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科大手牽小手關愛守鱟有成 首度育出五齡鱟

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劃,讓師生共同成為「鱟保母」。(海科館提供)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秀媛台灣基隆報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合作辦理「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劃」,今年已經邁入第4年,這項計劃深入校園,讓師生共同成為「鱟保母」,今年加入鱟苗寶寶照護的學校計有30所,超過500位師生,從鱟苗照護到鱟寶寶形成,為期將近10個月。

這項計劃今年首次成功育出五齡鱟,也為海科館多年來進行這計劃有了新的里程與成果驗證。今年稚鱟的放流在台南市政府、台南社大及蘆竹溝永續協會協助下,將近800隻鱟苗寶寶在台南市蘆竹溝漁港進行放流活動,期待這些小鱟能夠健康長大!

鱟,被譽為「灘地上的活化石」。(海科館提供)

鱟,被譽為「灘地上的活化石」,數量之多曾是海邊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素材-鱟杓,然而台灣本島海岸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鱟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造成鱟孵幼棲地的減少,使得鱟的族群數量急遽減少,自2020年起海科館及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共同推動「鱟知鱟學海洋公民科學行動計劃」,2022年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的資助下,擴大了計劃效應。

各學校師生除了在校學習照顧及孵化鱟寶寶外,還提供鱟保母學校到海科館深度體驗學習,經由基礎觀察鱟卵和稚鱟的發育,水質維護與檢測,也在餌料餵食等養殖工作親力親為,體會生命教育,而透過記錄也可學習科學語彙跟操作方法,過程中各項水質參數的紀錄更成為提供海科館研究人員,作為人工復育重要基礎數據,參與這項計劃的學校師生們也成為復育的小尖兵及公民科學家!

海科館表示,海洋生物存活於水中,除了溫度外,水質參數的觀察與檢測非常重要,何時需換水,以及如何保各生物該有的營養成分,養殖缸因生物排泄或殘餌,會使水中含氮廢棄物,例如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等增加,若累積過多會產生毒性,需利用換水或利用完善系統維持水質,讓海洋生物得以健康長大。◇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