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调整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 承认GDP造假?

人气 2720

【大纪元2024年05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综合报导)中共已修订了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法,以“打击”数据操纵,整顿GDP统计。这间接承认了中共GDP等统计数据造假的事实,是又一次“此地无银三百两”。

官方调整核算方式 分析:中共GDP统计不准

第一财经近日报导,为提高GDP统计准确性,今年一季度,中共国家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名权威市场专家表示,近两年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旧的核算方式在月末等时点,强化对存贷款增速指标的加压督导,旨在推高地区的金融业增加值,进而提升GDP增长。

有地方金融机构人士此前透露,为了在关键时点完成指标要求,地方银行从企业或同业“拉存款”,导致异地存款“搬家”。一旦时点过去,数据统计完成后,存贷款可能“回归原地”。

据市场专家介绍,旧的核算方式,首先是使金融业增加值“虚胖”。此外,旧的核算方法干扰市场预期与宏观调控……

《南华早报》英文版5月15日报导,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在GDP核算中金融业增加值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一数字接近8%,超过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平均水平4.8%。

据报导,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共央行4月份发布的社融数据大幅收缩就是因为调整统计方式。这是近20年来的首次下降。4月份中国融资总额(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和股票市场融资)环比收缩189亿元人民币。

中共多次自曝统计造假 被讽“此地无银三百两”

中共历来要求统计数字必须为其政治服务,而其统计数据造假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公开秘密。中国民众普遍认为,中共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造假成分严重,不可信。长期以来,国际媒体和投资者也对中共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持怀疑态度。

中共官媒4月23日报导,统计法修正草案已经提交给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声称“为进一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草案提出多项规定”。

今年1月22日,中共统计局宣布,“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共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

中共此举被外界嘲讽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中共国家统计局曾称,“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的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主也普遍抱怨,政府部门经常性地、制度性地逼迫他们必须提交符合上级指示的统计数字。

今年3月18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2月的经济数据。

外界发现,中共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中有造假的情况。例如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与中共统计局官网显示的数据不符。

最早披露中共经济数据造假的独立时评人蔡慎坤当时在X平台写道:中共“国家统计局越来越不要脸”。

旅美政经学者李恒青对大纪元表示,他们一点都不觉得丢脸。“现在从习近平到底下各级官员都知道在造假。然后摆出一个架势,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真的是这句话,这不是开玩笑。用这种(造假)方式要进行到底了。”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也对大纪元表示,中共数据真假的问题已经不值得谈了,因为中共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从GDP成长率这么大的数据到其它的都靠不住,再谈它没有意义了。

他透露,大陆朋友给他透露,中共为了维持GDP成长率,发明了一个新办法:把上个年度的数据下调,然后今年哪怕本来只是增长1%或者0.5%,今年就可以有好的增长率,可以增长为4%、5%。就是这样玩的。然后一再重复这样做,每年都有成长率。

地方政府承认GDP长期造假

一些中共地方政府也承认自己的GDP长期造假。2017年1月,在2017年辽宁省“两会”期间,时任省长陈求发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认,东北重工业省份之一辽宁省2016年GDP虚报23%,2011年至2014年则存在财政数据造假。

中共中纪委官方网站2017年6月曾发文,对内蒙古直接点名,称有“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被点名的还有吉林省。

2018年1月,各地方政府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当年1月3日,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公开表示,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

此后,天津滨海新区在“两会”期间承认统计口径存在问题,2016年万亿生产总值从一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缩水近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中国人大代表促整治官员统计造假
知情人:大陆高校学生就业信息严重造假
西宁前市委副书记被双开 涉统计数据造假
美副国务卿:将对助俄中企或银行采取行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