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普京訪華的意外表情透露了什麼?

人氣 7180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行色匆匆,5月16日凌晨抵達北京,當日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會談。普京難有笑容,還時常苦著臉,除了長途跋涉的疲勞之外,更可能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訪問成果。雙方的聲明應該令普京失望。中俄(蘇)建交75年周年之際卻難見喜慶,雙方的關係大致露出了真容。

普京沒心思看演出

5月16日下午,普京和習近平參加「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蘇)建交75周年音樂會並致辭。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中外交關係,俄中關係實際只有33年。1949年,中共政權與蘇聯建交,至今75年。這應該是普京訪華期間安排的一個噱頭;然而,本該喜慶的儀式上,普京的臉上卻沒有喜氣和笑容。普京甚至沒有心思看演出,他的眼光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看向舞台,似乎若有所思。

眾人為演員鼓掌時,普京也不得不跟著鼓掌,並試圖擠出一點笑容,但看上去更像是苦笑。

2024年5月16日,普京(左前)在北京參加紀念中俄(蘇)建交75周年音樂會,他跟隨其他人鼓掌時,表情更像是苦笑。(Sergei Guneyev/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普京身後的其它俄羅斯代表團成員,表情幾乎和普京一樣生硬,有的似乎還冷眼相看。在座更多的華人面孔中,習近平努力地擠出一些笑容,其他人跟著鼓掌,但也基本沒有笑容。

雙方的表情應該透露了不少真相,之前的會談恐沒有達到俄方的預期。中共很可能因為美國和西方的警告,不敢答應莫斯科更多的援助請求,而且中共自身也正面臨經濟難題和內部政局混亂。

一場中俄(蘇)建交75周年的輕鬆慶祝活動,反而現出緊張的氣氛。普京與習近平相鄰而坐,但普京的身體不自覺地靠向另一邊,這類下意識的疏遠動作,恐怕反映了普京與習近平的真實關係。

普京應對會談成果失望

普京現在能出訪的國家有限,中共黨魁也被孤立,兩人的會面應該是各自對內宣傳的重頭戲。中共官喉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網站首頁都放了一張習近平為普京舉行歡迎儀式的照片,但兩人的表情嚴肅,缺乏親近感。

5月16日上午,普京和習近平先進行了小範圍會談,然後進行大範圍會談。克里姆林宮發出了普京在大範圍會談前的開場白,他僅稱雙方「在限制性會談中就雙方合作的關鍵領域進行了極具建設性和實質的對話」。

普京所說的「關鍵領域」合作,應該就是希望得到中共更多更直接的軍援;但普京的外交辭令表明,他的希望很可能落空了,雙方只進行了「對話」。

大範圍會談後,雙方的聯合聲明泛泛而談。在最關鍵的俄烏戰爭立場上,聲明僅稱,「必須停止一切促使戰事延宕、衝突進一步升級的舉動……對話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良好途徑……兼顧各國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

中共繼續模稜兩可,甚至比以往變相支持俄羅斯的態度還有所後退,應該更擔憂美國和歐洲的制裁。普京的北京之行恐怕並未獲得中共更多軍事援助的承諾,也沒有獲得北京公開的政治支持,從普京的表情看,幾乎一覽無餘。

普京和習近平大範圍會談時,普京的一張圖片相當引人注目,他面沉似水,特別是眼神似乎露出凶狠之意,應該對會談內容很不滿意。

2024年5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右二)在北京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未圖示)舉行會談。(Mikhail Metzel/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新華社深夜報導,5月16日晚,普京和習近平又在中南海舉行了小範圍會談。雙方已經會見記者、發出聯合聲明,卻再次小範圍會談。普京或許不甘心,想要再爭取一下。新華社稱,雙方「就烏克蘭危機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但仍重複了以往的套話,然後兩人就道別了。普京最終應該也沒有達成所願。

2024年5月16日,一名保安站在北京一個商場的大屏幕前,屏幕上顯示著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的畫面。(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中俄(蘇)交往不止75年

中共試圖宣傳1949年與蘇聯建交後的75年。然而,中國和蘇聯的交往卻不止75年。

1917年3月,俄國爆發革命,王室被推翻,中華民國承認了當時的俄國臨時政府。1917年11月,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即共產黨)又推翻了臨時政府,宣布建立蘇維埃俄國,但中華民國拒絕承認。

1920年,蘇聯控制的共產國際派員到中國。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主持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組建了共產國際在中國的支部。蘇聯也同時與北洋政府和孫中山談判。1924年,中蘇在北京簽署《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27年,中共在蘇聯支持下,發動了「廣州事變」,南京國民政府宣布與蘇聯斷交,但當時北洋政府仍存在。1929年,中蘇為爭奪東北鐵路控制權爆發衝突,即「中東路事件」,蘇聯宣布與南京國民政府斷交;中共宣稱保衛蘇聯。

1931年,中共在蘇聯支持下,在江西成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1932年,日本宣布在東北成立滿洲國,蘇聯實際予以承認。同年,中華民國與蘇聯恢復外交關係。

1937年,《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蘇聯援助中華民國抗日,並派出空軍志願隊共同打擊日軍。1941年,蘇聯又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蘇聯承認日本控制的滿洲國,日本承認蘇聯控制的蒙古獨立,蘇聯停止援華。

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之後洗劫了整個東北工業設施和礦產等,蘇軍還犯下燒殺擄掠和強姦婦女等罪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全面支持中共發動內戰,還曾一度建議中共與國民政府劃江而治。1949年中共奪權後,全面倒向蘇聯。

1950年,中共為蘇聯在朝鮮半島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與聯合國軍對戰,與整個西方及其盟友敵對。1960年代,中蘇徹底反目,並發生軍事衝突,蘇聯揚言動用核武器、直搗北京,中共高層被迫緊急疏散。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從共產陣營策反了中共。

1989年,中蘇關係才恢復正常,但2年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與中共的外交關係。

2024年5月15日,俄羅斯駐北京大使館門前的宣傳畫和中共保安人員。(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中俄33年關係的走向

中俄交往33年,中共向俄羅斯割讓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共得益於全球化,獲得了大量美國和西方的資金和技術,逐漸想當俄羅斯的大哥。中美走向對抗後,中共急需拉攏莫斯科,並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牽制美國和北約。

中共希望撐住俄羅斯,但又害怕美歐的制裁。戰爭是財力的巨大消耗,美國和北約各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援助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經濟被中共徹底搞砸了,恐拿不出同等數額的援助給俄羅斯。假如中共非要這樣做,非要與美國及其盟友對耗,會更快地在陣營對抗中把自己耗垮。

莫斯科自身難保,難以支持中共對抗美國,也難以幫助中共的攻台計劃。中共軍隊、政局內亂不止,現在恐怕也不敢開戰。北京和莫斯科都知道在互相利用,不是真正的朋友,原本一場普京訪華的政治秀,被中共降格處理,普京失意而歸。

這是國際格局劇烈演變、不同陣營實力對抗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共走向末路的又一真實寫照。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學生拾金不昧 警員貪心獨吞
中共調整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 承認GDP造假?
美重塑全球供應鏈 亞洲經貿版圖快速改變
普習會互吹捧各有算計 中俄軸心成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