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調整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 承認GDP造假?

人氣 2720

【大紀元2024年0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中共已修訂了金融業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法,以「打擊」數據操縱,整頓GDP統計。這間接承認了中共GDP等統計數據造假的事實,是又一次「此地無銀三百兩」。

官方調整核算方式 分析:中共GDP統計不準

第一財經近日報導,為提高GDP統計準確性,今年一季度,中共國家統計局對金融業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

一名權威市場專家表示,近兩年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舊的核算方式在月末等時點,強化對存貸款增速指標的加壓督導,旨在推高地區的金融業增加值,進而提升GDP增長。

有地方金融機構人士此前透露,為了在關鍵時點完成指標要求,地方銀行從企業或同業「拉存款」,導致異地存款「搬家」。一旦時點過去,數據統計完成後,存貸款可能「回歸原地」。

據市場專家介紹,舊的核算方式,首先是使金融業增加值「虛胖」。此外,舊的核算方法干擾市場預期與宏觀調控……

《南華早報》英文版5月15日報導,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在GDP核算中金融業增加值所占比例相對較高。這一數字接近8%,超過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的平均水平4.8%。

據報導,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共央行4月份發布的社融數據大幅收縮就是因為調整統計方式。這是近20年來的首次下降。4月份中國融資總額(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和股票市場融資)環比收縮189億元人民幣。

中共多次自曝統計造假 被諷「此地無銀三百兩」

中共歷來要求統計數字必須為其政治服務,而其統計數據造假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公開祕密。中國民眾普遍認為,中共官方提供的統計數字造假成分嚴重,不可信。長期以來,國際媒體和投資者也對中共官方發布的經濟數據持懷疑態度。

中共官媒4月23日報導,統計法修正草案已經提交給中國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聲稱「為進一步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草案提出多項規定」。

今年1月22日,中共統計局宣布,「統計造假」被納入《中共紀律處分條例》(簡稱條例)。

中共此舉被外界嘲諷為「此地無銀三百兩」。

中共國家統計局曾稱,「統計造假是統計領域最大的腐敗,干擾甚至誤導宏觀決策」。與此同時,中國各地的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主也普遍抱怨,政府部門經常性地、制度性地逼迫他們必須提交符合上級指示的統計數字。

今年3月1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1、2月的經濟數據。

外界發現,中共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中有造假的情況。例如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與中共統計局官網顯示的數據不符。

最早披露中共經濟數據造假的獨立時評人蔡慎坤當時在X平台寫道:中共「國家統計局越來越不要臉」。

旅美政經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他們一點都不覺得丟臉。「現在從習近平到底下各級官員都知道在造假。然後擺出一個架勢,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誰。真的是這句話,這不是開玩笑。用這種(造假)方式要進行到底了。」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也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數據真假的問題已經不值得談了,因為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從GDP成長率這麼大的數據到其它的都靠不住,再談它沒有意義了。

他透露,大陸朋友給他透露,中共為了維持GDP成長率,發明了一個新辦法:把上個年度的數據下調,然後今年哪怕本來只是增長1%或者0.5%,今年就可以有好的增長率,可以增長為4%、5%。就是這樣玩的。然後一再重複這樣做,每年都有成長率。

地方政府承認GDP長期造假

一些中共地方政府也承認自己的GDP長期造假。2017年1月,在2017年遼寧省「兩會」期間,時任省長陳求發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認,東北重工業省份之一遼寧省2016年GDP虛報23%,2011年至2014年則存在財政數據造假。

中共中紀委官方網站2017年6月曾發文,對內蒙古直接點名,稱有「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被點名的還有吉林省。

2018年1月,各地方政府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再次浮上水面。當年1月3日,內蒙古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公開表示,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40%。

此後,天津濱海新區在「兩會」期間承認統計口徑存在問題,2016年萬億生產總值從一萬億元調整為6654億,縮水近三分之一。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中國人大代表促整治官員統計造假
知情人:大陸高校學生就業信息嚴重造假
西寧前市委副書記被雙開 涉統計數據造假
菲總統:中菲衝突 若死一個菲國人就接近戰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