洲和塞班黨部,以及英國總部、歐洲總部和台灣代表處。

2024年2月1日,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第五次代表大會投票現場。(陳德怡/大紀元)

除了選出主席,大會還從6位副主席候選人中選出了界立建、黎小龍、蘭偉、王冠儒等4位副主席,並選出監察委員會主席林政治及成員。

本次大會邀請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作為監票人;著名學者吳祚來、前北大教授夏業良、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劉因全、軍事評論專家姚誠、律師陳闖創等嘉賓亦受邀出席。

2024年2月1日,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王軍濤接受採訪。(陳德怡/大紀元)

兩候選人上台演說拉票

會議現場氣氛輕鬆愉快,主要亮點是兩名主席候選人上台演講,闡述各自的競選主張:如何在接下來四年的「倒共」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中國民主全國聯合總部的力量。

鄭存柱提到,將在各大學大力發展新黨員;建立律師團隊;走進華人社團,贏得更多華人社區的支持和認同;並爭取建立商業運作團隊,為民運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經費。

黃華表示,將成立專門小組援助國內受難黨員家屬,繼續開展新「黃雀行動」計劃,營救國內受難黨員及其家屬;積極與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建立聯繫,力促中共釋放和停止迫害政治犯等十多項主張。他還承諾:即使敗選,也將盡力協助新任主席。

隨後,兩人同時上台,當場回答了與會人員關心的一些尖銳話題。在緊張投票、現場監票、唱票和計票後,鄭存柱以多數票贏得競選。

鄭存柱當選 被寄予厚望

王軍濤從始至終站在計票現場監票,非常認真。他認為鄭存柱更適任,為他當選感到高興;他也很喜歡黃華先生,認為黃華善於思考,非常認真誠懇。

劉因全表示,這次會議很成功,鄭存柱致力於中國民主事業,很有能力與理想;相信會後對推動中國民主運動將起到較大作用,中國民主黨也將展現新氣象。

2024年2月1日,在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劉因全為特約嘉賓。(陳德怡/大紀元)

黃華對本次選舉總體上滿意並祝賀鄭存柱。他說,鄭存柱有工作經驗、精力旺盛也更年輕,是民運圈一位堅定的反共人士。黃華並認為,現在國內經濟凋敝,與習近平的領導不無關係;中共在國內搞鎮壓,對外搞戰狼外交,以至於孤立於國際,經濟自然下行。

去年走線來美的Lida首次參加民主黨大會,很高興擔任服務人員。她表示,中共引入《國安法》,把言論自由定為犯罪。「人是渴望自由的。一個小孩被抓住,不給他自由,他都懂得反抗。何況成年人呢?」「一個限制民主自由的政權是不會長久的。」

當選副主席之一的界立建,感謝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他提到,王軍濤監票時關注投票、唱票、計票等細節,而現場開票更讓過程公正透明,「讓大家觸摸了一次民主選舉的魅力,是一次很好的民主實踐。」

鄭存柱:中共存在 沒有人是安全的

鄭存柱會後表示,中國民主黨是在國內成立的反對黨,只因中共打壓才來到海外。本次選舉是民主實踐的一個過程,雖有不足,但畢竟由人們自選。他說,只要中國人有選票,他們會知道該把票投給誰,這也是中共不敢交出選票的原因。

鄭存柱認為,現在國內沒有人是安全的,身在高層者每天也是提心弔膽地生活。缺乏法治,高官們說不定哪天就成了中共這台邪惡絞肉機的犧牲品。他指出,近期再有中共內部高官外逃,也是在用腳投票。

他希望海內外有志、有識之士一起努力,早日結束中共一黨專政,讓中國早日實現民主憲政,讓中國人有機會選擇自己的領導人。「只有那一天到來,中國人才能真正感到我們是偉大的民族,是一個值得自豪的民族。」

界立建會後表示,只有結束中共,中國人才能擁有自由。他希望更多中國人加入結束中共的歷史大潮,為中國人贏得自由、享有尊嚴而一起努力。

台灣民主進步黨黨部代表蔡英文總統來函,還有加拿大著名記者作家盛雪女士、台灣政治大學李西譚教授、台灣大學曾建元教授、中國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民主中國陣線主席秦晉等十幾位民運團體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分別發信祝賀大會召開。◇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中國民主黨加拿大委員會論壇探討中國局勢
中國民主黨建黨25周年 洛縣華人集會抗議中共
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關於盧思位律師事件的嚴正聲明
中國民主黨全聯總第五次海外代表大會召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