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浪漫文化

鄧觀發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巴黎的流浪窮人似乎很幸運,冬天,他們可以從「窮人廣播電台」聽到救濟機構在哪兒分發寒衣,哪兒有便餐可領,和幾時去領政府失業金以及濟貧金等資訊……

說起文化,從《易經》的「觀之人文以化天下」,及英國史學家杜恩比的「文明是各個民族的發展過程」,詮釋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文化觀。最近我曾逗留過法國一個月,對於這個文明國度那富於新鮮感而又浪漫的文化,有著深刻的印象。

窮人報和窮人電台

儘管e世代的法國新聞事業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成為網路媒體趨勢,但報紙的出路卻不因而受到影響。在巴黎,有一份「不見天日」的「窮人報」。

報販是一般失業窮措大,主要的販賣地點是在地鐵車站。讀者全是寄身在地鐵車站的一般流浪漢,這族群雖然窮,但有部份還衣冠不俗、吉他在抱的、手不離酒瓶的,有的還成個蓄起雞尾髮和滿臉鬍鬚樣相,氣派滿浩的。可以說,他們是不入流的藝術家,或把他們看作「我不要回家」的蹺家一族。

巴黎的流浪窮人似乎很幸運,冬天,他們可以從「窮人廣播電台」聽到救濟機構在哪兒分發寒衣,哪兒有便餐可領,和幾時去領政府失業金以及濟貧金等資訊。這就是法國窮人的天地。

時光倒置 戀戀古風

巴黎的流行服飾,是時尚界的舵手,每一季,羅倫牌子時裝,總是風靡著巴黎,但是你假如不健忘的話,這些款式設計多數是抄襲十多年前的古版。第十六區除了「TATI」名牌、知名的奧納和曼妮(譯音)那襲襲宮廷式的復古裝,還有「123」價格隨時打折的時尚服飾等,都得到摩登仕女們的青睞。

顯然,復古風氣不僅從城市建築景觀或是服飾可以見到,同樣的,一些過氣老明星,其魅力仍在一般戀舊的人們腦袋裏發酵,儘管性感野貓碧姬芭杜年華老去,但是路口的大看板還豎著她風韻猶存的感性形象;而且她正當上了「愛護野生協會」的會長。鋒頭勁得很。

四十多年前以「聖母堂」作為背景,悱惻感人的影片——「鐘樓怪人」(安東尼昆飾主角)和借用「巴黎歌劇院」拍攝場景的「歌劇魅影」,這兩部歷久不衰的名片景點,至今遊客依樣樂於一遊。友人帶我遊覽「新橋區」,據說也曾是賺人眼淚的愛情片——「新橋戀人」拍景的地方。該橋區現在成了許多多情影迷瞻仰的勝地。

素描畫家 流動醫生

高處不勝寒的聖心教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的小丘廣場,除了飾品餐飲小店,露天畫市算是流動畫家的天地了,他們為遊客素描,筆疾如走馬,彩像炭畫隨意,繪資價差二、三十歐元不等,藝術生意,客人從來不會計較。

巴黎有超過一百名的醫生分別駐在交通車上,隨時為遠近地區急救服務。在巴黎的診所,只屬於診症,藥品卻要病者持藥單逕自到藥房去買。如有急症,可以撥電話延請醫生到府診症。醫生同樣不發配藥品。

報紙電視的華人節目

昔日西方國家以辱華為樂,而今在巴黎所見,法國可以說已是種族平等的國度,很明顯的,「巴黎文藝電視台」經常介紹今日台灣和大陸的社經演變,法國「費加洛報」和「世界報」也時常同步報導台灣的政治動態和建設新聞。只是有一天,巴黎電視第五台卻整晚播放中國大陸處理死囚的現況,很噁心,當時也曾引起了輿論爭議。

巴黎人的浪漫文化,就是如此五味紛陳,目不暇給!──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石油業需50億美元產量才可翻番
巴黎遊民也可擁有電子信箱
巴黎猶太學校遭人縱火,無人傷亡
另類世界化主義運動在巴黎為另類歐洲示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